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1)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2)

相信各位朋友出去旅游见到各地都有城隍庙,这城隍庙是谁建的,为什么这么多,有什么寓意?而且很多地方城隍庙和古代衙门都是大门相对,衙门坐北朝南,城隍庙坐南朝北,这又有什么意义?

开始讲(不愿意听故事的直接看最后两段):

最初的“城隍”不是神,而是指城郊外面的护城壕。“城隍”最早的含义是由水庸衍化而来的。《礼记郊特性》有载:“天子大蜡八,祭坊与水庸。”郑玄注:“水庸,沟也。”古代人最早信奉的护城沟渠神是“水庸神”,以后逐渐演变为城郊的守护神,即城隍神。城隍是神鬼世界中的一城之主, 他的职权范围相当于人世间的县官。道教把城隍当做“剪恶除凶, 护国保邦”之神,说他能应人所请,旱时降雨,涝时放晴,保谷丰民足。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3)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4)

真正像现在看到的一样,有完整的建筑,有完整的城隍神塑像等能成为城隍庙时间是公元239年。就是那个英雄纷飞的战争年代——三国时期。第一座城隍庙在芜湖, 据清人孙承泽撰写的《春明梦余录》记载:"芜湖城隍庙,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是孙权纪念东吴大将芜湖侯徐盛。

后来,城隍庙逐渐遍布全国各地。城隍虽属道教之神,但历代帝王却多重视他的作用,屡次予以加封。后唐末帝李从珂封之为王;元文宗又封及城隍夫人。城隍本来是没有姓名的,自宋代后,城隍便被人格化了,多将殉国而死的忠烈封为本城城隍。《宋史·苏缄传》记载:“缄殉节于邕州,交州人呼为苏城隍。”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5)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6)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一登龙庭,便干了桩空前绝后的事:大封天下城隍,封京师城隍为帝,封开封、平滁等四城的城隍为都城隍,各府、州、县城隍授爵。广州府城隍授“监察司氏威灵公”(公爵),秩正二品;南海县城隍授“监察司氏威灵伯”(伯爵),秩正四品(洪武三年撤去爵号)。城隍从民间信仰的城池守护神升级为监察阴阳二界,掌管因果报应的神祗,正如一副脍炙人口的城隍庙联写道:“善恶到头皆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城隍从此拥有监察腐败和维护社会正义的虚拟权力。

这下可厉害多了,皇帝不但给了城隍官职还给了权利。就是现在说的从虚职变到实权派,从区小队县大队变成了正规军。

而且还有封王的,往下看:朱元璋把京师的城隍封为:升福明灵王,各省的都城隍封为:明灵公,各府的城隍封为:威灵公,各州的城隍封为灵佑侯,各县的城隍封为显佑伯。 在这次分封城隍神当中,获得王爵称号的一共有六位,他们是: 当时首都,南京应天府的城隍: 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 河南开封府的城隍: 承天鉴国司民显灵王。 中都临濠府的城隍: 承天鉴国司民贞佑王。 安徽太平府的城隍: 承天鉴国司民英烈王。 安徽省和州的城隍: 承天鉴国司民灵护王。 安徽省滁州的城隍: 承天鉴国司民灵佑王。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7)

为什么有关公庙没有刘备庙(为什么各地都有城隍庙)(8)

多的记不清了,那就不要记了,知道朱元璋大肆分封就行,而且这些城隍都是以前追随朱元璋打仗牺牲的部下、战友,算是现在英雄纪念碑一类的。所以现在各地现存的城隍庙很多,全国各地都、州、府、县每个城池里都有一个,当然多了。

朱元璋这个彰显人间君主权威的举动,民间传说是因为他打小在土地庙长大,饮水思源,所以大封天下城隍。这分明是穿凿附会,若果如此,他该大封天下土地爷才对。倒是正史说穿了他的用心,指他有意让城隍“监察民之善恶而祸福之,俾幽明不得幸免”。这反映了他防止腐败、端正风俗的用心。在封建帝制下,城隍爷是不堪重任的,因而在后来的民间传说中,连它也成了腐败的主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