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必看,必看。
Sir已经念叨这句一个月了。
终于等来了它。
看完后,Sir还想补一句:
电影院见,电影院见,电影院见——
《湮灭》
Annihilation
映后,争议不少。
主流媒体普遍给出难得的高分:
烂番茄87%(《星际穿越》仅71),Metacritic 79(《星际穿越》仅74)。
也有观众不买账,表示看不懂,豆瓣仅7.3(对比下《星际穿越》的9.2,明显低了)。
这种处境,让Sir想到去年另一部科幻片《降临》。
同样艺术水准极高,影评人爱到痴迷(烂番茄94%),部分观众却“吃不惯”(豆瓣7.7)。
怪不得试映后,派拉蒙要求导演修改结尾,至少让女主显得更具同情心吧……不过导演最终还是不改。
幸亏没改。
这类科幻片真的曲高和寡、纯拍出来装B吗?
今天,Sir也想请你一起下个结论。
不过,还是先从故事说起吧——
以下内容有轻微剧透,介意者请绕行文末看解析部分
开篇,一个未知“物体”坠毁于美国黑水国家公园灯塔。
形成彩光,围住周围区域,片中称为“闪光”(shimmer)。
3年来,“闪光”不断向外扩张,覆盖了公园和附近居民区,照这个速度预测,波及到一个城市、一个州……都是迟早的事。
宗教活动?外星人?多维度空间?人类猜测纷纷,一筹莫展。
政府不断派水陆空军队和科研人员进去,全部有去无回。
除了一个人。
中士凯恩,他的小队进入“闪光”后音讯全无,消失整整一年。
最后,只有他侥幸逃出。
却神情呆滞,好像变了一个人。
他不仅不记得被困一年发生的事。
而且很快,他多处器官功能衰竭,体内大出血,陷入昏迷……
嗯,人类仍然一筹莫展。
凯恩妻子莉娜(娜塔莉·波特曼 饰)是生物学博士。为了救丈夫,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跟随志愿队,进入“闪光”。
这个自愿组织的队伍,还有另外四个人。
心理学家文崔斯,地貌学家谢帕德,物理学家拉德克和医务护理人员安雅。
嗯,清一色女队。
(没记错的话,科幻片中尚属首次)
五人扛着枪,背着包,跨进“闪光”。
前脚才跨进去……后脚就啥也不知道了。
她们好像大梦一场醒来——直到清点食物时,才发现在里面至少待了三四天,而这几天的记忆已经全部消失。
电子设备都能正常启动,却发不出,也接收不到信号,连指南针也不指南了。
再往里走,越走越怪……却不是怪兽、恶魔、邪恶外星人那种老套的。
“闪光”里,是一个超越人类认知范围的奇异世界。
生殖隔离,我们高中就学过。
大概意思是,不同物种因为生殖器官、交配方式,甚至基因配对种种不同,不能跨物种生育后代。
即,人跟什么鱼ooxx也生不出美人鱼。
但在闪光的世界,似乎有某种东西,搅乱了基因库?
同一株植物,能长出百合、玫瑰等不同的花。
鳄鱼能长出鲨鱼的牙。
越接近灯塔,变态越严重:
和霉菌、植物合体的士兵尸体,自然长成人体形状的藤蔓植物……
似乎,不同物种,不论死活,都在不断产生变异、复制、解构、重生。
鹿长出开满梅花的鹿角(真成了“梅花鹿”);
每只鹿也不再独一无二——
一对双胞胎鹿,从外形到颜色,再到奔跑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渐渐的,这种神秘的规律开始改变着队员……
指纹在变化,五脏六腑在“流动”,思维越来越散乱。
莉娜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的血液,能看到变异细胞正在高速分裂。
依次为:正常细胞,进入闪光不久后的细胞,到达闪光深处时的细胞
她会变成啥?
其他人又变成啥?
一棵树?一只熊?还是直接分解、消失?
