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查尔斯·达尔文(1809.2.12~1882.4.19),出生于英国西部施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岁时,他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达尔文从小就爱打猎,采集矿物和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1829年,在盛怒之下,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物种起源章节笔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物种起源章节笔记(读书笔记物种起源)

物种起源章节笔记

作者简介

查尔斯·达尔文(1809.2.12~1882.4.19),出生于英国西部施鲁斯伯里一个世代为医的家庭。16岁时,他被送到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达尔文从小就爱打猎,采集矿物和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1829年,在盛怒之下,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希望他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

1831年12月,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英国政府组织的“贝格尔”号军舰环球考察,达尔文以“博物学家”身份自费搭船开始考察活动。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了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了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于1836年10日终于回到了英国。

在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信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让他不得不去认真面对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博物学者们的问题,物种是如何起源的?经过漫长艰难的整理工作之后,1844年他将那些简短的日记进行了合理的扩充整理,并对当时认为可能的结论做出了纲要。

1859年,因为健康问题,以及研究马来群岛自然史的华莱斯要发表一篇基本上与他的结论完全一致的论文,所以达尔文采纳好友查尔斯﹒莱尔的建议,将1844年写的那篇纲要送交给林奈学会。达尔文的那篇纲要,还有华莱斯所写的论文,一同被刊登在该学会第三期的会报上。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终于写成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1882年4月19日,达尔文因病去世,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敬仰,把他安葬在科学界另一位伟大的人物牛顿墓旁,享受着一个自然科学家的最高荣誉。

《物种起源》简介

《物种起源》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该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物种起源》不仅开创了生物学发展史上的新纪元,使进化论思想渗透到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且引起了整个人类思想的巨大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明了这样的科学原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不是不变的,而是由低级向高级逐渐进化发展的。进化学说包括以下几点:1.多数变异是微小的,在自然状态下显著的偶然变异是少见的,即使出现也会因为杂交而消失;2.自然界的变异是连续过渡的,从个体差异到轻微的变种、显著的变种、亚种和新种;3.自然选择:生物都有按几何级数增加个体数目的倾向,但是资源(如空间、食物等)又是有限的,因而,同一物种内的不同个体以及不同物种之间为获得生存机会而斗争(竞争)。并导致大量个体的死亡;4.一些经过修改和发展的概念,主要为性状分歧。

达尔文从家养动植物中看到,由于按照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一个原始共同祖先类型,即野生品种,可以被培养成许多形态特征显著不同的家养品种。同样,自然界的同一个种内个体之间的形态、习性差异越大,则适应不同环境方面越是有利,因而将会繁育更多的个体,分布更为广泛:随着差异的积累,分异(歧异)越来越大,原先的一个种就会逐渐变为一系列变种、亚种乃至不同的新种。这就是性状分歧(分异)的原理。

达尔文还阐述了地理隔离对性状分歧和新种形成的促进作用,被大洋隔离的岛屿上山雀和海龟的变异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一个地域内,由于资源(如空间、食物等)是有限的,因此每一个地区所能维持(支持)的物种数量及生物个体数量是有限的。生存斗争、自然选择的结果便导致具有有利变异的类型个体数目增加,相对劣势类型个体数目则减少直至被淘汰或灭绝。随着性状分歧的加大,新种不断形成、老种灭绝,特别是由于中间过渡类型的灭绝,不同物种之间形态差异逐渐扩大:而在生物分类的实践中,相同的物种归于一个属,相近的属归于一个科,相近的科归于一个目。如果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来看,生物的分类系统形成过程就好像一株不断分叉的大树。对此,达尔文曾用一株大树对自然选择的原理做过生动形象的描绘。

《物种起源》精彩段落

第一章 家养状况下的变异

为什么会变异

★栽培植物以及家养动物是五花八门的,它们长时间地在极不相同的气候以及管理中生活,于是就会发生各种变异,如果我们对这些现象多加思考,就会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所看到和发现的巨大的变异性,是因为我们的家养生物所处的生活条件,与亲种在自然状况下所处的生活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和自然条件的不同也有一定的关系。★似乎很明显,生物必须在新的生存环境中生长很长一段时间,甚至是数世代之后,才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异;而且,生物体制只要是开始了变异,那么,在接下来的许多世代中,也就会一直延续变异,这属于最常见的状况。★通过对这个问题长时间的研究之后,按我们所能判断的来看,生活条件很明显是以两种方式在对物种产生着作用,那就是直接对整个体制的构造或只是其中的某些部分产生影响,还有一种就是间接地只对物种的生殖系统产生影响。★对于周边条件所发生的一些非常微小的变化,生殖系统会表现出相当显著的敏感。

