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人天津快板(乘风破浪的不止姐姐们)(1)

最近,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在舞台上熠熠生辉,赚足了观众的眼球。那这些用快板代替啦啦队走上CBA赛场的“哥哥们”更会让你大吃一惊。近些年,随着社交生活的多元化,快板的舞台也正在逐渐从室内茶楼向广阔的舞台发展,传统艺术的界限被打破,相声、快板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

天津人人都会打快板吗?

“竹板这么一打哎,别的咱不夸,我夸一夸,这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这个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它是薄皮儿、大馅儿、十八个折,就像一朵花。”当浓郁的天津口音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一段合辙押韵的快板书就此产生。

单人天津快板(乘风破浪的不止姐姐们)(2)

也正是因为主要以天津话演绎,天津快板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久而久之,外地人对天津人产生了一个终极误会,天津是不是人人都会打快板?

当然不是,快板是一种艺术,需要潜心学习,不过天津人特殊的音调导致这里的人说话自带幽默细胞,每个人都有段子手的潜力倒是真的没错。

内行人看门道,只有外行人才只知道看热闹,在快板的领域也是这样,别看舞台上的演员看似行云流水,但毫不费力的背后是台下的十年的坚实历练。打快板不仅除了要求节奏稳、节拍准,演员的情绪把控才是最难的考验,最高层次的艺术表演,往往感受不到技术的痕迹,大概就是在说快板吧。

单人天津快板(乘风破浪的不止姐姐们)(3)

如今,年轻的相声、快板艺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大家演绎着这一传统的艺术。德云社的张九龄、王九龙、烧饼、周九良、史爱东等一众相声演员也正在将快板带上更活力的舞台和更年轻的群体中。但即使说相声、打快板的人再年轻,他们的基本功也依旧像老一辈人一样扎实、撑得起场面。

就像当初快板从街头卖艺求生的手艺,到后来茶楼娱乐的表演,再到20世纪50年代被划分为戏曲艺术,今天快板走进赛场、体育馆、舞台,都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这一路走来年轻的“快板人”在用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向时代证明,真正的艺术经得起历史、文化的考验,唯有经典不会被时代发展的浪潮所淹没。

朋友们,来说说你最喜欢的年轻相声、快板艺人是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