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神爷去哪儿请啊(您到底哪天来呀)(1)

文 / 华商韬略 王烜

每至新年,各地民俗也是一次PK的舞台,饺子、元宵要争个高下,而人人最关心的财运南北方也各不相同。

尤其是,过年接财神是春节核心的民俗之一。而如果说在吃饺子问题上,北方碾压了南方,接财神的活动,南方声音则高过北方。

中间有个小问题,南北方接财神的时间是不同的。北方接财神的日子是在正月初二,南方则是初五。

要搞清这里的区别,先要洞晓南北方所谓接来的财神爷是谁。南北接财神的时间不同,源于各自信仰的财神有别,而民间所谓接财神其实就是老百姓说的“给财神爷过生日”。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道教多神论的影响,亦是多神祇的国度,山有山神,河有河神,灶有灶神,门有门神,摆脱贫穷、发家致富的愿望是人之大欲,财神的地位在民间更是至高无上。但自古以来,中国民间所谓的财神并不是某一个神,而是一组神仙群。

接财神是北宋形成的民俗活动。历史上最早的财神爷形象是当时北宋的权相蔡京,而蔡京的生日是正月初五,因此那时候的“接财神”就是初五。后蔡京声名狼藉,民间便该换了信仰对象,新的财神应运而生,但“接财神”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财神爷去哪儿请啊(您到底哪天来呀)(2)

流传至今,民间认可的财神分文武,每组两两相对。文财神有比干、范蠡,武财神乃关羽、赵公明。“微臣怎比夏桀伊尹,臣怎比那商周箕子、微子、老比干,在那鹿台之上剑剖心。”唐派京剧《闹朝扑犬》,赵盾一连讲了几辈古人,其中的比干不只是古之忠良,后世也把他敬为财神,南方的初五接财神,目前最流行的说法是比干乃正月初五生人。

比干为商纣王叔父,对商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不满,常常当众直谏。有一天,妲己口吐鲜血、昏迷不醒、须七巧玲珑心一片煎汤救治,纣王当众向比干索心。盛怒之下的比干,杖剑剖腹,摘心掷地。比干舍去了自己的私心,剩下的都是公心,明代被民众尊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文财神。神龛上的比干,头戴宰相乌纱帽,身穿高官绣蟒袍,手捧如意,足登元宝,冉然长须,一副典型的古代文官打扮。正因此,我们通常在民间所见的财神形象,其实就是比干。

“爆竹相连不住声,财神忙煞共争迎。只求生意今年好,接送何妨到五更。” 这是清末上海接财神的竹枝词。对财运最看重的当属商人,以上海为代表的南方都市商业发达,而正月初五恰是商户开业的日子,这天接财神暗合了商人开市大吉的心理,这也是南方选择初五“接财神”的另一个原因。

而北方选择初二接财神,因为这里通行的财神爷是赵公元帅。在北京广安门外六里桥原有五显财神庙,正月初二香火鼎盛,争烧头柱香,是京城过年时的盛景。

不同于比干的伟岸无私,赵公明是从瘟神、冥神成功转型为武财神,属于改邪归正的典型人物。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为专取人性命的冥神。陶弘景《真诰》中记述,赵公明为致人疾病的瘟神。直到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问世,赵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样浑身充满邪气、鬼气和瘟气。

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册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职责是专司金银财宝、迎祥纳福。从此,赵公明开始掌管天下财富,做了财神。

说到赵公明封神,颇有谐趣,姜子牙最初是要把财神留给自己的,分封到最后只剩财神无主,正待太公自封时,桌子下钻出赵公明,“还有我呢”!姜子牙这样才成了众神之主,太公到此,诸神退位。

赵公明的形象多为头戴铁冠,手持宝鞭,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形象威猛。他的信仰地域是超出文财神的,不只是国内北方供奉,在东南亚地区,也以赵公明为正财神,曼谷市中心的财神庙供奉神像即是赵公元帅。

南北接财神时间相异,对象不同。但都是过年民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对于接财神的年俗,其实也是经历了红火、沉寂又复兴的过程。以前接财神除了燃放鞭炮,还要燃烧财神像,这种行为当然带来诸多安全隐患。在清末,随着西方文明的输入,知识阶层率先对传统模式的弊端提出了批评,因接财神引发火灾的事屡见报端,如1910年新春《申报》所载,上海因接财神共现火灾十余起。

新中国成立后,移风易俗是彼时的风气,于是“接财神”民俗退出了老百姓的生活。直至1990年代,接财神的民俗又开始重回大众视野,并呈愈演愈烈趋势。

毕竟,“接财神”的民俗,其实表达的是老百姓最朴素的理想。而想要实现这些理想,光靠一张财神像,肯定不行。

“撸起袖子加油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用双手努力去获取的财富,才配得上财神带来的好运吧。

过年啦,来接“财神”!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