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正在不断学习,然后将自己的内容不断输出的小杨,

每日励志的话:20 几岁,该策马奔腾。想要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人生也许不尽完美,正因为不完美,我们才需要不断地努力创造,努力奋斗。时间确实就是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宝贵的生命,执着地守候生命中每一个必经的十字路口。高中三年决定了大学的思念,现在的努力决定未来的几十年,要“拼命”,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遇见对的人。

写在之前的话:之前一个老师给我说学习的过程就是慢慢的把书变薄的过程,所以我整理了最精简的资料分析给大家,也方便我回头复习整理,也希望大家能多多点赞关注留言,方便大家第一时间收到我文章的更新。

正式文件电子版(精简版资料分析)(1)

最强资料分析干货总结

一、基期与现期的总结(就是比较与算这些了嘛)

基期量小结:(比较和计算)

1.识别:求前面某个时期的量。

2.公式:基期=现期-增长量;基期=现期/(1 r)。

3.速算:r 大截位直除,r 小化除为乘(增长率小于5%)。

(1)A/(1-r)≈A*(1 r)=A A*r。

(2)A/(1 r)≈A*(1-r)=A-A*r。

4.基期和差:先用现期坑和正负排除,再计算(截位直除)

1.公式:A/(1 a)-B/(1 b)。

2.方法:

(1)以坑治坑:很多同学粗心,例如:问 2012 年,但是根据 2013 年进行列式。

①先看大小关系,排除。

②再观察现期坑,选择。

(2)治不了,用估算/截位直除。

5、基期比较(一大一小看在哪,同大看速度)

现期量小结:

1.识别:求后面某个时期的量。

2.公式:①现期=基期 增长量。 ②现期=基期*(1 r)。

3.速算:截位计算;特殊数字(凑数法)

正式文件电子版(精简版资料分析)(2)

二、增长率总结又称增速、增幅或者增长幅度、增值率等

定义:增长率指的是现期量与基期量的差值(即增长量)与基期量之间的比较,即指在基期量的基础上增长了多大的幅度。

识别:选项带百分号,然后还有增长那个含义

公式:增长率(r)=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 基期量)/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1=发展速度-1

1.计算类:

公式:r=增长量/基期量。

方法:截位直除。

r=增长量/基期量=(现期量- 基期量)/基期量=增长量/(现期-增长量)。

或者给出参考进行计算如;求增长率超过10%可以用增长量大于基期乘10%的计算

2、比较类

识别:增速最快/最慢、增长幅度最大/最小。

已知:现期、基期,比较增长率→r=(现期- 基期)/基期=现期/基期-1。

方法:看现期和基期的倍数关系是否明显(是否大于2倍以上),然后直接瞪出答案

1.第一步:找出现期、基期。

2.第二步:直接看“现期/基期”,能否得到唯一答案。

3.第三步:不能得出,再比较“增长量/基期量”

增长率比较小结:

1.给现期、基期:

(1)倍数明显,用“现期/基期”。

(2)倍数不明显,用“增长量/基期”。

2.给现期、增长量:直接用“增长量/现期量”比较,先排再列,因为列式子很浪费时间。

正式文件电子版(精简版资料分析)(3)

三、增长量

1、增长量的计算

识别:年均 增长 单位(绝对量)

公式:年均增长量=(现期量- 基期量)/n。年均增长量每年的增长量相同

1.百化分推导:

r>0,把 r 转化为 1/n 的形式,增长量=现期量/(1 r)*r=[现期÷(1 1/n)]*(1/n)=现期÷[(n 1)/n]*(1/n)=现期/(n 1)。

(2)r<0,把 r 转化为-1/n 的形式,r=-1/n,增长量=现期量/(1 r)*r=[现期÷(1-1/n)]*(-1/n)=现期÷[(n-1)/n]*(-1/n)=-现期/(n-1)。

【知识点】

1.百化分(基础版本):1/2~1/19 都要记。

(1)1/2=50%、1/4=25%、1/8=12.5%、1/16=6.25%。一半又一半的关系。

(2)1/5=20%、1/10=10%、1/20%=5%。

(3)1/3≈33.3%、1/6≈16.7%、1/12≈8.3%。

(4)1/7≈14.3%、1/14≈7.1%。7 和 14 倒过来。

(5)1/9≈11.1%、1/11≈9.1%。

(6)1/13≈7.7%、1/15≈6.7%。

(7)1/17≈5.9%、1/18≈5.6%、1/19≈5.3%。5.9、5.6、5.3,是相差 0.3的等差数列。

(8)死记硬背,都是上岸的分数,如果你不背,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在背,100 斤砖头从 1 楼到 2 楼可能背不动,100 斤人民币从 1 楼到 100 楼都能背动。

