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硬膜下血肿

术语

•硬脑膜内层和蛛网膜之间的急性出血

影像

•CT平扫作为初步筛选方法:

使用骨骼和软组织算法

使用标准脑,窗宽(150HU)。

冠状位、矢状位重建有利于发现小的硬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s,SDH)。•脑实质外新月形高密度影积聚。

沿着大脑凸面弥漫性延伸。常沿着大脑镰、小脑幕延伸。

•皮质静脉和脑沟向内移位。

•可以穿过颅缝,但不能跨过硬脑膜附着点

主要鉴别诊断

•其他硬膜下液体积聚。

混合型SDH(慢性/亚急性SDH急性发作):等密度或低密度液体区内可见高密度病灶。

硬膜下水瘤:清亮脑脊液,无包膜包绕。

硬膜下渗出液:接近CSF密度/信号。

硬膜下积脓:周边强化,FLAIR高信号,DWI弥散受限。

•急性硬膜外血肿(典型为双凸透镜形)

病理学

•常见:皮质桥静脉撕裂。

•非外伤性(自发性)在老年人更为多见

临床问题

•精神状态和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可能迅速加重

诊断要点

•少量的急性SDH最好进行多平面重建,并加大宽窗,发现后及时告知临床医生。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图(影像诊断要点及分型)(1)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图(影像诊断要点及分型)(2)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术语

•亚急性(3天至3周)血液聚积

在硬膜与蛛网膜之间

部分呈血凝块状态

肉芽组织(“膜”)包围

影像

•脑实质凸面新月形的等-低密度聚集

在受累半球表面弥漫性分布

可跨越颅缝,但不跨过硬脑膜附着处

可能与病灶下皮质密度相同

寻找脑脊液向内移位的“点”

•MR

T1呈等至高信号

T2/FLAIR 均呈高信号(不抑制)

DWI可表现为双层现象

增强扫描可以看到强化的“包膜”

•一般影像学推荐

初步筛查首选CT平扫;出现包膜/分隔则考虑行CT增强;MR对硬膜下血肿更敏感,可检测外伤性脑损伤的其他病变。

主要鉴别诊断

•其他硬膜下积液:渗出、囊肿、积脓

•硬脑膜病,硬膜增厚(寻找其他低颅压征象)

•慢性硬脑膜窦血栓形成

病理学

•皮质桥静脉在穿越硬膜下间隙处受到外伤性牵拉/撕裂

•外伤可能很轻微,尤其在年长者

临床问题

•可以在首次轻微外伤几周后出现头痛、癫痫发作、老年人步态异常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图(影像诊断要点及分型)(3)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图(影像诊断要点及分型)(4)

慢性硬膜下血肿

术语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DH,cSDH)

•慢性(>3周至数月)硬膜下血液聚集

混合性慢性和急性出血较常见

影像

•新月形脑实质外的血液聚集

弥漫分布在受累半球表面

周围有包膜

经常见分隔,有液平

复发性、混合性出血常见,在儿童患者应警惕非意外性外伤的可能

•影像推荐

CT平扫是首选筛查手段

宽窗设定为150~200 HU

MR可更好地显示cSDH

主要鉴别诊断

•硬膜下水囊瘤

•硬膜下积液

•硬膜下积脓

病理学

•血性液体

•肉芽组织包裹:内含质脆毛细血管的“假包膜”

•5%为多房,充满液体-血液密度平面

临床问题

•治疗

外科引流加包膜切除术

•年龄大及脑萎缩是创伤性SDH转化为cSDH的主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复发概率不同

分隔型SDH复发概率最高

术前积血越多,复发概率越大

术后残留量>80ml复发概率大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图(影像诊断要点及分型)(5)

硬膜下血肿的病理生理图(影像诊断要点及分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