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

无论任何时代,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孩子的一生都是自己的,做父母和老师应该尽可能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家庭与学校的责任就是担当辅导者。达尔文说,我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切,只有健康的心灵才有健康的行为。一个人的知识如果只限于学校学习到的那一些,这个人的知识必然是十分贫乏的。

因为;有爱就有欣赏,有欣赏才有悦纳。有悦纳方成教化。用快乐的音符,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拥有一个真、善、美的小世界。红烛的风采在于燃烧中兑现自己的价值,春蚕的意蕴在于羽化时超越重生的境界。

一个人无论成绩好坏与否,品行是关键!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家教有关。老师只是传到授业解惑者,家长却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父母的言传身教永远大于老师45分钟的课堂教育。

一个人所在的原生态家庭对他一生的影响都很大,夫妻恩爱,家庭和谐,在充满爱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注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闹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要心里阳光很多。而这个是老师给不了的,却能决定孩子一生的!

一个好的老师,或许能够影响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长的影响力却是一辈子的!

孩子不是老师的,是你的,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永远的榜样,请做个称职的父母!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2)

说一千道一万道,你的孩子只是老师N个学生中的一个,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样,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者应当深刻了解正在成长的人的心灵。当我听到或者读到对人的个别对待的态度这些词的时候,它们在我的意识里总是跟另一个概念——思考——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3)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在金秋的硕果园里,硕果累累离不开耕耘者心的浇灌。知识不存在的地方,愚昧就自命为科学;教师不存在的地方,无知就变成了聪慧。

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教师的对象是富有情感的、具有纯洁心灵的学生,教师的辛勤劳动和坦诚之心一旦感染了学生,就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由衷的敬爱。

鸟儿需要奋飞,教师的鼓励是翅膀:花儿需要浇灌,老师的微笑是甘露:青春需要描画,老师的心血是墨汁。

用激情点燃心灵的希望:用双手开辟纯净的沃土:用知识启迪美丽的人生。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好的方法是欢喜、鼓励和赞赏。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4)

教师的微笑是学生心中的一米阳光,有爱,教育才他效。用真情催开智慧的花蕾,收获情感的果实。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做人的榜样,学生的求知上进是教师的不倦的源泉。

要照亮别人,首先要自己身上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在育人中望山自我,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在流年中焕发青春,在奉献中收获幸福。

看教育是否成功,就看它是拓展了还是缩减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与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这个目标相比,获得一个好职业之类的目标显得何其可怜。

当然,我们也要用社会尺度衡量教育,但这个社会尺度应该也是广阔的而非狭隘的。正如罗素所指出的:一个由本性优秀的男女所组成的社会,肯定会比相反的情形好得多。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5)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不起眼的。大人们都在做正经事,孩子们却只是在玩耍,在梦想,仿佛在无所事事中挥霍着宝贵的光阴。

可是,这似乎最不起眼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季节。粗心的大人看不见,在每一个看似懵懂的孩子身上,都有一个灵魂在朝着某种形态生成。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暂的。如果只看数字,孩提时期所占的比例确实比成年时期小得多。可是,这似乎短暂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最悠长的时光。

我们仅在儿时体验过时光的永驻,而到了成年之后,儿时的回忆又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对聪明的大人说的话: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6)

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

当孩子编织美丽的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

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向孩子学习,耶稣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

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

孟子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

几乎一切伟人都用敬佩的眼光看孩子。在他们眼中,孩子的心智尚未被岁月扭曲,保存着最宝贵的品质,值得大人们学习。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7)

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然而,他们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因此能够不受习见的支配,用全新的眼光看世界。

教育的真谛,在于点亮和唤醒一个个鲜活的灵魂,启迪孩子的天性,让其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芒。我欣喜的看到最早加入神墨的老师,逐渐成为我们大家庭的中流砥柱,不仅在国内而且走出国门,为国外不同肤色的孩子带去中国特色教育,国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神墨老师拥有这样的机会;我同样欣喜于我的早期珠心算学生,能够在世界一流的学府深造,或者走进各个领域,成长为社会栋梁之才。相信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最后都能得到桃李满天下的回报。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8)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本人去思考。”老师的每一次教育,都是在引导学生的发展,你想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尝试去“唤醒”藏于他心灵深处的这些特质。思维力是学生智能的核心,老师就是要成为在思维上给学生引导的那个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9)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与大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这些正是最宝贵的心灵品质,因此能够不受功利的支配,做事只凭真兴趣。

