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一入侯门深似海下一句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一入侯门深似海下一句话(侯门一入深似海)

一入侯门深似海下一句话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这首诗流传千古,非常有名,可以说家喻户晓,不能不说这首诗够牛的。并且后来还演变成了两个成语――“侯门似海”和“萧郎陌路”。

这个崔郊是哪位高人呀?原来崔郊是唐元和年间的一个穷酸秀才(现在的博士生)。早年时间家里贫穷就寄居到当时家境不错的襄州(今襄樊)姑妈家中,这才能够让他继续读书识字,而这个崔郊也非常争气,没有让父母和姑妈失望,通过自己努力拼搏,终于在科举考试中摘得一枚秀才,这秀才在当时只是一般的读书人,但要想做官拿工资吃俸禄,还必须望门大族中有人荐举,才能做官,才能过公务员的生活,这一切崔郊家里是没有的,他只能过着贫寒的秀才生活,但这没关系只要有诗词歌赋,能吟诗作对就行。

崔郊这小伙子长期生活在姑妈家中,与姑妈身边的一个婢女眉目传情,谈起了恋爱,花前月下好不快哉。那年崔郊家里有事需要回去处理,这一走就是半年,等他再回到姑妈家时,婢女已经被卖给了襄阳刺史丁頔。崔郊听说后就唉声叹气,精神恍惚,没有了昔日的精气神了,整天茶不思饭不想,一心想见到自己的心上人。终于在第二年寒食节来了机会,在得知婢女要出外踏青,就前去和婢女相会,而婢女见到崔郊也不搭话,好像不认识似的,这深深伤害了崔郊,心如刀绞,想想以后很难再有机会见到婢女,于是就写下一首诗《赠婢》来抒发自己的愤懑和不平,同时也表达自己深深的思念之情。

追求你的公子王孙一天到晚围着你转,你却如同绿珠一样不为所动,整天以泪洗面。豪门深如大海,你嫁进去就再也无法脱身,纵使我们能再相见,纵使我们还深情厚意,也和陌生人没什么两样。

不知道这首诗被丁頔知道了,并且召见了崔郊,对崔郊的诗大加赞赏,说到:我的家门并不是深似海,假设当初你直接来见我,你的那位婢女早就回到你的身边了。说完之后,就让崔郊领走了婢女,还送了一笔数目不少的钱给他们,好让他们能平平安安的过日子。崔郊喜出望外,心里感叹,人生起伏太快了,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这个结局还算圆满,然而在诗中“绿珠垂泪滴罗巾”却真实地暗藏着一个悲剧。

话说绿珠她是西晋豪富石崇的宠妾,相传她是白州(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梁氏之女,传说她“美而艳、善吹笛”就是美颜姿容,妩媚多情,善解人意。石崇大人,在第一次见到绿珠便魂不守舍,心猿意马,就狂撒金钱换得美人归。得手后宠爱有加,专门命人在金谷涧给她建造别官馆,命名“金谷园”,在园中再建“崇绮楼”,用珠宝美玉装饰,极其奢华。

当时朝中有一个赵王司马伦专权豪横,他手下有一个宠臣叫孙秀垂涎绿珠的美色,但由于石崇财大气粗,他不敢妄动。在石崇的靠山贾谧被诛杀后,便失去了保护伞,孙秀就趁机劫夺索要绿珠,石崇那里肯放手,孙秀大怒,就游说赵王司马伦找借口诛杀石崇。

迫于无奈,石崇对绿珠叹曰:我因你而获罪,现在该如何是好?,不曾想绿珠却泪流满面地说:愿效死于君前。随即纵身跳下崇绮楼。就这样一代佳人,香消玉殒了。

仔细想来,诗中以绿珠的悲惨遭遇暗示出女人在那个时代被劫夺的不幸命运,委婉含蓄透漏出对权贵的只手遮天的不满,但即便自愿献身,这也是必然的,假设苟活,她也难逃被当作玩物一样随便出售。

假设崔郊的姑妈没有把婢女卖给石崇,假设婢女在豪宅,生活的蛮幸福,也未必愿意去过那种穷酸日子,假设相府大人也未必会大方的还给婢女,也不一定会给其钱财于崔郊……。

总之没有那么多的假设,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侯门似海”和“萧郎陌路”,我们一直沿用至今,这也算是对历史的贡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