习性、遗传以及相关变异

★习性的改变可以影响到遗传的效果。

家养变异的性状

★如果我们观察家养动物以及栽培植物的遗传变种还有种族,而且将它们与亲缘关系密切的物种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各个家养变种的情况在性状上不如原种那么一致。家养变种的性状往往有很多都是畸形的。★我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我们从自然环境里找来一些动物以及植物,在数目、产地还有分类纲目方面都与我们的家养生物相同,同时假定它们在家养状态中繁殖同样多的世代,那么,这些动植物平均发生的变异会与现存家养生物的亲种所发生过的变异同样多。

变种与物种的区别难题

★大部分从古代就家养的动物以及植物,到底是从一种还是几种野生物种繁衍而来的,目前我们还无法得到任何确切的论断。

各种家鸽的差异及起源

★虽然鸽类品种之间的差别很大,不过我依然十分相信博物学家们的一般意见是对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从岩鸽传下来的。在岩鸽这个名称之下还包含几种彼此之间差别非常细微的地方种族,也就是亚种。

第二章 自然状况下的变异

变异性

★基本上,每一个生物的每一个器官以及它们的复杂的生活条件,都有非常微妙的关联,就是由于这样,所以看起来才会总是让我们觉得有点难以相信,几乎所有的器官竟然就那样突然地、完善地被产生出来,就好比人类完善地发明了一具复杂的机器一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个体之间的不同

★不管是动物还是植物,在两个或三个类型之间并没有中间类型连接着,但是它们也许曾经是有过某一种我们所不知道的连接的。★雌性所产生的雌雄后代,彼此之间的差异,在一些情况下会达到惊人的程度。

分布、扩散范围大的常见物种最易变异

★所以说,最繁盛的物种也许可以看作是优势的物种,因为它们分布范围最广,而且在自己所处的地区中分散最大,它们的个体也是最多的,经常出现明显的变种,或者是像我之前说过的,所谓初期的物种。应该说,这基本上是能够预料到的一点。因为,如果变种想要在任何程度上成为永久性的话,就必须要与那些与自己处于相同环境中的其他居住者进行斗争。那些取得绝对优势的物种最适合继续繁殖后代,而它们所产生的后代就算是有轻微的变异,也依然会遗传双亲优于相同地域其他生物的那些优点。

各地大属物种比小属物种更易变异

★如果一个属产生的物种数量很多,那么这个属内的物种所产生的变种(也就是初期的物种)数目也会有很多。★在一个属的许多物种曾经形成的地方,在普遍情况之中,依然还会有很多的物种继续形成,这点一定符合实际情况。

大属物种间的关系及分布的局限性

★弗里斯之前在谈到植物,还有韦斯特伍德之前在谈到昆虫方面时,二人均指出,在大属中物种和物种间的差异量一般情况下都是很小的。

第三章 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与自然选择

★接下来,我们还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被称作是初期物种的变种,到最后是怎样发展为一个明确的物种的呢?在绝大多数情况中,物种与物种之间的差别,明显超过了同一物种的变种之间的差别。而构成不同属的物种之间的差异,又比同属物种之间的差异大很多,那么这些种类又是如何出现的呢?所有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论断与问题,应该说,均是从生物的生存斗争中得来的。正是因为这样的斗争,不论是如何微小的变异,也不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了变异的发生,只要对一个物种的个体有积极的意义,那么这个变异就可以让这些个体在与其他生物进行的生存斗争以及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完好地保存下来,而且这些变异一般都可以遗传给后代。这样,后代们也就得到了较好的生存机会,这是因为一般在所有物种定期产生的许多个体中间,只有少数的个体可以生存下去,现在遗传了变异的个体正是拥有了更好的生存条件。我将每一个有利于生物的细小变异被保存下来的这种现象称作“自然选择”,来区别它与人工选择的关系。不过,斯潘塞先生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最适者生存”,看起来更为准确一些,而且使用起来也更为方便一些。

