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SH与LHFSH与LH的分泌过程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完成的,在神经递质及来自丘脑或丘脑以外神经元轴索的影响下下丘脑产生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包括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生殖生物学定义?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生殖生物学定义(生殖激素的生物学特性)

生殖生物学定义

一、FSH与LH

FSH与LH的分泌过程是由下丘脑和垂体完成的,在神经递质及来自丘脑或丘脑以外神经元轴索的影响下下丘脑产生和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包括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

下丘脑产生的GnRH呈脉冲式分泌,大约每小时有一个分泌峰,经垂体的门脉系统到达垂体,与垂体的促性腺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垂体合成和释放LH和FSH。GnRH对LH生成的刺激作用比FSH要强,LH分泌的量,一方面取决于GnRH的刺激,另一方面也取决于雌激素对垂体的反馈作用。垂体LH和FSH的释放也是脉冲式的,正常男性每天可测得8~10次LH分泌峰,妇性比男性的次数要多。

FSH和LH均是由腺垂体分泌的糖蛋白激素,由a和B两个亚基组成。

FSH和LH在垂体合成后释放入血液循环,然后对靶器官(性腺)产生作用。在男性体内主要对睾丸发挥作用,在女性体内主要对卵巢发挥作用。

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系统功能能否正常发挥,直接关系到睾丸生精功能,

精子发生的启动和维持需要垂体分泌的FSH和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的睾酮协同作用,其中睾酮起关键作用。

正常生理情况下,男性通过“下丘脑-垂体-生精小管轴”和“下丘脑-垂体-间质细胞轴”的反馈调节,维持机体生精功能的相对稳定,任何环节的功能障碍都将导致睾丸功能紊乱,影响精子的正常发生和成熟。

在女性体内,FSH与LH同步变化。

FS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激活颗粒细胞芳香化酶,促进E2的合成与分泌,调节优势卵泡的选择和非优势卵泡的闭锁;在卵泡晚期与雌激素协同作用,诱导颗粒细胞产生LH受体,为排卵和黄素化做准备。

LH的主要作用为:在卵泡期,刺激卵泡膜细胞合成雄激素,为E2的合成提供底物,在排卵期,促使卵母细胞进一步成熟和排卵;在黄体期,维持黄体功能,促进孕激素和雌激素合成与分泌。

二、睾酮、游离睾酮、双氢睾酮和雄烯二酮

睾酮在男性体内主要来自睾丸间质细胞(约占95%),其余来自肾上腺皮质。

在女性体内睾酮小部分由卵巢间质细胞和肾上腺产生,50%~60%由雄烯二酮和去氢异雄酮在外周组织转换而来。绝经前,卵巢是睾酮的主要来源。

在男性青春期(约16岁后)睾酮分泌增加,持续到40岁,然后随年龄缓慢下降。

成年男性睾酮分泌有昼夜节律变化,上午6:00—9:00分泌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在夜间达最低值。

服用复方避孕药、肾上腺皮质类固醇等可抑制睾酮分泌。

睾酮为男性血液循环中的主要雄激素,循环中的游离睾酮不到2%,约55%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结合,其余与血清白蛋白结合。

生精小管中,高浓度的睾酮环境对维持精子发生非常重要。

睾酮可诱导胎儿性分化,促进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发育,维持男性性功能,维持前列腺和精囊的功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及骨骼生长,增加新陈代谢。

约80%的睾酮在肝脏灭活。下17-B羟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类固醇,再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通过肾脏从尿中排出。

三、雌激素(E2)

E2是雌激素(包括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等)中活性最强的一种。

在女性体内,E2主要来自卵巢,由卵巢内生长卵泡的颗粒细胞产生,并随卵泡的发育和生长逐渐上升,部分E2 由肾上腺产生,发育成熟后,E2随月经周期性变化。

妊娠期间胎盘是雌激素的主要来源,E2可逐渐升高;绝经后卵巢分泌雌激素下降,E2来源于雄激素在性腺外的转化,无周期变化,浓度低。

在男性体内E2主要来自睾丸。

雌激素是女性特有的维持女性第二性征的激素,可促进和调节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和功能,促进卵泡发育并参与性腺轴的反馈调节。

