朱元璋吃白玉珍珠汤(一碗神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1)

(图)朱元璋

说起中国历朝历代,我觉得明朝有诸多让人钦佩之处。朱元璋一建国就订立了一项“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

那么回首明朝历史,还真是这样。大汉朝,即使雄才大略的汉武大帝时期,也有过昭君出塞的和亲之悲壮;大宋,一个檀渊之盟,记载了宋朝割地赔款换和平的凄凉。不过要是跟大清朝比起来,汉宋都是小巫见大巫了。人家大清签订的条约,那才是无数中学生的殇啊。因为,条约太多,数都数不过来!割地赔款,那是大清朝的镇国之宝,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嘛。

那么大唐总该行了吧。说起来,大唐的确很强盛,可文成公主去吐蕃算是什么呢?

当然,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策略和难处。咱们也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其他朝代的事情先不操心了,还是说说大明吧。

(图)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剧照

当和尚的时候他结识了明教重要首领彭莹玉,也就是《倚天屠龙记》中“五散人”之一的彭和尚。朱元璋实际上还拜了彭莹玉为师,要不怎么后来朱元璋建立的王朝叫明朝呢,因为他本身就是明教的青年骨干才俊呀。

当乞丐的时候他可也有一段传奇经历。有人说了,你是不是要说“珍珠翡翠白玉汤”呀?少来,我可不喝昂。其实,这段故事跟相声中说得完全不一样!

相声中两个乞丐,一个名叫常贤弟,一个姓来。这是以讹传讹了。两个乞丐中,其中一人正是女扮男装的楚方玉!

楚方玉是谁呀?大家听说过兰溪会吧。兰溪会的发起人包括:楚方玉、苏坦妹、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

当然,此是后话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楚方玉真的是一个要饭的乞丐。也算不上什么女扮男装,乞丐衣衫褴褛,哪里还分什么男女呢。

朱元璋在破庙里差点饿死。幸好碰上了两个小乞丐,其中一个就是楚方玉。楚方玉把自己舍不得吃的一碗泔水汤送给了朱元璋。里面有一个酥炸豆腐丸子,有点烂菜叶和馊米饭粒子。朱元璋吃完,刚才还“防冷涂的蜡”的小脸,马上就红扑扑得“精神焕发”了。

此事让朱元璋记忆深刻,他深切感受到粮食的重要性。他登基之前,曾下达了“高筑墙,缓称王,广积粮”的口号。

朱元璋吃了这碗珍珠翡翠白玉汤之后,又继续他的抗元大业去了。

那么楚方玉呢,后来因为结识了宋濂等人,大家志同道合,成立了兰溪会。而楚方玉与苏坦妹,也成为这一带著名的才女,二人并称“江南苏楚”。

后来,朱元璋的军队打到这里,结果掳走了苏坦妹。朱元璋知道此事之后,为了整肃军纪,不分青红皂白,居然把苏坦妹给杀了。

朱元璋吃白玉珍珠汤(一碗神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2)

(图)朱元璋投军

2.

苏坦妹的死让刘伯温、宋濂等人十分震惊。更是让楚方玉悲痛欲绝。

结果就在这个时刻,朱元璋念念不忘当年在破庙中救他的两个乞丐恩人,下令寻找恩人,要好好报答。

此刻的楚方玉才知道,感情当年在破庙之中喝了自己一碗泔水汤的人,就是特么的“暴君”朱元璋呀!

这次楚方玉真要女扮男装了。因为朱元璋就以为当年的小乞丐是个男的呢。

楚方玉见到朱元璋,经过一番严格询问,最终朱元璋确定,这个乞丐就是当年破庙中救了自己的恩人!

朱元璋就问:恩人,后来你去了哪里呀?

此刻,楚方玉才慢慢说出自己的故事来。她是如何结识的宋濂、刘伯温等高人,如何结识的苏坦妹等。也道破了自己女扮男装的身份。

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错杀的女子,居然就是自己一心仰慕的“江南苏楚”之一的苏坦妹呀!

后悔已经晚了。朱元璋为自己立了罪己碑。

通过楚方玉的从中说合,刘伯温、宋濂等人也原谅了朱元璋误杀苏坦妹的过失,不久就都投到朱元璋麾下。

朱元璋得刘伯温、宋濂,如刘邦得到张良与萧何。大家相见恨晚,彻夜促膝长谈。

宋濂说,民以食为天呀。要想社会安定,首先要让百姓能吃饱饭,所以粮食很重要。

朱元璋说,老宋说得对。

朱元璋吃白玉珍珠汤(一碗神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3)

(图)朱元璋

于是,大家一合计,如何掌握百姓的温饱问题呢?此事不能依靠当地官员。因为层层上报,信息早就失真了。必须在各村选一个粮长,让他们可以直接上报朝廷!

就这样,粮长制度开始实行了。

3.

应当说,粮长制度实行初期是卓有成效的。

因为粮长不是真正的官,所以只是一个名誉。开始时候,大家选出的粮长一般由纳粮大户人家担任。谁是粮长,就证明谁的日子好过,谁给国家缴纳的公粮多,谁就光荣。所以粮长更多时候,成为一种荣耀的象征了。

开始时候,那些大户人家都抢着当粮长。大家想啊,过年过节,敲锣打鼓的上京城去送粮,还能受到朱元璋的检阅和接见,这是多大的荣光啊。

可是时间一长,那些大户人家就不愿意干这个差事了。因为,每年都是这个事,反正该宣传的已经宣传了,该得到的荣誉已经得到了。新鲜感过去了,大家就开始算计了。这一路上多辛苦啊,还要搭功夫搭人力物力的,不上算啊。

于是,大户人家就把粮长让给那些穷人去当了。

可穷人跟富人不一样。没钱没人没实力,当个粮长上京送粮,还要到处求人说好话,难办呢。

后来朱元璋知道这事之后,粮长不能谁想当就当,谁想不当就不当,太随意了吧。

本来说,粮长制度的初衷是全体村民选举。可如今,大家觉得粮长这个官只有责任没有油水,都不愿意干了。怎么办呢?朱元璋一看,那就别选举了,直接由朝廷任命吧。

就这样,粮长由全民选举制改成了朝廷指定制。

朱元璋吃白玉珍珠汤(一碗神奇的珍珠翡翠白玉汤)(4)

其实指定制开始时候也挺好的。毕竟村里有许多素质高的村民的确不为名不为利,愿意为百姓做点实事和好事。所以指派的粮长干的也是很不错的。

朝廷看这些粮长们也挺辛苦的,于是就把其中干得不错的一些粮长直接给转入朝廷官职了。这下子可是不得了了,本来,粮长只是一个不在编的干部,这一有了转正的机会了,可就成了一个肥缺了。于是,一些村民挖空了心思想混个粮长当当。

想当粮长怎么办呢?就要和当地的父母官们搞好关系呀。于是,贪腐就滋生了。

粮长,最初是到中央跟皇帝汇报当地百姓疾苦的。后来,就成了一些村霸进入体制的跳板了。几乎各村的粮长都由村里的地痞恶霸担任了。这批人当粮长的目的就是为了多认识几个官员,能有机会见到皇上好升官发财。至此,粮长原有的职责已经名存实亡了。

一直到了嘉靖年间,张居正出任宰相的时候,他发现了这个粮长制度的弊端。于是改革实行了“一条鞭法”。他规定,各村所有的粮长,以后全部由里正兼任。至此,乌烟瘴气的粮长争夺战总算告一段落了。

*作者:风林秀,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