生物按几何级数增加的趋势

★所有的生物都有高速率增加其个体数量的倾向,所以生存斗争的出现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每种生物都高速率地自然繁殖,不断增加数目而不死亡的话,那么,就算是只有一对生物,它们的后代也会很快地遍布于地球的角角落落中。★一定不要忘记,所有的生物可以说都在努力尽可有能多地增加自己的数目。一定要记得,任何一种生物在自己生命的一些时期里,必须通过斗争才可以生存下去,也一定要记得,在生物的每一世代里或者是在它们的间隔周期中,一些幼小或老弱是无法避免地要面临一次巨大的毁灭性的灾难的,只要抑制作用稍微减轻,毁灭作用稍微出现一些缓和,那么这种物种的数目就会立时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壮大。

抑制生物增长的因素

★生物的卵或者是幼小的后代,通常都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而且这种现象并不是局限于某几种生物,而是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会无法避免地有这样的遭遇。★如果让植物随意地在长期刈割过的草地上自然生长,就会看到,较强壮的植物慢慢地会将不够强壮的植物消灭掉,就算这些弱者已经长成,也难逃被毁灭的命运,经常放牧的草地上也是这样的情形。★食物的多少,对所有物种增加所能达到的极限,很自然地存在着极大的影响力。不过,真正影响某种物种的平均数,更多的并不是食物的获取,主要的还在于被其他种动物所捕食的程度。★影响物种平均数的原因,除了前面提到的,气候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章 最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

★我将这种有利的个体差异以及变异的保存,还有那些有害变异的毁灭,称为“自然选择”,或者也可以叫做“最适者生存”。

性选择

★所指的是同性个体间的斗争,一般情况下都是雄性为了占有雌性而出现的各种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并非在斗争中失败的一方就会消失或者死去,只不过,它们留下的后代会比较少,也有一些失败者会没有后代可留。所以说,性选择其实没有自然选择那么剧烈而决绝。一般情形之下,最强壮的雄性,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最是稳固,它们所能留下的后代数量也是最多的。不过,很多情况中,斗争的胜利也不是完全依靠普通的体格强壮,更多的还要靠雄性所生的特种武器。★几乎所有动物的雌雄二者,如果它们的生活习性都相同,但是在构造还有颜色以及装饰方面有一定的区别,那么,我所认为的是,这些不同的方面,主要是因为性选择的不同而造成的。

自然选择带来的灭绝

★新物种在时间的推移中通过自然选择形成了,其他物种就会越来越稀少,而终至绝灭。

性状趋异

★所以不管在什么样的土地上,一般的生物系统里,动物与植物对于不同生活习性的分歧越广阔和越完善,那么可以生活在那里的个体数量就能够越来越多。

自然选择经性状趋异及灭绝发生作用

★唯有那些具有一定利益的变异才有可能被保存下来,或是自然地被选择保留下来。那么,性状分异可以得到利益的这一原理的重要性也就跃然纸上了。因为,按正常情况来说,这就会导致最差异的要不就是最分歧的变异得到自然选择的保存以及累积。

第五章 变异的法则

环境变化的影响

★生活环境不仅可以直接地或间接地引发变异,同时还能将自然选择包括于其中,因为生活条件决定了每一个出现的变种是否可以生存下去。

适应性变异

★总的来说,我们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习性或者使用还有不使用,在一些情况之下,对于体制以及构造的变异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不过这种效果通常情况下都与内在变异的自然选择相结合,在一些情况下内在变异的自然选择作用也有可能会支配这种效果。

相关变异

★我们所说的相关变异就是指生物的整个身体构造在自己的生长与发育的过程中与变异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以至于当任何一部分出现一些细小的变异,进而被自然选择所累积时,别的部分也就会随着出现变异。

构造发育异常极易变异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种的任何部分或者是器官出现了明显的发育特征时,第一反应就是认为这种变异性的发育是对于这个物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中,它是明显并且容易变异的。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按照各个物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这一观点,也就是它的所有部分都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样,那么我就真的找不出什么解释了。不过按照各个物种群都是从其他某些物种传下来而且经过了自然选择才发生了变异的这种观点来看的话,我觉得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些证明了。

