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海波 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标明出自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导读
近日,一则有关“2015年将是30年来最冷冬天!比2008年还强烈”的消息引爆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枪”的城市有北京、南京、杭州、青岛、无锡……几乎囊括了全国30多个城市,北京今年冬天真有这么冷?一起来看看气象专家怎么说。
1. 北京今冬“30年来最冷”,这是真的吗?
“由于今年发生了1950年以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预测今年冬天将面临极端的严寒气候……今年将迎来近30年来最冷的冬天。”这是网上广为流传的那篇文章的主要观点。由于文章貌似很专业范儿,并涉及到了“最强”“最冷”以及“极寒”这些让人一听就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的字眼儿,所以短时间内吸引了众多眼球并快速传播,以至于很多城市的2015年冬天都被“30年来最冷”所占领,笔者所在的北京也未能“幸免”。
2. 如何判断冷冬和暖冬,冷冬到底有多冷?
“冷冬”一词乍听起来有些陌生,大家更熟悉的是“暖冬”。其实,冷冬和暖冬以往气象学上都没有明确定义,是随着气候变化而产生的新的气象名词。参考气象学上的冷暖锋、冷暖气团等概念,气象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了冷冬和暖冬。它们都是气候概念。那么,一个冬天到底多冷才能称得上是“冷冬”呢?
一般来说,当某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的平均气温比常年的同期平均气温偏低0.5℃以上,就称为冷冬;偏高0.5℃以上,则称为暖冬。当该时期的气温比常年偏高0℃-0.4℃时,气象上称为“略偏高”,当偏低0℃-0.4℃时称为“略偏低”。“常年”即“过去的30年”,常年值也就是近30年的平均值。自2012年开始中国根据WMO的规定,起用1981~2010年30年平均值作为常年值,此前沿用的是1971~2000年的气候平均值。
通过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暖冬和冷冬指的都是整个冬季的气温情况,而不是指某天或某一个时期的气温变化。暖冬期间依然会有“大雪纷飞”的寒冷,冷冬里也能感受到“四季如春”的温暖,这都是正常的。所以说,短期的气温高低只是“小插曲”,整个冬季的平均冷暖情况才是“主旋律”,我们切不可仅凭眼前的冷暖就对整个冬天下了“冷冬”或“暖冬”的结论。
3. 厄尔尼诺现象会如何影响我国秋冬气温?
众所周知,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寒冷、干燥的偏北离陆风,盛行由海上来的潮湿温暖的偏南气流(中学地理课上应该都背过吧)。所以冬季风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冷暖情况。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后,会导致东亚地区冬季风偏弱,冷空气活动也随之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增强,我国往往出现暖冬。拉尼娜年则相反,东亚地区极冷空气活动频繁,南方暖气团势力减弱,我国东部易出现冷冬。
历史数据也证实了这一特征。据统计,近50年来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都出现了暖冬。1951~2000年发生过15次厄尔尼诺事件,14次我国都出现了暖冬。1986年以来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厄尔尼诺频繁发生,我国连续20年都出现了暖冬。同样,对于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来说,它形成于2014年,2014~2015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2.3℃,较常年同期的-3.4℃偏高1.1℃,是1961年以来第4高年,为显著的暖冬年份。而1951-2000年里发生的11次拉尼娜事件,有8次我国出现了冷冬。大家印象深刻的2007年和2008年的冬天,我国南方发生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冬季平均气温为近22年以来的同期最低值,而2007年也是典型的拉尼娜年。
然而,有一点还是需要明确的,那就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因素有很多,厄尔尼诺只是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之一。并且关于厄尔尼诺发生后会对整个气候造成哪些直接和间接影响,我们的认识还很粗略,在定性、定量方面还需要做深入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得到更完整的理解。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厄尔尼诺期间发生的任何天气气候事件都认为是厄尔尼诺的影响,同样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必然会导致某些天气气候事件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