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长江,是中国的两条母亲河。在黄河流域孕育黄河文明,在长江流域孕育长江文明。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融合,就逐渐演变为我们现在的中华文明。
但是,我们会发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黄河文明虽然是华夏文明的主体,但是在入海口城市的规模上,却是输给了长江文明。如长江的入海口——上海,是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黄河的入海口,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
造成这么大差别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就一个,那就是长江入海口一直朝着东海方向推进,历史上却没有改变过大致地方位。黄河的入海口,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不断变化。
现在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山东的东营境内,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现在状况是非常稳定。但是,黄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却是不稳定地变化。几千年来,黄河一共经历了一千五百多此决口与泛滥。比较大的黄河改道,在历史上也发生了二十多次。民间一直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类的夸张说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每一次黄河的改道和决口,就是哀鸿遍地和生灵涂炭。
现在,就梳理黄河的发展历史。在远古时候,黄河水是比较澄清的,泥沙也比较少。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就是在黄河流域地区,我国先秦时候的夏商周和春秋战国历史,也就是在这里演绎的。西汉建立时候,社会局势的稳定,让黄河流域地区成为最富庶和最繁华的地方。但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活动,对黄河水利用程度也就随之提高,对黄土高原开发利用程度也提高。由于大量森林被砍伐,植被破坏,造成严重后果就是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流入黄河泥水的增多,造成洪灾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损害也随之增加。
明清时候,黄河频繁发生了决堤事件和改道。如在明朝统治的277年时间内,黄河决堤和改道次数达到了456次,又如在《中国水利史》这一本书中,记载了我国有三百多次黄河决口,漫溢达到138次,一共15次河道迁移。在清朝统治时候,一共有390次决口事件发生,改道也频繁。清朝时候,一直都把治理黄河作为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还设置专门官职——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
在清朝中后期,河道总督一分为三。东河总督的职责,就是负责山东境内的黄河水务。黄河总督的职责,就是负责苏北淮河流域的黄河水务治理工作。河北的水患,就由直隶总督来承担。在1855年,黄河再次向北方改道后,又从山东的西北部流进了大海。本来黄河的入海口在苏北的,可是黄河总督却看不见黄河,这样治理黄河出海口的重任又交给了山东。
这样一来,事情就变为本来由全国出银子治理黄河事务的问题,演变了由处在黄河出海口的山东一地来承担。山东专门承担修筑黄河河堤的经费,由此也背上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当时,山东官员想让黄河改道,从苏北故道流入大海,从而使山东财政压力减轻。但是,朝廷却很多人持反对意见。因为朝廷很多江南官员认为,好不容易摆脱了黄河的困扰,不愿意再沾上这一麻烦。这样,互相扯皮就是二三十年。
所以,由于清朝以来黄河的改道,使黄河出海口地方得不到有效管理,从而很难形成繁华的都市。长江就不一样了,一直都没有改道。千百年来,长江的河运使周边地区都富裕起来了。这就是长江出海口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最繁华经济区域之一的原因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