第六章 学说的难点

过渡变种的缺少

★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只是在于保存那些对物种有利的变异,因此在充满生物的地区当中,每种新的类型都有一种倾向,去替代同时在最后消灭那些比它自己改进较少的亲类型还有那些与它竟争而受益较少的种类。所以说绝灭与自然选择是同时进行着的。因此,假如我们将每一个物种都看作是从那些我们所不知道的类型繁衍而来的,那么它们的亲种与所有过渡的变种通常在这个新类型的形成以及完善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渐渐消亡掉了。★所以说,我们不用去指望如今能够在每个地方都可以遇到大量的过渡变种,尽管说它们以前确实是在那些地方生存过,而且也有可能以化石的状态在那些地方埋存着。不过,在具有中间生活条件的那些中间地带当中,为什么我们如今没能看到密切连接的中间变种呢?这样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让我感到惶惑,可是换个角度,我觉得,这个问题基本上还是可以解释的。★不过,按照这样的理论,数不胜数的过渡的类型,以前一定是存在过的,那么为什么我们没能找到它们大规模埋存于地壳中呢?★它们曾经存在过的证据,只能去化石的遗物中寻找了,而那些化石的保存就像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所要讲的那样,是非常不完整并且是间断性的。

具有特殊习性与构造生物的起源与过渡

★有些情况下既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个体拥有不同于同种以及同属异种们所原本就都有的习性,那么我们就能够预期那些个体基本上偶尔可能就会出现新的品种,那些新出现的物种具有很不一样的习性,并且它们的构造稍微地或者是明显地出现一些改变,与它们的构造模式完全不相同。

极完备而复杂的器官

★眼睛这个器官,具有无法模仿的装置,能够对不同的距离进行调焦,可以接纳不同量的光,还能够校正球面以及色彩的像差以及色差,它的结构的精巧简直无法比拟。如果假设眼睛可以由自然选择而形成,我坦白地承认,这样的观点应该说是非常荒谬的。

自然选择学说的疑难焦点

★尽管我们在断言任何器官不可以由很多连续的、细小的过渡类型逐步产生的时候,不得不非常小心谨慎,但是,毫无疑问自然选择学说还是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难点的。★最为严重的疑难之一,就是那些中性的昆虫,它们的构造总是同正常的雄虫还有可育的雌虫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还有一个很难解释的例子就是,鱼类的发电器官,由于我们无法想象得到那种奇异的器官是通过什么样的步骤而产生的。

第七章 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种种异议

变异未必同时发生

★自从冰河时期以来,那些很少会出现变化甚至是从来没有出现变化的事实,用以反对那些相信内在的以及必然的发展法则的人们,估计是有一些效力的。★有的家养族主要是因为人类选择的力量,朝着一些特殊的目的发生变异的。

表面上无直接作用的变异

★布朗还有布罗卡提出了更为严重的异议,他们认为,有很多性状看起来对于它们的所有者,并未发现有什么作用,因此它们无法被自然选择干扰和影响。

进步的发展

★植物的很多形态方面的变化,能够归因于生长法则以及部分的相互作用,但是与自然选择没有什么关系。

阻碍自然选择获得有用构造的原因

★既然自然选择这么有力量,那么为什么对于有的物种那些很明显有利的这样的或者那样的构造,没能够被它们获得呢?★米瓦特先生相信物种是经过“内在的力量或倾向”而发生变化的,这种内在的力量到底是什么,我们实在无法得到答案。一切进化论者都认为物种有变化的能力。可是在我看来,在普通变异性的倾向以外,好像没有主张任何内在力量的必要性。★不管是谁,如果相信进化是缓慢并且逐步的,那么也就一定会承认物种的变化也能够是突然的以及巨大的。

巨大而突然的变异之不可信的原因

★我就对自然的物种会像家养族那样也突然发生变化存在着很多疑问,而且我完全不相信米瓦特先生所说的自然的物种在以奇怪的方式发生着变化。

第八章 论地质记录的不完全

消失的中间变种

★为什么在各地质层以及每个地层当中都没有充满这些中间连锁呢?★这估计是反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最为显著以及最重要的一些异议。

