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百问百答#

考研为什么想跨考教育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1)

考研为什么想跨考教育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2)

引言:

近年来,随着考研持续升温,落榜生增多,“N战生”也越来越多,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在备考过程中往往没有正式工作,已从学校毕业却没有真正走入社会,年纪不小却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常常在振作和挫败中反复拉扯。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人,录取人数110.7万人,录取率24.22%,这意味着有300多万考生落榜。不少落榜生选择“二战”“三战”甚至“五战”“六战”。高等教育到底怎么了,每年300万的考研落榜生,这么大的群体,他们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考研为什么想跨考教育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3)

如果作为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面临非理性考研和就业被动的局面,那么在高中阶段我们又应该如何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种现象呢?每年300多万的考研生失利意味着300多万的家庭要承担着低质量就业或无收入考研的现实社会问题。因此对于大学的认知,我们应该更早的开始准备,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

“N战”考研,是逃避就业的遮羞布

逃避就业并不是一个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群体的社会现象,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找工作择业都非常的困难,这并不是因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并不好好学习,也不主动拥抱工作,而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一些就业的需求和就业的矛盾,让大学生这样的初级就业群体成为了弱势群体。对于社会企业来说,需要更多的经济价值,需要更多有经验的人,需要有资源的人来为公司创造财富,而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对于体制内工作来说,除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外,即便进入到了面试阶段,也面临着很多不可确定的因素,使之很多结果,并不能通过努力来掌控,所以单纯地想通过考试来改变命运,在大学毕业之后的这个阶段,越来越成为无稽之谈。

考研为什么想跨考教育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4)

而对于普通家长的认知来说,只是限于让孩子好好学习,整个的教育还停留在中学阶段,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有隐患的,因为他们在宝贵的大学4年当中,除了学习知识之外,应该努力的接触社会,努力的修炼自己的差异化价值和能力,参加各式各样的比赛评比来凸显个人的品牌,这些都是一点一点积累的软实力,若后知后觉,在大学毕业之后才明白这样的道理和经验,只是悔之而已,而被动的考研只会让这个局面变得越来越被动。更何况现在还有大量的“N战”考研生,越考试心态越崩,费尽心思读了大学,持续几年没有收入,家长不理解家庭矛盾日益,突出这个问题并不是个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都会经历这个阶段,从而逐渐成为了社会现象。

就业矛盾,比想象中的要残酷

就业矛盾并不是一个个人问题,通过单纯的努力是无法解决的,比如我的本科院校的背景不是重点,大学可能对于一些名牌企业和大企业来说,你基本上的机会就很渺茫​,而大量的普通本科毕业生在去求职和找工作的时候,面对着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往往只能获得一些销售岗位的工作,这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际,感兴趣的家长可以提前先参加几次大学生的公开就业招聘会,就不难发现这个问题,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是很被动的选择,毕竟营销岗位是很讲究平台背景和工作风气的,但很多中小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工作条件来培养和成就大学毕业生。从而就造成了企业招人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怪象”。

考研为什么想跨考教育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5)

而这个问题对于很多普通家长来说,他们基本的认知呢,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既然有机会为什么不争取一下体制内的工作呢​?但由于体制内工作每年招考的人数和需求特别大,甚至有一些岗位是千里挑一,不得不承认如果盲目的相信体制内工作是机会,这如同“画饼”一样,在每一个家长心目当中自我催眠,自我安慰​。相信每一位很善良的家长,在面对就业尖锐的矛盾的时候,都怀着一个纯粹和善良的心都相信,未来是美好的,未来是有机会的,但在这里冯老师想呼吁一件事这个初心没毛病,但更需要行动力的跟进,不可本末倒置,没有行动,光有口号。什么是行动​?就是在大学4年期间修炼好一个属于自己的专项技能,在高考志愿填报时​,真正选择一个属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好专业。

高考志愿填报时,如何借鉴经验​

在高考志愿填报时,我们需要知道选择专业就是选择未来的这些方向,基本上被录取的专业也就是未来你的一生所付出的职业和努力,所以这件事本身是有一定高度的,切不可大意和马虎,作为家长来说,需要利用自己多年的职业经历,帮助孩子在这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更充分的探讨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更充分的探讨在这个方向当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以及如何解决。这本身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完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过程,沟通的越充分,孩子认知也会越清晰,那么在选择专业和定位专业的时候,自然方向也会越明确。

考研为什么想跨考教育学(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6)

同时,完成充分讨论和沟通的过程中,孩子的心境和认知也是不断在成长的,即便在高考录取时,可能会有专业调剂等一切不确定的因素,孩子也能用更加成熟的心态正面面对在大学入学之后更快速的完成阵痛期,抓住有限的4年时间,认真努力训练自己的能力,用时间换机会,谁更早都能明白大学的考研难和就业难,谁就可以更早的开始行动,对自己的短板进行专项训练,刻苦努力用更加纯粹的心态,在4年有限的时间完成学业的目标,尽量不要后知后觉,在大学毕业之后才明白学习有多重要,一个公平的考试对自己有多重要,或许这对于当前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最​有价值的升学经验。

结束语

考研难的现象和就业难的现象,作为普通家长来说,我们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并不是因为孩子个人不努力所造成的,而是社会人力资源的供需矛盾所引起的,作为家长,需要理解孩子,帮助孩子建立成熟的心态,切不可责备,​而“N战”考研往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很好,所以这里呼吁,请考生和家长给自己定一个决心,考研不超过两次,利用好大学4年的每一天,让自己更快速的进入到学习的竞争节奏​。

来源 | 图片及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并综合整理。(声明:“冯博聊升学”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并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作者简介:冯博,升学规划咨询师,不喜欢人云亦云的道理复制,聚焦特立独行的观点分享,所有原创内容来源于亲身经历与总结,如有不足,感谢指正,欢迎评论,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