2.倒数法:整数%,即 N%,利用记忆 1/N 记忆。

例:(1)8%=?,1/8=12.5%,1/12.5=8/100,则 8%=1/12.5。

(2)13%=?,1/13≈7.7%,则 13%≈1/7.7。

(3)18%=?,1/18≈5.6%,则 18%≈1/5.6。

(4)14%=?,1/14≈7.1%,则 14%≈1/7.1。

3.放缩法:增长率百化分之倍数转化,利用与背过的百分数的倍数关系,实现百化分。

练习:(1)2.5%=?,25%=1/4,则2.5%=1/40。

(2)67%=?,不能写成2/3,6.7%≈1/15,67%≈1/1.5。

(3)22%=?,11%≈1/9,22%≈2/9=1/4.5。

4.增长率百化分之取中法。取中法:如果遇到百分数左右难取舍,且选项接近,取中即可。

例:(1)18.5%=?,20%=1/5,16.7%≈1/6,18.5%介于两者之间,取1/5.5。

(2)15.4%=?,15.4%介于16.7%≈1/6和14.3%≈1/7之间,取1/6.5。

(3)28.7%=?,28.7%介于33.3%≈1/3和25%=1/4之间,取1/3.5。

5.增长率百化分之公式法(没招了)。公式法:如果遇到百分数实在想不起来,或者你就不想背那么请记住:N=100/百分号前的数字(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练习:(1)37%=?,100/37≈2.7,37%≈1/2.7。

(2)42%=?,100/42≈2.4,42%≈1/2.4。

【注意】:1、增长量,r 为正,现期/(n 1);r 为负,现期量/(n-1)

2、百化分一定要熟记,取中法,类似精算。

2、增长量的比较

识别:增长最多/最少、下降最多/最少。

公式:

(1)增长量=现期- 基期。柱形图中可以直接看高度差(工具)。

(2)增长量=现期/(1 r)*r。口诀:大大则大,一大一小百化分

正式文件电子版(精简版资料分析)(4)

四比例相关(比重、平均数与倍数)

比重定义:比重指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率,有时也用贡献率、利润率等表述方式。增长贡献率指部分增量在总体增量中所占的比例。资料分析中的利润率特指利润在收入中的占比。

现期比重:

1.识别:现期时间„„A 占 B 的比重;在 B 中,A 占的比重。

2.公式:比重=部分(A)/总体(B)。

3速算:截位直除、凑整、百化分

比重中的饼图问题:

1.构图原则:12 点钟方向,根据表格数据依次顺时针排布。

2.看各部分的倍数关系。

3.特殊值(一眼瞪):告诉部分和总体,看占总体的 1/4 或 1/2 或 3/4。饼图的 1/4 是 90°,1/2 是一半,3/4 是下图阴影部分。

二、基期比重

1.识别:求基期的比重。

2.公式:基期比重=A/B*[(1 b)/(1 a)]。A:部分的现期量;B:总体的现期量;a:部分的增长率;b:总体的增长率。

3.速算也是估算:

(1)先截位直除 A/B。现期比重和基期比重都有 A/B,所以先算 A/B。

(2)再看(1 b)/(1 a)与 1 的关系(>,<,=),结合选项选答案。比如(1 10%)/(1 5%)>1,(1 5%)/(1 10%)<1。

(3)注意:A/B。

①只算 A/B 的时候,做一步除法,只截分母,是为了保证精确度。

②看看材料有没有已经给出现期比重的值,做题的时候结合选项看,有时候题目选项会给出 A/B。

精算怎么做?

①选项有多个满足,选项差距小,就是能不看出来呢(考官有点坏坏的)需要精算。A/B*[(1 b)/(1 a)]=A/B*[(1 a-a b)/(1 a)]=A/B*[1 (b-a)/(1 a)

三、两期比重比较——升降:

1.题型识别:两个时间 比重 问升/降。

2.推导:现期比- 基期比=A/B-A/B*[(1 b)/(1 a)]=A/B*[1-(1 b)/(1 a)]=A/B*[(1 a)/(1 a)-(1 b)/(1 a)]=A/B*[(a-b)/(1 a)]。往往 A/B、(1 a)都是正的,只看(a-b)。

(1)a>b 时,a-b>0,则现期比- 基期比>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上升。

(2)a<b 时,a-b<0,则现期比- 基期比<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下降。

