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叫人家牛夫人。

大话西游里这句话已经很出名了,看起来是周星驰的原创,实际上不过是历史的总结。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类似的故事,

很多朋友都知道,张廷玉是清朝汉族大臣里配享太庙的唯一一个。

配享太庙是无上的殊荣,皇亲国戚也未必有这种机会。

实际上张廷玉的晚年跟乾隆皇帝很不对付,两个人关系十分紧张,导致张廷玉受到了一系列处分。

乾隆为什么不准张廷玉辞呈(张廷玉配享太庙)(1)

(张廷玉剧照)

包括,从政几十年,几代皇帝奖赏的物品,都被收了回去。

乾隆更是让人讨论他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

结果大家都想得到,此人已经失宠,谁还会替他说几句公道话?

谁都会顺着皇帝的心思,把皇上想讲的话讲出来呀。

而且,乾隆做得更绝,他把配享太庙之人的名单列出来,上面自然有张廷玉的名字,他让后者自己说,你够不够格。

这些恩断情绝的事情搞完之后,乾隆皇帝从了大臣们所议,不治张廷玉的罪,但剥夺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这个结果,可以说是君臣冲突的最极点了。

对于文人而言,也许把他推到午门外,还好受一点。

乾隆为什么不准张廷玉辞呈(张廷玉配享太庙)(2)

(午门老照片)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

俗话又说,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

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十几年前,清世宗雍正皇帝驾崩不久之后。

乾隆皇帝下了道谕旨,不如全文引用,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那种儿子对父亲的深情爱意——

雍正八年六月,内钦奉皇考谕旨:

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旨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朕可保其始终不渝。朕万年之后……著配享太庙。

今朕欲将皇考此旨入于遗诏内颁发。大学士……张廷玉屡行固辞。

朕惟知遵奉皇考圣旨,复再三降谕。而……张廷玉又恳切奏请稽古典礼。然朕以为必应入于遗诏……张廷玉既以稽古典礼奏请,著总理事务庄亲王、果亲王、会同徐本、庆复、鄂善、魏廷珍备查古典,详议具奏。寻以明洪武二年李善长等从祀旧典,议得大学士……张廷玉配享太庙,应钦遵缮入遗诏。

省略号处,是另一位大臣鄂尔泰,因与本文无关,故去其名。

上谕虽是文言写就,却并不难懂。

从中,我们可知,张廷玉深受雍正器重,乃因他编撰康熙实录,出力甚多;

且如雍正帝脑中小人一般,知晓他所思所想,写出来的上谕,基本不必改,实在是个顶级小秘。

雍正皇帝早就安排好后事,给他们配享太庙的待遇。

现在,乾隆之所以与他们推来推去,要把这事写到遗诏里,并非跟他们有多少交情,而是想要宽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但张廷玉呢,为显谦虚,“屡行固辞”,坚决觉得自己不够格入太庙。

可能是他书读得不够多,又或者,要找个台阶下,所以,“稽古典礼”,如果以前有,我就接受,以前没有,就算了……

乾隆为什么不准张廷玉辞呈(张廷玉配享太庙)(3)

(乾隆 剧照)

结果,前明还真有。

李善长就是这种情况。

李善长?

不就是洪武二十三年,被朱元璋以牵连胡惟庸案而处死的那个吗?

不管如何,理由找到了,问题解决了,张廷玉也不能再辞配享太庙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做不到时时善待老臣们,但他毕竟,是爱他爹的。

张廷玉被剥夺资格之后,最终仍然配享了太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