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宫位于城内民治路。1963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万寿”,在封建时代,是指皇帝、皇太后的生日。

南昌万寿宫的由来(万寿宫)(1)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由江苏巡抚吴存礼创建。宫内供奉万岁牌位(生位),每逢帝王诞辰,即所谓“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于宫内,举行庆贺大典。如遇帝王驾崩,则在宫内设灵致祭,服丧志哀。在平时,皇帝如有诏书到苏州,官员在此跪接诏书。咸丰十年(1860)毁于战火。同治九年(1870)江苏巡抚丁日昌重建。原宫前有玉带河,即今之民治路,河上架桥,过桥才能进宫。

南昌万寿宫的由来(万寿宫)(2)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即称“旧皇宮”。一度为民众社会团体使用。后因年久失修而日渐颓败。1951年,市政府决定着手整修,并在宫门前移建四柱三间三楼石柱木构琉璃瓦牌坊一座。正殿朝南,重檐歇山造,面阔五间21.6米.进深14.4米,圆作梁架,饰有山雾云,梁、枋、脊桁、金桁多处施彩绘。前有露台。中路两侧附属建筑则为新建,外观与中路殿宇协调,布局对称合理,大体上仍保持原有的规模。修复后辟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牌楼正中有郭沫若题写的“人民文化宫”匾额。1986年又修,1991年再修,并恢复“万寿宮”原额。21世纪以来又一次修葺。现为苏州市老年大学校址。

南昌万寿宫的由来(万寿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