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如何看待商君书(读了商君书你就明白当年)(1)

前天的文章提到了《商君书》,这本书前段时间看完后小小地刷新了我的认知,今天聊一聊,就当是梳理一下我的思路。

我们小时候学历史都学过“商鞅变法”,知道“商鞅变法”促使秦国强大,最终灭了六国。

我当时心里就很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神奇的书,是不是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作为一个人,也可以像秦国一样,迅速变得强大起来呢?

细看了之后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

《商君书》可以用黑暗两个字来形容,书中毫不避讳地告诉我们,这本书是写给管理者看的,是为君王服务而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其中的建议是为了让国家强大而不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为了满足君主的欲望而不是为了满足百姓的欲望。

总之一句话,你在里面看到的,都是管理者用来对付你统治你压榨你的。

当然,作为老百姓,如果看了这书就能明白管理层某些政策,到底是出于什么意愿,能够做个明白人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两点:对外打仗,对内农战。

打仗,是为了扩大版图,赢得城池。

所谓农战,是尽量挖掘老百姓的劳动能力,多生孩子多种地,为战争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粮食,最终还是为了扩张地盘,满足君王的野心。

另外,多打仗也是为了好管理。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便会东想西想,生出很多“不该有”的念头,还不如把这些力量用在攻打敌国,既扩大了本国的地盘,又削减了国内的不安定因素。

那个时候鼓励农业打压商业,禁止诗歌礼乐,只允许埋头种地。

一句话,老百姓就是工具人。

为什么要打压商业呢?我之前也一直不明白,后来才懂了,那个时代生产力低下,整个社会就那么多人,如果从事商业的人多了,从事农业的就少了,那生产的粮食也就少了。

商人从东边倒腾物品到西边,利用信息差赚钱,他们本身是不产生实际价值的,在管理者看来,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就像巴菲特和马斯克,一个投资一个创业,当然,我们现在可以知道老巴投资某些企业,让企业有资金运转,可以发展得更快,也是做了贡献,但他这个人,事实上不产生实际的价值。

所以你拿现在思维很难理解当年为什么制定“投机倒把”罪,但你读了商君书就很好理解了。

我们现在可以轻易认识到商业的价值,但那个时代物质不丰富,剩余产品不多,你把本不属于一个地方的东西倒腾到这里来,老百姓看到新鲜的东西后,难免心痒痒,心思一浮躁就不能全心全意务农了。于农战不利。

至于老百姓能不能用到更好的东西?不好意思,那是多余的欲望,别忘了老百姓是工具人,吃饱不饿都不错了,他们不配享受。

这又说到了另外一个问题,商鞅是反对诗书礼乐的,包括儒家那一套。

为什么呢,还是那个问题,他们根本没把人当人。

对付工具人,商鞅有大名鼎鼎的“驭民五术”:壹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

壹民:统一思想,深度洗脑。

弱民:向民夺利,民弱则国强。

疲民:无事折腾,疲于奔命就无暇闹事。

辱民:挑唆互相检举揭发,终日生活在恐惧氛围中。

贫民:人穷自然志短,除了生活必须,想尽办法剥夺其余财物。

说来说去,你一个老百姓要什么思想?要什么享受?有了自己的思想就不能忠于君王,就不会卖力打仗务农了。

也许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去看《商君书》,会觉得商鞅的严苛没必要。

民为国之本,处处压榨老百姓,把老百姓逼上绝路,对统治者一点好处也没有,事实上秦国的暴政,最终也反噬导致秦二世而亡。

但是如果你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低下的生产力来看,会发现那真的是一个国家快速强大的有效方法。

当时没有工业革命,生产力看不到质的飞跃,整个社会如果看作一个蛋糕,就是存量博弈,没办法把蛋糕做大,国家要分到更多,只能让老百姓分得更少。

商鞅变法寻求国力强大的方法,都只能向内求,压榨本国子民,民退国进。

这个本国子民也包括贵族,商鞅也因此得罪了秦国的贵族,受到了贵族的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最后车裂而死。

能够让贵族割利,“商鞅变法”还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律法严明,规定得很细。

我前天的文章也说过,“商鞅变法”看起来很苛刻,之所以能执行下去,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制定了严明的律法。各种制约,环环相扣。天子犯法,也严格按照律法来惩罚。

我觉得这是一个管理者最应该明白的事情。

无独有偶,前天看了一部姜文和甄子丹演的电影《关云长》。

这部电影说是写关羽的,但我看来看去,始终觉得是黑关羽的,曹操才是主角,关羽在曹操的映衬下,显得那么愚蠢。

这句话在电影中曹操也点明了,他对关羽说:刘备是坏,你是蠢。

我们都知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只是个摆设,他才是实际的掌权者。

所以曹操完全就是管理者思维。关羽问他天下统一后要怎么保证老百姓安居乐业呢?

他就一句话:“人,不能依靠,唯有法纪才能依靠。”

看来英明的管理者都懂这个道理。

我们现在再看《商君书》中的建议,无疑是不适宜的,至少生搬硬套不适宜,至于精髓,对管理者也许会有点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