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怎样写绝句?最基本的是要考虑如何布局。如何开头和如何结尾?现在先讲布局。布局是把选取的一定的素材,根据显示主题,表现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剪裁和合理的安排。使诗文中的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起承转合,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它是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感情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往下写的。此法往往表现为起、承、转、合在一首诗中四句的具体运用。

“起”,诗的开头;“承”,接着开头的意思加以发展;“转”,是转折,开拓新意;“合”,是结束全篇。为了写好绝句,在采用此法时,要求:起要扣题、突兀;承要连贯、自然;转要新颖、巧妙,多为结句作准备;结要含蓄、深邃或铿锵有力,醒明本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1)

绝句从总体上讲,通常可分为前、后两半。前半部分往往起引带、铺垫的作用;后半是主题意旨所在。但关键在第三句,第三句得力,则末句易之。

王楷苏《骚坛八略》云:“在第三句着力,须为第四句留下转身之地。第三句得势,第四句一拍便着。譬之于射,三句如开弓,四句如放箭也”。

杨载《诗法家数》云: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筒,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大抵起承二句困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水之舟矣。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2)

第四句的结,往往是诗歌最精彩处,是作者画龙点睛之笔,结句一好,全诗尽活,顿然生辉,结句应如撞钟,余韵袅袅,绕梁不绝,要做到“语绝而意不绝”、“言已尽而意无穷”,它紧密的承接第三句,又或隐或现的照应前两句。

绝句的结一般有三种情况,其一以理结,而纯粹以理结的往往不易动人,所以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其二是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化;其三是以景结,情寓景中,则神韵自出。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3)

最喜欢哪首?

七绝 中年心态

折腰升斗寡鲜廉,尘碌中年陶梦缄。

已惯浮华缨未濯,沧浪清浊两恹恹。

前二句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晋书·隐逸传·陶潜》:“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后用以指微薄的官俸。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诗:“初辞五斗米,唯奉一囊钱。” 宋 王安石 《寄丁中允》诗:“顾惜五斗米,无辜自拘囚。”

后二句用濯缨的典故。洗濯冠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南朝 宋 殷景仁 《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迹。” 唐 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前蜀 韦庄 《题颍源庙》诗:“临川试问 尧 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4)

七绝 快意年少

经无快意胜年少,大笑青春我自怜。

聊把红巾囚白发,余生再不问苍天。

红巾,红色巾帕。 唐 杜甫 《丽人行》:“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宋 苏轼 《贺新郎》词:“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第三句写法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感慨。以红巾裹白发,或故作青春年少。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5)

七绝 小窗花影

小窗花影月微冥,寂寞虫灯偎眼青。

昌谷诗才拈一卷,帘风何用解囊萤。

微冥,犹昏暗。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峰岭上崇崒,烟雨下微冥。” 唐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诗:“攲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昌谷,唐 诗人 李贺 别号。 李 居 昌谷 (今 河南省 宜阳县 西),故称。唐 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宋 陆游 《病中偶得名酒小醉作此篇是夕极寒》诗:“诗囊羞涩悲才尽,药裹纵横觉病增。” 清 周亮工 《寄闽南高云客蒋用韬谢尔将》诗:“难从酒伴浮三雅,自解诗囊咏七哀。”

囊萤,《晋书·车胤传》:“ 胤 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后以“囊萤”为勤苦攻读之典。 南唐 李中 《送相里秀才之匡山国子监》诗:“已能探虎穷骚雅,又欲囊萤就典坟。”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6)

七绝 落叶如蝶

醒梦秋窗色异殊,灯灵拍枕影难扶。

坐惊落叶浮身骨,认取前生蛱蝶无。

灯灵,灯的光影摇曳。本诗主要写夜晚梦醒所感周围之景物,悠然有所思。忽见窗外落叶飘落,身有同感。或前生即如蛱蝶,一种对过去青春岁月不可挽留的情绪。

怎样才能写好七律诗(学诗词第一关如何写好七绝)(7)

七绝 文章风骨

幽匣剑气破丰城,断壁吟无牛斗惊。

病句艰难惟鹤骨,文章瘦处起轰铿。

剑气破丰城,《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历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钩。”

鹤骨,伶仃瘦骨。 五代 齐己 《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诗:“瘦应成鹤骨,閒想似禅心。” 金 元好问 《工部赵侍郎下世日作》诗:“鹤骨翛然卧石床,情知合眼即仙乡。”

轰铿,象声词。形容金石撞击声。 明 高启 《青丘子歌》:“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诗词##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