(3)a=b 时,a-b=0,则现期比- 基期比=0→现期比重=基期比重,比重不变。

3.计算公式:现期比- 基期比=A/B-A/B*[(1 b)/(1 a)]=A/B*[(a-b)/(1 a)]。

(1)分子(增速 a)/分母(增速 b)。

(2)利用结论:a>b,上升;a<b,下降;a=b,不变。

4.升降判断:

(1)a>b,比重上升。

(2)a<b,比重下降。

(3)a=b,比重不变。

(4)注意:

①a:分子的增长率,b:分母的增长率。

②比较时需带正负号比较。

两期比重比较——上升/下降几个百分点:

1.为什么是“百分点”?因为现期比- 基期比=%-%=百分点。

2.题型识别:两个时间 比重(反正只会在比重与平均这点用所以你记住就好了)

3.推导:现期比- 基期比=A/B-A/B*[(1 b)/(1 a)]=A/B*[(a-b)/

(1 a)]=A/B*[1/(1 a)]*(a-b)。

(1)A/B:比重=部分/总体=A/B<1。

(2)1/(1 a):假如 a>0,那么 1/(1 a)<1;假如 a<0,注意考试不考-200%、-100%(三观要正),即使 a<0,1/(1 a)也近似为 1,所以 1/(1a)<1。

(3)A/B*[1/(1 a)]*(a-b)=(<1)*(<1)*(a-b)<|a-b|。比如:0.8*0.7*(a-b)<1*1*|a-b|。

4.计算公式:现期比- 基期比=A/B-A/B*[(1 b)/(1 a)]=A/B*[(a-b)/

(1 a)]=A/B*[1/(1 a)]*(a-b)<|a-b|。

5.解题步骤:

(1)判方向(a>b,上升;a<b,下降)。

(2)定大小:小于|a-b|。

(3)a:分子的增长率,b:分母的增长率。

(4)注意:①a 和 b 比较时,带符号( /-)比较。②定大小是方向下的大小(上升/下降)。

两期比重计算:

1.识别:两个年份,一个比重(占比上升/下降 百分点)。

2.公式:现期比重- 基期比重=A/B*[(a-b)/(1 a)]=A/B*[1/(1 a)]*

(a-b)<|a-b|。

3.速算:判升降,定大小(选最小:有 90%的正确率,今年 2020 年 719 山

东省考,没有选最小)。

(1)判方向(a>b 上升,a<b 下降)。

(2)如果<|a-b|的只有 1 个,直接选这个选项。

(3)如果<|a-b|的有多个,代入公式 A/B*[(a-b)/(1 a)]简单估算。比如:|a-b|=2 个百分点,A 项:0.1 个百分点、B 项:0.5 个百分点,需要代入式估算。

(4)增长率有正有负,代入公式估算

平均数

一、现期平均数

.题型识别:问题时间与材料一致 平均(均/每/单位)。

计算公式:平均数=总数/个数=A/B。

速算技巧:截位直除,削峰填谷:

削峰填谷步骤

1.定基准,算差距。

2.汇总除以个数,再加上基准。

3.引例:求 11、12、9、12、12 的平均值。以 10 为标准,1 2-1 2 2=6,6/5=1.2,

则平均值=10 1.2=11.2

【注意】做题的时候要边算、边看。

二、基期平均数

【知识点】基期平均数——给增长量:与基比重类似的方法

.题型识别:问题时间在材料时间之前 平均(均、每、单位)。

公式:A/B—A/B[1 b/1 a]略算=A/B—A/B[1 a—a b/1 a]=A/B—A/B[1 (b-a/1 a)]用于精算

4.速算:

(1)方法一:截位直除(多步除法,上下都截)

(2)方法二:先截位直除 A/B,再看(1 b)/(1 a)与 1 的关系(>,<,=),结合选项选答案

三、两期平均数

题型识别:题干中涉及两个时间 平均数问法。

2.公式:现期平均- 基期平均=A/B-A/B*[(1 b)/(1 a)]=A/B*[(a-b)/(1 a)]。

3.方法:比 a(分子增速)和 b(分母增速)大小。

(1)a>b,平均数上升。

(2)a<b,平均数下降。

(3)a=b,平均数不变。

4.比重和平均不可以混,比重是“谁占谁”,平均是“平均”。

倍数

一、现期倍数

1.识别:时间 倍数(比、比例)。

①A 是 B 的几倍:A/B。如 2017 年我对应 A、a,你对应 B、b,我是你的几倍,为 A/B;2016 年我是你的 A/(1 a)÷B/(1 b)=A/B*[(1 b)/(1 a)]倍。