好了,Stop……再剧透下去就没人性了。
故事猎奇,但《湮灭》绝不是那种依靠一惊一乍,刺激耸动去撩拨你的俗货。
相反,它的视觉配乐在大部分时间都极尽克制,温柔含蓄地呈现着一个特殊的“闪光”世界。
有时候,反而渗透出一种神秘莫测的冷峻美感。
随便截几张图你看看。
再随便放首配乐你感受下。
湮灭来自Sir电影00:0004:04
你现在知道,Sir为什么说它“神”了吧?
从脑洞、视觉,再到听觉。
《湮灭》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一次外星人。
普遍科幻片中的外星生物,都是具象、有目的性的。
比如《异形》《怪形》,具有强大攻击性,近乎猛兽。《阿凡达》,外星生物跟人长得差不多,生活方式也差不多。
而《湮灭》呢,从头到尾我们都不知道外星人长啥样,甚至我们无法称其为人。
它更像一种超脱形体的能量。
它入侵方式如此佛系,把“闪光”扔在那,然后任由发挥,自然而然地改变一切。
变异也好,复制也好,植物也好,人也好……都随便,怎么舒服怎么来。
为什么说它高级?
因为极有可能,你绞尽脑汁找到的终极答案,只是人家的一种微小可能。
而从主体内核上。
《湮灭》又让我们重新认识地球人。
看片时,你可以留意几个细节——
莉娜给学生上课,提到物种的起源,是细胞。
大约40亿年前,一个单细胞生物一分二、二成四……构成了地球生态系统。
但细胞也有缺陷。
最大最普通的“缺陷”,就是不能无限分裂,这也是我们人类变老、死亡的根本原因。
但有一种细胞除外,癌细胞。
电影里,有个一闪而过的场景,莉娜手中拿了一本书,书名就做《亨丽埃塔的不朽生命》(The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书中讲述,1951年人们从一个患宫颈癌的黑人女性身上提取出一个不朽细胞,妇女死了,而细胞却一直存活,并可以无限分裂,后来它被命名为海拉细胞,用以科学研究。
而“闪光”里的能量体,就像海拉细胞,可以永生不死,无止境地存在下去。
但永生是好事吗?
或者说,我们人类渴望永生吗——先别回答“当然”。
事实恰恰相反。
为什么我们需要给生命限制周期,因为永生太可怕了,就像绝对的自由只能带来绝对的虚无,当你意识到你能无限期地活下去,那你根本没有动力活好每一天。
片中女心理学家这么分析自己(我们):
几乎没有人会去自杀,但几乎所有人都在自我毁灭
我们喝酒 我们抽烟 我们毁掉好工作 或者是美满的婚姻
她还说过另一句:
(自毁倾向)这些不是决定,它们是一种冲动
冲动意味着什么?
你抑制不了的本能。
为什么明知进入“闪光”危险,莉娜还要去?
因为莉娜曾对丈夫凯恩不忠。
莉娜进入“闪光”救凯恩,不只出于爱,更多是因为愧疚,她说过:
我欠他的。
其他女人也类似,她们并非什么选拔出来的人类精英,她们都背负着伤痕和痛苦……一个酗酒,一个丧女,一个自残,一个有绝症。
凯恩呢,为什么一开始愿意参加这种自杀式任务。
因为他早知道了这个秘密,却不想戳破。
(所以出发时他不想吻别)
但这座巨石一直压在心里,最终,只能用“死亡”去逃避。
看见没?
