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冰新(民子)

记忆与行为(手指与记忆)(1)

民子

听起来这是一个另类的话题,似乎互不相干,究竟有没有这种情况呢?

有位村民小时候喜爱音乐,条件所限只能买一支笛子,也没有老师指教和正规学习,就只会吹一首曲子,爱不释手。这支笛子和这首曲子陪伴了他的童年。

生活变故,后来再没有笛子陪他了,时至青年,隅得旧爱,搭手竟依然吹出了童年时的那首曲子,虽结巴了几下但悠扬的旋律依旧勾起了美好的回忆。

据心理学家分析,时光消逝,是手指帮他记忆下了那首曲子。做过乐队的朋友恐有同感,一段32分密集音符的练习,用口都难读出的速度,经强化训练后手会自动地找到感觉,这也是手指记忆的表现。

话题转到汉字。五笔打字键入汉字熟练到一定程度,手搭键盘便会不由自主地去打出你想要的字,不须再去拆字根、辩识别码。

不难看出动手的重要性有多大!从汉字到书法,手指常动自然脑子灵光,这在生理学上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所以经常动手写写文章、书法,对健康及延缓衰老也是有帮助的。

时代进步,反而青年中提笔忘字者不为少数,纠其原因,电脑打字替代了他手中的笔,手机输入汉字又用拼音要么语音输入或直接发语音(必要时还是要用到这些先进的东西)久而久之,真的忘记了一些汉字的写法了。先进了,另一方面也冷落了或忘却了中国文化。

养成一种习惯,电脑键盘录入汉字尽量用五笔输入法,手机打字多用手写输入法,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手帮你写出那个字也帮你记下那个字,学期下来总不至于提笔忘字了罢。

经常书写,成为一种习惯,既学习了文化知识,又对健康有益,何乐而不为呢?

写出来的中国文化,在手指记忆中不停地传承下去。

潘冰新,笔名民子,号品古,抱朴斋主人,一九六五年出生,祖籍山东禹城。中国书法家协会德州会员,工艺美术师,墨缘斋文化网专职书画家,北戴河文谷书画院专职篆刻家,山东龙禹文化公司设计师,见山书院专职书法家。民子受家庭熏陶,自幼随家父习字绘画,初中参加文化馆美术训班,十九岁考入德州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学习美术专业,受教于田瑞等教授。书画都有很深的造诣。几十年来苦心历练,在书法,上自楷书开始临习颜真卿、柳公权,行后得益于山人一村挚友的指导,通过长期学习赵孟頫、二王及米芾等书帖,对书法的认识有了更大的提高。民子擅长楷书,兼攻篆书与篆刻,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地级展览并获奖。民子的书法和工笔画在世界华人诗书画大赛荣获铜奖。 凭执著之心,品古人笔意;抱朴素之念,书自然篇章。

记忆与行为(手指与记忆)(2)

潘冰新书法欣赏:

记忆与行为(手指与记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