②A 比 B 多(增长)几倍:倍数=r 1=增长倍数 1,则 A 比 B 多几倍就是增长率,列式:(A-B)/B=A/B-1

(2)基期倍数:A/B*[(1 b)/(1 a)]。

3.速算:

(1)现期倍数:截位直除(多步除法,上下都截)。

(2)基期倍数:先截位直除 A/B,再看(1 b)/(1 a)与 1 的关系。

4.倍数 VS 多几倍(增长率):

(1)A 是 B 的几倍:A/B。

(2)A 比 B 多几倍(r):(A-B)/B=A/B-1。

(3)A 超过 B 的 n 倍→A>B*n。如你的分数超过了竞争对手,“超过”即大于。

二、基期倍数与平均比重差不多

【知识点】基期倍数:

识别:基期 倍数。

公式=A/B*[(1 b)/(1 a)]。

.速算:

(1)截位直除(多步除法,上下都截)。

(2)先截位直除 A/B,再看(1 a)/(1 a)与 1 的关系。

精算只要记住那个化简后的公式就可以了

.倍数与增长:

(1)A 是 B 的 n 倍:n=A/B。

(2)A 比 B 增长(多)r 倍:A/B-1。

正式文件电子版(精简版资料分析)(5)

总结比重、平均数、倍数问题考点辨析:

1.现期:A/B。方法:截位直除。

2.基期:A/B*[(1 b)/(1 a)]。方法:先算 A/B,再看(1 b)/(1 a)与 1 的大小关系。

3.两期:倍数没有两期,无意义,不考。

(1)比重:现期比重- 基期比重=A/B-A/B*[(1 b)/(1 a)]=A/B*[(a-b)/(1 a)]。

①问正负(升降):a>b,比重上升;a<b,比重下降;a=b,比重不变。

②问百分点:判方向;定大小;多个选项都小于|a-b|,估算。

(2)平均数:现期平均数- 基期平均数=A/B-A/B*[(1 b)/(1 a)]=A/B*(a-b)/(1 a)。

①问升降:a>b,上升;a<b,下降;a=b,不变。

②平均数的增长量:A/B*(a-b)/(1 a),只能估算。

③平均数的增长率:(现期平均- 基期平均)/基期平均=(a-b)/(1 b),是唯一一个分母是 1 b 的公式。

4.注:a 代表分子的增长率,b 代表分母的增长率。

【注意】倍数=r 1,r=倍数-1。【注意】做题的时候要边算、边看。

正式文件电子版(精简版资料分析)(6)

特殊增长率:间隔增长率。年均增长率。混合增长率

一、间隔增长率

1.公式推导:r=r1 r2 r1*r

2.识别:2018 年比 2016 年增长 %?(隔一年,求增长率)。

3.公式:间隔 r=r1 r2 r1*r2(和 积)。

4.r1、r2怎么找?R1我现期增长率,R2为间隔增长率

(1)例:2018 年比 2016 年增长了百分之几?r1:2018 年(现期时间)的同比增长率;r2:2017 年(中间年份)的同比增长率。

5.识别:间隔一年(考试中常考间隔一年,可以间隔多年,但考试中很少考),

求增长率。如果已知 2018 年现期量为 100,2016 年基期量为 50,r 间=(100-50/50,但是在间隔增长率题目中,不给出现期量和基期量,间隔增长率指的是以率求率。

6.速算:间隔 r=r1 r2 r1*r2,加法容易计算,难点是乘法。都小于10忽略,一个变一个不变来计算

(1)r1、r2 的绝对值均小于 10%,r1*r2 可以忽略(10%*10%=1%)。例:5%*6%=30/10000=0.3%,结果特别小。

(2)一个化成分数,一个不变;一个化成小数,一个不变。因为间隔 r、r1、r2的单位都是百分号,只有“一个不变”才能保证结果带百分号。

(3)结合选项看答案。

7.技巧:比如 15%*20% 15%*20%,考试中不允许这样列式。

(1)写成 r1 r2 △*△。

(2)然后看选项。

(3)注意:10%*10%=1%。

2.间隔基期量:

(1)识别:间隔一年,求基期量。

(2)公式:因为基期量=现期量/(1 增长率),则间隔基期量=现期量/(1

间隔增长率)。

(3)做题步骤:

①先求间隔增长率。

②计算:现期量/(1 间隔 r)。

间隔增长量。

1.特征:间隔一年,求增长量。

2.三步走:

