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①。”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②?”

曰:“无以③异也。”

“以刃与政④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⑤。兽相食,且人恶之⑥;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⑦!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⑧——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⑨!”

[原文通释]

梁惠王说:“我愿虚心地接受您的指教。”

孟子应对说:“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用刀杀死人跟用施政害死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

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说:“一面是厨房里有吃不尽的肥肉,马棚里有膘肥体壮的马;一面是老百姓饿得面黄肌瘦,野外到处是被饿死人的尸体——这就是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身为百姓的父母治国施政,却不能免除率领野兽来吃人,他凭什么做百姓的父母呢!孔子说‘发明用木俑土偶来陪葬的人,大概要断子绝孙吧’,因为木俑土偶像人却用来殉葬——怎么能容忍暴政让这百姓们饥饿地死去呢!”

孟子说过的预言(孟子解读梁惠王章句上)(1)

[注释]

①寡人愿安承教:我愿虚心地接受您的指教。寡人,古代诸侯自谦的称呼,寡助之人。安,安心,耐心,虚心。承,接受。教,教诲。

②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用木棍打死人跟用刀杀死人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吗。以,用。梃,音tǐng,杖,木棒。刃,刀。有以,有什么。异,不同。

③无以:没有什么,与“有以”相对。

④以刃与政:用刀杀死人跟用暴政害死人。“以刃与政”前省略了主语“杀人”。政,作动词,施行暴政。

⑤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一面是)厨房里有吃不尽的肥肉,马棚里有膘肥体壮的马;(一面是)老百姓饿得面黄肌瘦,野外到处是被饿死的尸体——这就是率领着野兽吃人啊。庖,音páo,厨房。厩,音jiù,马圈。饥,饥饿。野,野外。饿莩,饿死的人。莩,音piǎo。

⑥兽相食,且人恶之:野兽自相残食,人们尚且厌恶。相,互相,自相。食,捕食,残食。且,尚且。恶,音wù,厌恶。之,代词,代“兽相食现象”。

⑦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身为百姓的父母治国施政,却不能免除率领野兽来吃人,他凭什么做百姓的父母呢。为,作为。父母,比喻管理百姓的人。行政,治国施政。免,免除。于,在……方面。率,率领。而,连词,这里相当于“来”。食,吃。恶在,凭什么。恶,音wū,疑问代词,什么,怎么。在,凭。其,他,这里兼有议论的语气作用。

⑧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孔子说‘发明用木俑土偶来陪葬的人,大概要断子绝孙吧’,因为木俑土偶像人却用来殉葬。仲尼,孔子的字。始,初始,第一个。俑,古代制作的殉葬用的土偶或木偶。第一个“其”,他大概,议论的语气词,这里兼有指代作用,代指“始作俑者”。第二个“其”,代词,指代俑。象,同“像”。无后,绝后,没有后代。

⑨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为什么容忍你的暴政让这百姓们饥饿地死去呢。如之何,为什么。其,议论的语气词,这里兼有指代作用,像这样,这里大致相当于“容忍你的暴政”。斯,代词,这。而,连词,这里相当于“地”。

[解读与点评]

本章可以命名为《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谈论的是治国以虐政害民问题。“庖有肥肉,厩有肥马”与“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形成鲜明对比,道出了统治者与百姓的不同境遇,这样说理勿庸置疑。“此率兽而食人也”是暗喻。

“这就是率领着野兽吃人啊”的“啊”朗读时要读成“哪”。

“愿”是“乐意”的意思,“安”是“耐心”、“安心”、“虚心”的意思。把“愿”释成“安心”不妥,因为“安”才是“安心”。

第一个破折号相当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就是”。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是一组鲜明的类比,自然得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的反问。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与“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二者之间在逻辑上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加一个破折号来搭这个桥:孔子说‘发明用木俑土偶来陪葬的人,大概要断子绝孙吧’,因为木俑土偶像人却用来殉葬,连‘作俑殉葬’都要断子绝孙,容忍暴政让百姓们饥饿地死去不更该断子绝孙吗!”第二个破折号相当于“连‘作俑殉葬’都要断子绝孙”的意思。“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是转述他人的语言,所以不在“曰”后加冒号,而且要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连起来,因“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这二者是前果后因的因果关系。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的句子成分分析为: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文/陈广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