从沉积速率及剥蚀程度推断时间进程

★除去我们没有发现的无限数量的中间连锁的化石遗骸之外,还有一种反对的意见,那就是认为既然所有变化的成果均是缓慢达到的,因此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大量的有机变化。

所有地层中都缺失众多中间变种

★我不讳言,假如不是在每一地质层的初期还有未期生存的物种之间缺少无数过渡的连锁,然后还对我的学说构成这么严重的威胁的话,我将不可能会想到在保存得最好的地质断面里,纪录还是这么贫乏。

已知最古老的地质层中出现了整群物种

★尽管在我们的地质层当中见到很多介于现在生存的物种以及既往曾经生存的物种之间的连锁,可是并未曾见到将它们密切连接在一块儿的大量微细的过渡类型;在欧洲的地质层当中,有些群的物种突然出现;根据现在所知道的,在寒武纪层以下基本上完全没有富含化石的地质层;所有这一切难点的性质毫无疑问都是非常严重的。

第九章 论生物在地质上的演替

关于物种的地质演替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与生物在地质方面的演替有关的一些事实以及法则,到底是同物种不变的普遍的观点最为一致,还是同物种经过变异和自然选择缓慢地、逐步地发生变化的观点最为一致呢?不管是在陆上还是在水中,新的物种是非常缓慢地陆续出现的。★变异的过程与一些近似类型的产生一定会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一个物种先产生两个或三个变种,这些变种又渐渐地转变为物种,它又用相同的缓慢的步骤产生其他的变种以及物种,就这样继续下去,就如同一棵大树从一条树干上抽出很多的分枝是一个道理,直到成为很大的大群。

物种及物种群的灭绝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旧类型的绝灭和新并且改进的类型的产生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自然选择学说是建立在下面的信念上的:每种新变种到了最后都是每个新物种,因为比它的竞争者拥有着某种优势,于是被产生并且保持下来。并且,比较不利的类型的绝灭,基本上是无法避免的结果。

所有生物的演化几乎同时进行

★生物的类型在全世界基本上是在同时发生着变化,任何古生物学的发现极少会有比这个事实更为动人的了。

灭绝物种间及与现存物种间的亲缘关系

★所有的物种都能够归入少数的向个大纲当中。★绝灭的生物类型能够有助于填满现存的属、科还有目之间的间隔,这确实是真实的。★来自中间地质层当中的生物遗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中间的性状,和这样的说法密切相关的有一个事实,那就是所有的古生物学者所主张的,也就是两个连续地质层当中的化石,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远比两个远隔的地质层当中的化石彼此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

古生物进化情况与现存生物的对比

★假如始新世的生物同现存的生物在几乎相似的气候下展开竞争,那么前者就会被后者打败甚至是消灭,就像是第二纪的生物要被始新世的生物还有古生代的生物要被第二纪的生物所打败是同一个道理。因此,按照生存竞争当中的这种胜利的基本试验,同时依据器官专业化的标准,根据自然选择的学说,近代类型应该是比古代老的类型更加高等。那么事实真的是如此的吗?大部分的古生物学者估计都会做出肯定的答复,而这样的答复尽管说非常难以证明,但好像必须被看成是正确的。★有的腕足类从非常非常遥远的地质时代以来只出现过轻微的变异,有些陆地的以及淡水的贝类,从我们所能了解的它们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一直到现在,基本上就保持着相同的状态,可是这些事实对于前面所讲的结论并非有力的异议。★从整体方面去看的话,生物的构造是不是在进化,在很多方面都是极为错综复杂的。

第十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

关于生物分布情况的解释

★在讨论到地球表面生物的分布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件让我感到非常惊讶的大事,就是每个地方生物的相似和不相似无法气候以及别的自然地理条件当中获得圆满的答案。★让我们感到惊奇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障碍物了。不管是哪一种障碍物,只要可以妨碍生物的自由迁徙,那么对于每个地区生物的差异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一大陆上生物之间的差异,远比不同大陆上生物之间的差异要小得多。★而第三件大事,有的在前面已经谈到,虽然物种类型因地而异,可是同一大陆或者是同一海洋的生物,都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规律,各个大陆上都存在着不计其数的实际例子。

