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扒灰”那些事

太史慈子义

最近网上流传着盐城市一场婚礼的视频,视频中的老公公酒后亲吻起新娘,引得大家一片质疑。其中,这种婚礼上的风俗在很多地方都有,笔者参加过的婚礼中,现场不少都安排此类节目,比如儿媳身前挂个“一心为公”的招牌,公公扛个“扒灰”用的工具,婆婆戴个眼罩,寓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此类活动目的当然是为了提高婚礼现场的氛围,但是酒后真做此事的毕竟还是少之又少,因为这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通俗得讲,就是乱伦,这是为人所不耻的行为。今天就来给大家聊一聊历史上的那些“扒灰”事儿。

关于“扒灰”这个名字其实已经不可考,但很明显这源自于农村,因为以前的农村家家生火做饭用的都是灶台,有些农村现在还能见到,做饭时将木柴稻草等物放入炉灶里燃烧,长此以往炉灶里就有很多草木灰,需要及时地清理,否则新的柴草无法继续放入,还影响燃烧效率。这时需要使用工具将炉灶里的炉灰扒出来,整个过程就称自为“扒灰”,很明显,这个任何一个家庭都要从事的日常工作。一般这种体力活都由男性来完成,但由于中国是男权社会,平时做饭都是儿媳妇的事,所以不可避免地就流传出一些流言蜚语,通俗地讲,就是公公和儿媳会引发一些恋情。

关于“扒灰”还有一个非常文雅的名称就是“聚麀”,麀(音 yōu),意为母鹿,“聚麀”也就是共同拥有一头母鹿,也就是乱伦的意思。最早出处是《礼记·曲礼上》:“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 唐朝吴兢《贞观政要·论封建》:“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纪舒;卫宣则父子聚麀,终诛寿朔。”讲的是春秋卫国国君卫宣公的故事,卫宣公不仅荒废政事,而且非常好色,上与自己父亲的女人通奸,下纳即将成为自己儿媳的女人为妾。卫宣公为儿子公子急选了一门亲事,迎娶齐国的公主宣姜。不过当卫宣公听到宣姜是个美女后,为了得到宣姜,卫宣公做足了功夫,叫匠人在淇河边修建了一座高台,结构精致,装饰华丽,取名为新台。卫宣公一边命公子急出使宋国,一边派左公子到齐国把宣姜迎到新台,自己取代公子急与宣姜成婚。这就是卫宣公筑台纳媳的故事。《东国列国志》的作者冯梦龙为此还写了首诗“父妾如何与子通?聚麀传笑卫淫风。夷姜此日投缳晚,何似当初守节终!”《诗经·邶风》里有一首《新台》诗就是专门抨击卫宣公的这种行为。

道德婊故事(聊聊扒灰那些事)(1)

《诗经·邶风·新台》

唐朝有两个美女,一是武则天,一是杨贵妃,她们都曾作为李世民父子和李隆基父子的嫔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扒灰”行为,很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都以此为卖点大书特书,其实也从另一角度隐射了古代女性地位的低下。

在四大名著《红楼梦》里还有一段“爬灰”的故事,话从宁国府的老仆人焦大口中而出,焦大在一次酒后将宁国府贾珍、贾蓉父子乱伦的事情抖落出来。《红楼梦》早期抄本第13回回目是“秦可卿傜丧天香楼”,写出了贾珍“扒灰”的细节,后来作者奉命删去了。焦大之骂是未删的文字,作者或有意保留了,是不写之写。尽管焦大被塞了一嘴马粪,但那骂声却使主子们心惊肉跳。凤姐声言厉色地教训宝玉,但这位古灵精怪的女管家自然明白焦大骂的是谁。曹雪芹把那些隐藏在温情脉脉的面纱后面的丑事挑开给人看,使慧心巨眼的读者,从那字缝中不仅看到了焦大是不是“真醉”了,更重要的是看出那“诗礼簪缨”的大家族的道德沦丧来。

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说:“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那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出自《红楼梦》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遥想汉唐风韵,中国人给世界的形象是英勇无畏、积极进取的,唐装汉服是民族美的象征,汉语汉字是民族的印记。作为新时代的中国,各地都在讲移风易俗,但在不少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还是落后不文明的形象,频频爆出的中国游客低素质的表现就是在给中国人脸上抹黑,对于一些不合时宜的恶习、陋习等不文明现象,该省还要省。对于现代婚礼上出现的“扒灰”现象,我的意见是NO!

2018年3月1日星期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