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二十岁, 读《大卫·科波菲尔》,读得真开心。语言幽默、细节幽默、故事也幽默。一般人的幽默,多少会显出些刻薄、甚至“恶毒”,但狄更斯不是,他的幽默是善良的、优美的,他笔下的人物不管以怎样夸张的漫画式的形象出现,总离不开那份可爱的生动、生动的可爱,他的幽默处处体现出的是他的聪明、机智、灵活、体现出的是他横溢的才气。

日子是先苦后甜(苦日子里头的甜)(1)

读那书时还在插队,读后好长一段时间,感不到在插队,感不到那份苦,嘴中像是含着生津香物,笑意不断,走起路来,脚步都轻松欢快很多。

相对来说,中国小说中幽默少些。我们早先读的是四书五经,后来读太多社论,脑中太多教条、规矩,乃至太多一本正经太多昏昏欲睡。尤其前几十年,文艺作品特别讲究深沉、深刻,幽默一旦和深沉、深刻碰上,还剩下多少空间?当然,有才华的作者,即使不大的空间,也束缚不了。

看到一篇小说,李庆西的《不二法门》,其中幽默精彩至极。作者也写社会现象,也深刻,但他不是一脸严肃、高人一等的说教加指责,而是用莫名其妙的笔调写莫名其妙的事、莫名其妙的人。文中几段写混吃混喝,大享公家之福已到云里雾里的“混混”们的文字,简直出神入化。两个干部,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某地入住的宾馆,恰有两个大型会议包租,晚餐时,两人分别被误拉进了两大会议举办的两大宴会,开始,他们还觉些微不安,不一会,则完全进入角色,甚至隔着桌子,和不相干的人神聊起来: “上次就想对你说……趁早离了算了。”“能离我早离了,我还有心脏病……”“民国十二年,曹锟搞贿选,一张选票给五十大洋。”以及哪次会议海鲜吃得拉肚子,女儿考没考上重点中学,还玩不玩麻将……其中一个,喝到后来,竟把自己当作主人,端着杯子,到处和人敬起酒来。

幽默和幽默不同。有的幽默用聪明笔调写,有的用傻瓜笔调,有的亦智亦愚、时智时愚、真真假假。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好的幽默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看不出雕痕、犹如“不经意间”的跌落。而糟糕的幽默则是刻意制作的,摆出以为幽默的面孔的,甚至不惜动手挠人痒痒……

特别看得清的是,一些小品、相声。表演一开始,你就清楚知道他想让你笑,在向你讨笑,清楚感到他在语言上动脑筋,语言不起效了,就加表情,表情都没用了,干脆用身体——不惜地上跌爬打滚,看得观众汗毛竖起,却不得不慈悲为怀,努力笑两声、鼓几下掌。

现在,好多文艺作品中,作者将幽默朝向自己,开自己玩笑。这,确实是件安全可行的事。很少有人喜欢被人当漫画、当笑话,多数人喜欢被人尊敬被人敬仰,于是,“乖巧”些、“保险”些,将能量发挥在自己身上,自嘲、自我调侃,成了幽默系列中的一枝独秀。毕竟,善良、优美的幽默写来不易,需要同样善良、优秀的环境。

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 “幽默是一种情趣,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使日子变得轻松、愉快的有效方式,同时,还是一道智力测试题;面对幽默,大多人很容易就会暴露自己的智商。”(黄惟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