男性体内亦存在雌激素,睾丸液、附睾液与精液中雌二醇浓度相当高,其中睾丸液中达250 pg/mL。是血清中的25倍,高于女性血清雌二醇水平。

四、孕激素

人体孕激素是雌激素合成的前体,主要为孕酮。

孕酮主要由正常月经周期后半期的黄体分泌,在卵泡期常测不至(卵泡期的颗粒细胞、卵泡膜细胞及间质细胞均可合成P,但量甚微,一般均<5ng/mL)。排卵后孕酮分泌增加(颗粒细胞黄素化所致,黄体功能成熟时达高峰,可达10ng/mL),持续约14天,随黄体萎缩而下降,月经第4天左右降至卵泡期水平。

测定孕酮可了解排卵和黄体功能情况。

胎盘也是孕酮的主要产生部位。

妊娠期,血清孕酮水平随时间增加而稳定上升,妊娠6周前孕酮主要由黄体产生,7~10周由黄体产生的孕酮逐渐过渡至由胎盘产生。10周后主要来自于胎盘。

孕晚期孕酮产量可达非妊娠期的10倍,分娩结束后24小时孕酮迅速减退至微量。

在男性和女性肾上腺可合成少量的孕酮。

在雌激素的协同作用下,P可促进子宫内膜由增生期发展为分泌期,并维持于分泌期状态。可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催产素的敏感性,具有安宫促胎作用。可使子宫颈腺分泌少而黏稠的黏液,形成黏液栓,不利于精子穿透,防止再孕。可促进乳腺腺泡和导管发育,为分娩后泌乳准备条件。有产热作用。

孕酮的分泌随黄体生成呈周期性变化,呈脉冲式。

五、PRL

PRL由腺垂体前叶的嗜酸性的催乳素细胞合成和分泌,是一种多肽蛋白激素。

PRL分泌受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PIF)和催乳素释放因子(PRF)双重调控,PIF为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可经垂体门脉循环运至腺垂体,抑制PRL合成和分泌。

PRL呈脉冲式分泌,存在一个与睡眠相关的波动。入睡后PRL分泌增加,晨醒后分泌逐渐下降。上午9:00~11:00最低。情绪、运动、乳头刺激、性交、手术、胸部创伤、带状疱疹、饥饿及进食等均可影响PRL的分泌。高蛋白质食物中的氨基酸可使进食半小时内血循环中PRL水平增加50~100%。

测量PRL应在上午9:00~11:00,空腹、清醒、安静、放松,以及乳腺检查之前采血。

PRL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小剂量PRL对卵巢雌激素和孕激素合成起促进作用,大剂量则起抑制作用。

在男性体内,睾丸间质细胞上有PRL特异性受体,低水平PRL能增强LH促进间质细胞合成睾酮的作用,可刺激精子的发生,促使精母细胞演变分化为精子。

但高水平PRL可抑制LH的分泌,抑制睾酮合成酶的活性及睾酮的合成,进而导致患者出现性欲减退、溢乳、男性乳腺增生和生精障碍。

分泌PRL的垂体肿瘤,无论是微腺瘤还是巨大肿瘤,均可导致性欲丧失、阳痿、男性乳腺增生和生精障碍。

六、InhB

InhB是转化生长因子B(TGF-B)超家族成员之一,为二聚体糖蛋白激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组成。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反馈调节。

InhB主要作用于性腺,对生殖细胞具有经典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在人类配子发生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性腺的储备功能有提示作用。

InhB是卵巢储备功能和睾丸生精功能的主要标志物。

七、AMH

AMH是TGF-B超家族成员之一。

女性AMH是由募集的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产生,反映了可被募集生长的卵泡池的储备,并在卵巢发挥作用,是调控卵泡生长发育的激素。

男性AMH由睾丸支持细胞产生,受雄激素的负性调节和FSH的正性调节。

在胎儿孕8周时,支持细胞开始分泌AMH,影响男性胚胎的内生殖器官的正常分化和发育,并诱导睾丸下降。

3~12月龄的婴儿血清中可检测到最高水平的AMH,至青春期前,支持细胞处于未成熟阶段,生精细胞停留在减数分裂前期。这期间,AMH一直处于高水平。

AMH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可在月经周期任一天进行检测,能随时反映女性卵巢储备功能。

卵巢泡的AMH浓度均高于黄体期。

八、SHBG

SHBG又称睾酮-雌二醇结合球蛋白,是一种含有少量唾液酸的糖蛋白,为一种运输性激素的载体,其在性激素作用过程中以及在各种生理病理情况下都有变化和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