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蒹葭一样的爱情诗(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1)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一直以来,都有人在怀疑,但始终无法得到确凿的“证据”去证明它不是一首“爱情诗”。因为从诗里,分明能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

您看——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然而,亦有人称《蒹葭》绝非“恋歌”。理据是《诗经》研究著作《毛诗序》载:“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1992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苏东天《诗经辨义》认为:“‘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那就‘道阻且长’、‘且跻’、‘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顺从周礼,那就‘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国有希望。”

此外,亦有人认为所谓“伊人”,其实是“贤良之人”而非“美女”,因而认定这是一首“招贤诗”:“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

那么,究竟《蒹葭》是否爱情诗呢?我们可以“问一下”屈原。

《九章·思美人》屈原

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

原寄言於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高辛之灵晟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

解扁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俟。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原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

在《九章·思美人》里,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诗中的“香草”“美人”不过是诗人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所谓“美人”,实则是楚君王,而非我们所理解的“美女”。屈原诗只不过以“思女”形式,寄托其对“君主”的希冀而已。

与蒹葭一样的爱情诗(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2)

因之,我们在读先秦古诗时,望文生义,视“美人”为美女,视“伊人”为她,可能“误会”了。

至此,您对《蒹葭》是否爱情诗,有何见解?

与蒹葭一样的爱情诗(蒹葭真是一首爱情诗吗)(3)

更多内容,请点击琅琅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