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快传号《住在绍兴》
初夏江淮流域 一带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亦称“ 霉雨 ”,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之时,故亦称“梅雨”或“ 黄梅雨 ”。6月中旬以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 ,就是梅雨。
一:梅雨的形成条件
1.在亚洲的高纬度地区对流层中部有阻塞高压或稳定的高压脊,大气环流相对稳定少变。
2.中纬度地区西风环流平直,频繁的短波活动为江淮地区提供冷空气条件。
3.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明显西伸北跳过程,500hPa副高脊线稳定在北纬20度至25度之间,暖湿气流从副高边缘输送到江淮流域。在这种环流条件下,梅雨锋徘徊于江淮流域,并常常伴有西南涡和切变线,在梅雨锋上中尺度系统活跃。不仅维持了梅雨期连续性降水,而且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气。
二:梅雨的特殊情况
梅雨锋暴雨是不同尺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特定地区的特殊天气,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各年梅雨期开始有迟有早,梅雨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 洪涝灾害 。
有的年份,梅雨锋不明显,出现“空梅”,形成干旱天气。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 ”。江淮流域梅雨结束后,雨带移至华北地区,江淮流域进入高温少雨天气。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
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梅"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1-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像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
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三:中国梅雨的天气过程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中纬度,一方面受到从寒带南下的冷空气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从热带海洋北上的暖湿空气影响。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先至华南地区,随后进一步增强北移,到了初夏常常伸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有时还可到达淮河及其以北地区。特别是在二、三千米的低空,常有一支来自海洋的非常潮湿的强偏南气流,风速达到每秒十几米到二十米左右。当它进入中国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冷暖空气相遇,交界处形成锋面,锋面附近产生降水,梅雨就属于锋面降水的性质。
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云雨区将随着冷空气向南移动;如果暖空气比较强,云雨区则会随着暖空气向北移动。显然,在这两种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在一个地区停滞下来。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方面暖湿空气已经相当活跃,另一方面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有一定的力量,特别是在靠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常有一小股、一小股的冷空气南下。这样,冷、暖空气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争雄,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这条雨带南北只有二、三百公里,东西长却可达二千公里左右,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向东一直可以伸展到日本。正是这条雨带的影响,所以日本的梅雨也很明显。
但是,梅雨锋在长江流域活动的时期,却正是东亚广大地区 大气运动 发生两次跳跃性变化之间的一段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冷暖空气长时间相遇在长江中下游,并且双方势均力敌,各不相让,处于拉锯状态。致使这条锋面及其降雨带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特别稳定,从而给长江中下游带来了持续的阴雨天气;
第二,梅雨锋的南北两侧冷暖空气性质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空气的湿度上,即南边来自海洋上的空气湿度较大,与北边的干冷空气迥然不同。而锋面两侧空气在温度方面的差异,要比其他季节的锋面小得多,冷空气过境之后,没有明显的降温;
江淮准静止锋
第三,它的降雨区在南北方向上很狭窄,不象冬春季节的锋面那样有十分宽广的雨区。但其 降水强度,却要比别的季节强烈得多。由于这些特点是梅雨期间所特有的,因此,气象界把这条锋面称为" 梅雨锋 ",在专业的术语上称为" 准静止锋 "。
四:台湾梅雨的影响因素
由台湾附近向西伸展的带状云系是梅雨锋面面带。在梅雨锋面云带南方及北方的无云区分别是暖湿的热带海洋气团以及干冷的大陆气团,锋面云带受到这两股势力相当的冷暖气团相互挟持,而于台湾至华南一带徘徊,加上中尺度对流系统沿着锋面云带发展,并东移到台湾中北部,终于引发中北部地区豪雨成灾。
梅雨期主要受到梅雨峰面系统的影响,有时大量降雨,有时雨量很少,有时降雨时间很短暂,有时连续多日。由于受到锋面系统的影响,台湾地区梅雨期内的平均降雨量为450至500公厘,为每年年平均雨量的四分之一。台湾地区每年梅雨期的降雨有很大的差异,可见梅雨在台湾地区是非常不稳定、变动甚大的天气现象,所以不必特别强调梅雨期的长短与雨日的久暂,而应注意梅雨锋面系统所伴随的豪雨。
五:相关谚语
用冬季天气特点来预报梅雨的谚语有许多,例如"腊月里多雪,水黄梅",就是指腊月雪和梅雨存在着正相关。
"寒水枯,夏水枯","枯"指雨水偏少,如果冬季雨水偏少,则梅雨也偏少。这是因为天气往往有阶段性。天气持续干旱,常常是某一种有利于干旱的天气形势相对稳定所造成的。但由于大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上述相对稳定状态总是要被破坏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向着反面转化。
"春水铺,夏水枯","铺"是指雨水较常年偏多。谚语说明,如果春季雨水偏多,到了夏季、梅雨量少了,易出现干旱。它和"发尽桃花水,必是旱黄梅"一样,都是用春季的雨水来预测梅雨的。
"行得春风,必有夏雨",春风,是指偏东方向的风(东南风居多),夏雨是指梅雨。谚语意思是说,春季偏东风较多的年份,则夏季梅雨一般也较多。
关于梅雨的谚语,你还知道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