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文: 晚春 作者:唐代.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个人解读】一.先理解该诗的写作背景 此诗乃是《游城南十六首》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仍在官场),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时49岁,终年57岁)。此诗估计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 二.诗中字义草树:本指普通的花草和树木,此处暗指朝中大小平庸官员。知:知道。春不久归:本指春天很快要过去。此处,春:指在官场上的日子;不久:即将;归:归家。暗指作者在官场上不得志而即将要归家闲着。百般:指采取多种手法,想方设法。红紫:本义红色与紫色,此处指对朝中条文的看法与吟诗作对等。斗:竞争,争夺。芳菲:本指花草的芳香而艳丽,此处指人的才华出众。杨花榆荚:杨花,在杨树长了许多像“毛毛虫(似棉花白)”一样的东西挂在树枝上。春天时开花最早的也是它,它能告诉我们春天的到来;榆荚是榆树的种子,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俗呼榆钱。此处,“杨花、榆荚”相比“草树”的确算得上是花了,暗指有才华的人。但,在晚春时候的杨花、榆荚已是处于凋零时期了,故此处又暗指作者本人(此时已是年迈人老才华没落时)。
(冬末初春时的杨花)
(初春时的榆荚)
(中春时的榆荚)
无才思:这三个字是最令人值商榷的,从各字字义拆解--无:没有;才:植物指样貌,人指才华;思:考虑,此处暗指“施”字,即施展,因为“思”字与“施”同音(国粤语都同)。
(人无才施时的愁绪)
惟解:惟:惟有;解:解除烦闷。漫天:满天,此处暗指天下百姓。作雪飞:装作雪花纷飞的样子。三.诗意1.字面直译:
一些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离去,就想方设法来展现自己的鲜红与艳紫,互相争芳斗艳(以示欢送)。杨花和榆荚知道自己不能与那些花草树木争比容貌了(已是处于凋零时期了),惟有也装作满天雪花纷飞的样子来展现一下来给自己解闷罢了。 2.作者想要表达的诗意:当朝中那些大小平庸的官员们得知自己不被重用(可能将要离开官场时),就争着卖弄其所谓的才华来争夺自己的官职。可惜啊,朝廷不懂重用自己,自己又是迈入老年了,看来是争不过那些官员们的,空有才华而无施展之处啊!那只好闲在普通百姓面前展示一下来自我安慰罢了。(其实,作者有些心酸憋屈的话是不能明说的,只好无奈透过此诗来宣泄,看读者能否读懂作者的心,读懂了方可领悟出此诗的真正诗意了。当然,此诗是见仁见智的,不同心境的人的看法是有差异的,现社会上很多人都对此诗的诗意作出正面积极的令人励志图强的释义。)【诗意理解的佐证】1.诗中“草、树”对一个已年近半百且在官场上又不得志的人来说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观赏性,而作者却把它们拿出来作容貌争芳描写,实是触景借题发挥来讽刺某些人。2.诗中“无才思、惟解”等字词,通常不是用作对植物的描写上的词语,此处却用上了,是作者强烈引导读者去联想到人。3.杨花、榆荚的生长期:冬末春初至时就开始长出来,是顶着寒气而生长出来的(颇有傲气、骨气的)。其实作者是将自己比作杨花、榆荚,因为他的性格与杨花、榆荚颇似的(可从他的官场作风推测出来)。4.此诗写作时间: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49岁),从他个人简介可知,此时他在官场上是处于不得志的时期。可推敲得出作者也是想借此诗来表达心中慨叹之情。5.诗名《晚春》:此处有暗示作者自我慨叹年老难受用、自知仕途可能似晚春一样将尽之意。6.另从“《游城南十六首之遣兴》的诗文:断送一生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莫忧世事兼身事,须著人间比梦间。”中可体现出作者在官场上不得志时的内心隐痛,隐约透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7.纵观作者在官场上的坎坷仕途:作者难免会想从诗中寻找表达心中慨叹之情的机遇。 【赏析】 作者运用拟人的写法,表面上是描绘了晚春时期一些花草树木生长艳丽的景象。但实际上却表达出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地批判当时朝廷庸官当道的状况及对朝廷表示忧虑,和自我慨叹的无奈及自我勉励不要自暴自弃之意。《晚春》是韩诗颇富奇趣的小品,历来选本少有漏选它的。然而,对诗意的理解却是诸说不一。最奇的还在于“无才思”三字造成末二句费人咀嚼,若可解若不可解,引起见仁见智之说。姑不论诸说各得诗意几分,仅就其解会之歧异,就可看出此诗确乎奇之又奇。 【引用他人观点】 清人朱彝尊说:“此意作何解?然情景只是如此。”此言虽未破的,却不乏见地。作者写诗的灵感是由晚春风光直接触发的,因而“情景只是如此”。不过,他不仅看到这“情景”之美,而且是若有所悟,方才做入“无才思”的奇语,当有所寄寓。 附上:韩愈个人简介(摘于网络)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