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上午,张杰院士卸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常务副校长林忠钦院士接任校长。记者仇逸、潘旭

林忠钦简历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教授(林忠钦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1)

林忠钦,男,汉族,1957年12月生,浙江宁波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82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及海洋工程系获硕士学位,1989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船舶结构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1995年9月任机械工程系副系主任,2000年5月任机械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2002年1月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2004年8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2004年12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0年1月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2017年2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主要从事薄板产品制造与质量控制研究,在汽车板精益成形技术、轿车车身制造质量控制、薄板产品数字化封样技术、复杂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取得重要的理论和技术突破,为我国汽车车身设计与制造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成果在钢铁、汽车、机车、飞机和重大装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评长江学者成就奖、何梁何利创新奖、蒋氏科技成就奖、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通用汽车中国科技成就奖一等奖等。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机械工程学科召集人、教育部科技委先进制造学部主任、科技部“973计划”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咨询组组长、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制造业质量品牌组”组长等。兼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船舶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等。(简历综合自: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张杰简历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教授(林忠钦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2)

张杰,中国科学院院士,德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共产党第17届、18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张杰教授于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8年期间在英国牛津大学等国际著名教学、科研机构工作。1999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光物理重点实验室主任、副所长,2003年任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2006年11月至2017年2月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

张杰教授在X射线激光和强场物理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声望。他曾因其学术成就荣获激光聚变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爱德华·泰勒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物理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技奖、世界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中国青年科学家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物理学会饶毓泰物理奖、中国光学学会王大珩光学奖等奖项。

张杰教授是建国以来交大最年轻的校长。张杰校长认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环境和有利的政策环境。他同时强调,大学之道的根本在于大学的使命和责任,大学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创新源泉和引擎,大学要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四大体系“卓越的创新人才成长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社会服务创新体系”。张杰校长在学校倡导“对学术的追求、对学者的尊重”的校风,倡导“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建设一种既具有”感恩与责任“、又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校园文化。张杰校长大力推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问题导向的研究,领导制订了学校未来10年的大学发展规划以及学术发展路线图,并有系统、有计划地推进了对学校学科发展的国际评估和综合评估,作为制订各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 建立以学术为主导的更完善的评价和考核体系,同时推进大学行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提高大学管理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致力于建设一个为师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以”制度激励“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使交大成为一个”学生有充分的自豪感,教师有充分的尊严感,工作人员有充分的成就感“的大爱校园。

张杰校长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建设。他认为,在学校构建一流大学乃至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高层次人才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他在交通大学的人才队伍方面大力进行改革与创新,实施了引育并举、分类发展、并轨运行”三步走“的师资队伍体系改革。在张杰校长的领导下,交通大学充满朝气和活力,在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的征途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张杰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也正在为中国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提供重要的探索与经验。2014年10月16日,国际著名学术刊物Nature专门发表了交大的改革探索和实践经验,引起了国际高等教育界对中国大学改革的高度关注。(简历综合自: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