如果一个成人仍葆有这些品质,我们就说他有童心。凡葆有童心的人,往往也善于欣赏儿童,二者其实是一回事。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0)

相反,有那么一些童心已经死灭的大人,执意要把孩子引上自己的轨道。在他们眼中,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行,一切都要大人教,而大人在孩子身上则学不到任何东西。恕我直言,在我眼中,他们是世界上最愚蠢的大人。

教师是神圣的职业,我上学的时候,人们常引用高尔基的一句话,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现在很少有人提起这句话了。

可是,正是现在,太有必要重提教师职业的神圣性这个话题。从小学到大学,是人的生长的最重要时期。生长得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实际上构成了最重要的环境。

许多人,包括许多伟人,在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脑中往往会凸现一个老师的形象。一个优秀的教师会影响许多人的人生道路,所以才使人终身不忘。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1)

杜威把教师比喻为上帝的代言人、天国的引路人。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影响是在精神上,因此他自己必须有崇高的精神境界。什么是好学校?很简单,就是有一批好教师的学校。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一颗心灵感召另一颗心灵,是一个生命点燃另一个生命的力量,是人类集体心灵神秘参与的智慧活动。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2)

这位智慧的希腊老人的故事给我们的启迪是: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呵护好孩子明净的心灵,让他们见微知著、触类旁通、自觉自悟,在成长中收获自尊、自信,树立生命价值意识,当有一天,孩子惊喜地感受到一种跃动的活力、一种难以遏制的生命激情与力量的时候,教育也就触及到了其真正的本质-----“唤醒”,这也正是心教育的精髓与智慧之所在!

唤醒不只是依靠外界的一种力量,更重要的是一种自我觉知与自我唤醒的觉悟与力量。

《大学》上讲,“顾諟天之明命,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我们要顾念、理解上天赋予我们的光明的禀赋,我们要弘扬自己天赋里的智慧与品德,所有这些宝贵的天赋潜能的开发与发展,都需要我们自己自觉彰明并将其显现出来。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3)

教育要作唤醒的功夫,而不是强行地灌输知识。,孩子的求知欲望与生命的力量被唤醒之后,孩子就会自觉主动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这个探索的过程也就是孩子自我唤醒心灵智慧的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育,也就是说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

当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与生命成长的体验,这种亲身的体验以及知识的得来是经过他自己验证的,这样也就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起来,孩子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也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就是智慧。

孟子说,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智”就是智慧。智慧并非知识,但却离不开知识。

智慧可以说是适用的知识,是知识与价值观的具体结合,来自于对生命、自我与世界的深刻体验与反思,并形成了动态的判断力。

因此,它是一种德性,也是一种明觉,在生活中实现为真善美与和谐、无执、超越等价值形态。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4)

长期以来的教育误区,把教育仅仅看做是在严肃的教室中的苦行僧的生活,而忽视了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的唤醒教育和自我教育。

从某种意识上讲教育的所有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唤醒人类心灵中的真、善、美。

我认为,让孩子早一点了解和学习事物,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让孩子多读经典作品等等,都是唤醒孩子心智的重要方法。

孩子的心智唤醒了,他就会留心发现周围的世界,探究其中的道理,并思考怎样与世界发生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得到成长力量,并一定能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与方向。

教育是唤醒而不是灌输的工作(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15)

今日一些少部分教师队伍的素质不容乐观。罗素说,教师爱学生应该胜于爱国家和教会。针对今日的情况,我要补充一句:更应该胜于爱金钱和名利。我的担心是,今日的学生在将来回忆自己的人生岁月时,脑中不再会出现值得感念的老师形象。共勉!

作者;青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