即使没有外星智慧,我们也时不时做出一些自我毁灭的事啊。
片名,湮灭(Annihilation),本是一个物理学概念。
物质与其所对应的反物质碰撞后消失,并产生高能光子等能量的过程。
注意两个关键词,消失和产生。
当其中一队员到达“闪光”源头灯塔,便感觉到它(外星智慧生物的能量)进入了她体内,不断生长,一点点分解她的思想和身体。
最后,让她消失,产生出更巨大的能量。
可以这么理解,湮灭,是先摧毁(原来的),再重生(新的)。
所以,摧毁不一定是“坏事”。
正是它,给了人类重生。
注意片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图腾。
真菌士兵的手臂上有。
护理员安雅、主角莉娜的手臂上也有(进去之前却没有)。
那是一条衔尾蛇。
来自宗教神话中常见的符号:
一条蛇正在吞噬尾巴,形成了圆环或8字型,涵义为“自我吞食者”(Self-devourer)。
它的象征意义很多,有无穷大、循环的意思。
它是不死之身,在自我吞食的过程中,实现了重生。
手臂上有它的三个人,恰恰都以不同方式,借助“闪光”实现了重生。
所以重生在片中,并不仅是“活得长”。
而是活出新生,找到新的出口。
它象征的不只是生与死的循环,更是宇宙的循环。
不仅是人的肉身。
一个细节让人细思极恐:
莉娜她们进入“闪光”后,发现一间空屋子,便在里面露宿。
而这间屋子,和莉娜凯恩的家一模一样。
前面说过,“闪光”能让物种相融,但这样看来,它不仅能改变整个物质世界,甚至,折射出人的精神、记忆?
和去年的《降临》很像,在观影中,Sir产生了很多很多问号,有关人生、有关宇宙、有关情感……
正是这些源源不断的疑问,让《湮灭》成为近年不可错过的科幻片。
回到开头的问题。
你还认为它是不接地气的装B电影吗?
迎合一下已知的故事套路和感官刺激,让观众看哭、看嗨,这多容易啊。
但,宇宙不是为了观众的G点而存在的……
如果宇宙总是温柔地顺从人类的伦理、思维定式和想象力局限,那人类为什么现在还困在地球?
比如《2001太空漫游》,借一块从天而降的黑石碑,讲人类文明的起源。
再如《银翼杀手》,将复制人和人混编在同一个堕落空间,彼此追逐厮杀,它让观众不可回避地质问内心:我们是人,那他们是什么,我们有人性,那他们有的叫什么?
这就是这类高概念科幻片存在的价值。
回到《湮灭》,Sir也强烈建议:
观影时,多给一点点耐心。
虽然它不如《2001太空漫游》《银翼杀手》那般宏大,但它提出的问题并不比人家小;它描述的未来,一样迷人且深邃。
说不定看完你也可以给自己的大脑系统,升个小级。
第二个建议。
去影院看,屏幕越大越好,音响越壕越好。
Sir看的是《好片院线》推荐的影院,百丽宫影城零点场。
尽管之前已经看过网飞上线的版本,但大银幕再看一遍结尾那场华丽、澎湃、想象力非凡的“湮灭”画面。
你看截图根本体验不到
完全是不一样的震撼。
仿佛坠入了另一个空间的眩晕感。
这种“当下是现实还是梦”的不真实,甚至跟着Sir一路打的回家,久久才息。
最后,Sir再聊一个细节。
关于结局的争论——会有剧透。
莉娜和她的丈夫凯恩,谁被湮灭了,还是都被湮灭了。
在Sir看来,答案几乎呼之欲出。
众所周知,有性生殖更利于生物的生存,他们的繁殖速度,后代质量远比无性繁殖更快、更强。
那么,更高级的外星生命,一定会通过这种形式繁衍。
那为什么“闪光”会坠落在灯塔?而不是其他地方?
“灯塔”有什么寓意吗?
著名女作家伍尔夫,曾写过《到灯塔去》。
书里的“灯塔”,很像一种对“到不了的境界”的向往。
发现没,真正牛逼的科幻片,人类绝大多数都没好结果。
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悲剧收场?
Sir猜大概是,在那些遥望星空的科幻人眼里,既然地球不是宇宙中心,那人类,一定不是生物进化的终点。
这种对“超越人类智慧存在”的向往,让他们一次次提出各种可能性,一次次打破我们固有的思维和想象。
借《湮灭》的说法——
他们不是在摧毁,在改变。
只是停不下来,抑制不住地要创造。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想看的,上影院
编辑助理:娜塔莉波特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