物种单一起源中心论

★每一种物种最开始是在一个地点产生的看法却又最可以让人信服。★所以说,我的观点与别的大部分博物学家的观点一样,都觉得最有可能的情况是,每个物种最开始仅仅是在一个单独的地方产生,之后再依靠它的迁徙以及生存的能力,在过去以及现在所认可的条件下,从最开始的地方朝外慢慢迁徙。★物种是在一个地方还是在多个地方产生的问题,和另一个类似的问题之间是存在着区别的,这个问题就是:一切同种的个体均是由一对配偶还是由一个雌雄同体的个体遗传繁衍而来的呢?还是如同有些学者想象的那样,是从同时创生出来的很多个体遗传繁衍而来的呢?

物种传播的方式

★海水、鸟类

第十一章 生物的地理分布(续前)

淡水物种的分布

★凭借着这种短距离迁徙的能力而发展为广阔的地理分布。

海岛上的物种

★尽管说海洋岛上的物种数目非常少,不过特有的种类(也就是在世界上别的地方找不到的种类)的比例往往是非常大的。

海岛生物与最邻近大陆上生物的关系

★对我们而言,最为生动并且最为重要的事实是,栖息于岛上的物种和最近大陆的相近但是并不实际相同的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第十二章 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

群里有群

★从地球历史上最为古老的时代开始以来,已经发现生物彼此之间相似的程度在渐渐地递减,因此它们能够在群下又分出群。★在讨论“变异”还有“自然选择”的时候,我就曾试图解释说明,在每个地区当中,变异最多的,就是分布最广的、散布最大的那些非常普通的物种,也就是优势的物种。因此而产生的变种也就是初期的物种,最后能够转化为新并且不同的物种。而且这些物种,遵循遗传的原理,有产生别的新的优势物种的倾向。最后,如今的大群通常都含有很多的优势物种,依然有继续增大的倾向。我还试图去进一步解释说明,因为每一物种的变化着的后代都试着在自然组成中占据尽可能多以及尽可能不同的位置,它们永远都存在着性状分歧的倾向。★我曾经还想要解释说明,在数量方面增加着的,在性状方面分歧着的类型,有一种坚定的倾向,去排挤并且消灭之前的那些分歧较少以及改进较少的类型。

分类规则及何物具有分类价值

★一种器官的单纯生理方面的重要性并不能决定它在分类方面所具有的价值。

物种的血统分类

★自然系统就像是一个宗谱一般,在排列方面是根据系统的。

连接生物亲缘关系的性质

★按照由一个共同祖先传下来的物种,在性状方面的增多以及逐渐分歧的原理,同时根据它们通过遗传保存若干共同性状的事实,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同一科或者是更高级的群的成员均是由非常复杂的辐射形的亲缘关系彼此连接于一起的。

物种灭绝与种群定义

★绝灭,在规定和扩大每一纲里的若干群之间的距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胚胎学中的法则、原理及问题解释

★同一纲当中,存在着很大不同的动物的胚胎在构造方面彼此相似的每个点,常常和它们的生存条件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也就是轻微变异通常不是生命的最早时期出现而且也不是在最早的时期遗传的。★大部分动物的胚胎阶段或者是幼虫的阶段,总是或多或少地向我们完全表明了整个群的祖先的成体状态。

退化、萎缩及停止发育的器官

★比如哺乳类的雄体,它们具有退化的乳头;蛇类的肺,有一叶是残缺的;鸟类“小翼羽”能够非常有把握地被看成是退化,有的物种的整个翅膀的残迹状态是那么明显,以至于它们无法用于飞翔。鲸鱼的胎儿具有牙齿,但是当它们成长之后再没有一个牙齿。或者说,还没有出生的小牛的上颚长着牙齿,但是从来不会穿出牙龈,还有什么能比这更为奇怪的呢?★不使用估计是器官退化的主要原因。它最开始以缓慢的步骤让器官越来越完全地缩小,一直到最后变成了残迹的器官。★一种器官因为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对于某种目的成了没有用的甚至是有害的时,估计能够被改变。

看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花了好长时间,感觉达尔文老先生有些絮叨,经常会被绕晕。躺在沙发上捧着书,往往翻不了几页,就能舒服地进入梦乡好久,催眠效果极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