(1)先求 r 间。

(2)百化分|r 间|=1/N。

(3)增长量=现期/(N 1);减少量=现期/(N-1),增长量=-现期/(N-1)

二、年均增长率

1.识别:年均增长最快、年均增速排序、年均增长率为多少。

2.公式:(1 r)n次方=现期/基期(n 为现期和基期的年份差)

题型

比较类:①公式:基期量*(1 r)n=现期量→(1 r)n=现期量/基期量(n 为现期和基期的年份差),同时开根号,1 r= √现期/基期,r= √现期/基期-1,都-1,且都开 n 次根号,不影响内在的顺序,即 n 相同,直接比较现期/基期。如果是 n不相同,计算开5√现期/基期、8√现期/基期、6√现期/基期,

②比较技巧:n 相同,直接比较现期/基期。

(2)计算:平方数居中代入/近似估算。

年均增长率计算:

1.r= √现期/基期-1,不会开根号,则平方数居中代入/近似估算。

2.平方数回顾:

(1)11²=121,12²=144,13²=169,14²=196,15²=225,16²=256,17²=289,

18²=324,19²=361。

(2)21²=441,22²=484,23²=529,24²=576,25²=625,26²=576 100=676,

27²=529 200=729,28²=484 300=784,29²=441 400=841。

2010 年农村居民得到的转移性收入人均 453 元,比 2005 年增加 305 元,增长 2.1 倍。

【拓】(2012 浙江)“十一五”期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的年均

增长率约为:

A.10%

B.15%

C.20%

D.25%

【解析】拓.“十一五”期间,n=5,2005 年为基期,2010 年为现期,(1 r)5 =2010 年/2005 年=453/(453-305)=453/148,“比 2005 年增加 305 元,增长 2.1倍”,r=210%,倍数=r 1=2.1 1=3.1,即(1 r)5 =3.1,不会开 5 次根号。

方法一:居中代入(中间的,好算的),观察选项,代入 20%,(1 20%)5次方 =1.25 =1.2²*1.2²*1.2=1.44*1.44*1.2,1.4²=1.96,则原式≈2*1.2=2.4,当年均增长率为 20%时,是 2.4 倍,不到 3.1 倍,说明慢了,则对应 D 项。【选 D】

方法二:(1 r)5 =2.1 1=3.1,代入 20%,(1 20%)5 =1.25 =1.24 *1.2≈2.0*1.2=2.4,不到 3.1 倍,说明率代小了,则对应 D 项。【选 D】

【注意】排序题,用最值代入排除。

三、混合增长率

【知识点】混合增长率:

1.题型识别:部分与总体之间的增长率关系。部分 1 部分 2=整体。例:左

手 右手混合成双手;老师喝的是浓度为 0%的水,同学喝的是浓度 50%的咖啡,

两人混合后一起喝,混合后一定有味道,浓度大于 0%,一定被稀释,浓度小于

50%;第二天,老师拿了一桶水,同学拿了一杯咖啡,混合后一定有味道,浓度

大于 0%,一定被稀释,浓度小于 50%,且浓度趋近于 0%;第三天,老师拿了一

桶水,浓度为 0%,同学拉了一火车的咖啡,浓度一定大于 0%、小于 50%,且浓

度偏向于 50%。

2.线段法:

(1)推导:浓度为 13%的溶液 A 克与浓度为 23%的溶液 B 克,混合后的浓度为 17%。13%A 23%B=(A B)*17%,(23%-17%)B=(17%-13%)A,23%-17%和 17%-13%为距离,B 和 A 是量,距离*量=距离*量,距离和量的乘积相等,距离和量成反比。距离都是和混合后的浓度 17%的距离,即浓度差。

①距离和量成反比。

②距离指和混合后的距离(也就是作差)。

(2)线段法口诀:

①混合之前写两边(小左大右:小的写在左侧,大的写在右侧),混合之后写中间。(保持方向的一致性)。

②距离和量成反比。

(3)注:线段法与“十字交叉”原理相同,形式更加简便、易懂,仅此而已。

(4)练习 2.浓度为 13%的溶液 200 克与浓度为 23%的溶液 B 克,混合后的浓

度为 15%。

答:混合之前写两边,小的 13%写在左侧,大的 23%写在右侧(符合数轴习

惯),混合后浓度大于 13%、小于 23%,混合之后 15%写中间,距离为 15%-13%=2%和 23%-15%=8%,距离之比=2:8=1:4,距离与量成反比,量之比=4:1=200g:Bg,则 B=50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