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áo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1)

【字形演变】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2)

【本义】——烧荒

“辽”字的甲骨文,是一个没有被破解得太清楚的字。我们将“辽”字的甲骨文部件拆开来分析,左上角是一条小路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3)

),最下面是一个脚印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4)

),右上角是一捆扎起来的草木树枝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5)

),在它下面烧着一簇火苗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6)

)。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7)

这几个部件组合起来是一个什么场景呢?古人垦荒,采取的是“刀耕火种”的办法,“辽”所展现的,就是垦地之前的“烧荒”场景:人们在杂草丛生、难以下脚的荒草地上放一把火,将挡路的草木树枝等东西烧干净,这样腾出一片空地,可以放心大胆地穿行而过,也就可以开始开垦了。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8)

“辽”这个字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平坦”。

如今我们使用的“辽”字带有偏旁“”。你有没有发现,带有“辶”的字多少都和“走路”有关?比如“进”“退”“追”“逃”,都和“行走”这个动作有关;

除此之外,与“辶”相关的词还代表“可以走”,比如“道”“辽”,都表示“供人行走的平地”。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9)

第二个特点,是“广阔”。说回“烧荒”,从安全上考虑,在什么地方才能放野火呢?只有在足够大、足够广阔、足够荒凉荒地上,才能安心放火,不然,火就可能点燃树木或房屋,引起严重的火灾——不过,这种“烧荒”的习惯只存在于科技水平不发达的古代,如今的“烧荒”已经被禁止了,因为这种做法很危险,并且污染环境,焚烧后的土地也会遭到破坏,肥力大不如前,可谓“百害而无一利”。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10)

第三个特点,是“郊野”。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假如需要形容一个足球场、一座运动馆的占地面积之大,我们会说它很“宽阔”,很“宽广”,而不会说它很“辽阔”。这是因为“宽阔”“宽广”等词形容的对象具有较为清晰边界,比如足球场、运动馆等地,都有着将其包围的围栏

而通常用“辽阔”形容的草原、荒山等地,却直接暴露于天地之间,它们的边界相对模糊,甚至可以自由扩展——例如我们常说的“荒郊野岭”,这些地处郊外、没有确切边界、具有自然野性的地方,就可以用“辽”来形容。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11)

因此,“辽宁”的“”指郊野平坦广阔的土地

【省市简称】辽宁——辽

辽宁曾经被叫作“奉天省”,这里流淌着一条名为“辽河”的河。1929年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训令,将原先封建味道十足的“奉天省”改名为“辽宁省”,寓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

从这个意义上说,“辽宁”得名于辽宁省内的“辽河”,和“辽”代表的“平坦的荒野”似乎关系不大,但联系辽宁这片土地的自然情况,确实是山地密布、地广人稀,依然接近“辽”字的本意。

【同音近义】燎、寥1、:回想一下“辽”体现的“烧荒”场景,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了火焰烧过荒草、腾跃而起的点点火星?和“辽”同音的“燎”,就是“烧”的意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是说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火星,一旦形成势头,也能将整片荒野草原烧光——这是不是和“烧荒”的场景也联系起来了呢?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12)

2、:当一个人心情寂寞、空虚之时,除了“寂寞”,还可以说是“寂寥”。这个“寥”字,就是“空虚”“空旷”“稀疏”的意思。什么是“寂寥”呢?没有人能陪自己说话,好似身处“”所展现的、没有确切边界的广袤旷野一般——这种无人相陪孤独感,就是“寂寥”。

古代大写意(说文解字)(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