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大海战堪称19世纪场面最宏大,战况最惨烈海战,那么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为何会输的一塌糊涂?

北洋水师在亚洲是排名第一,整体实力在日本人之上。但在海战中,中国的水师却被日本海军打的大败,而接下来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使中日两国的位置瞬间在亚洲就颠倒了,甚至影响了中日两国100多年的国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甲午海战之初李鸿章为什么避战(甲午中日海战失败的原因)(1)

有人总结,说赖慈禧,赖腐朽的清政府的政治体制。这些确实都是甲午中日海战中国水师失败的原因,但是它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那么真正的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为什么说赖慈禧太后啊,因为慈禧60大寿要修颐和园。修颐和园得花钱,总共得花1000多万辆银子,但还差600多万两,怎么办呢?于是就想到了北洋水师,这600多万辆银子要从大清水师,就我们说海军经费里头挪出来的。但也不是一下子从北洋水师那拿过来的,它是一年一年的往下扣,一年用北洋水师经费大概100多万两。问题是北洋水师的经费,每年大概是500多万两银子,挪走100多万两,还剩下300多万两,那么这剩下的300多万两,有没有实发到位么呢?其实并没有,据考察从1889年到1896年,北洋水师没有得到一分钱的经费,而这正是是海战失败的罪魁祸首!

甲午海战之初李鸿章为什么避战(甲午中日海战失败的原因)(2)

李鸿章是北洋水师的缔造者。他的死对头,当时的太子太保,军机大臣,户部上书翁同龢管理户部,也就是管理财政,借口国库紧张,连续6年没给水师拨过一两银子,致使北洋水师五年没买过一发炮弹。

翁同龢这个人权谋很厉害,他算得很精,清朝和日本打仗无外乎两种结果,或赢或输。如果打赢了,太好了,他是光绪手下的头号大臣,他帮助光绪,这仗都打赢了,一下子皇帝的权威就立起来了。自己也跟着得好处,所以打赢了对光绪,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么说再打输了呢?万一要输了呢?也不要紧,自己的死对头正是李鸿章,李鸿章管理北洋水师,正好借这机,我收拾你。

就是在这种党派相争下,北洋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清政府也从此没落,致使国人受百年耻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