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西北角,毗邻新桥国际机场,新桥科创示范区正拔节生长。

作为合肥市“十四五”重点打造的五大重点片区之一,港城一体、产城融合是其最显著的名片。

如今,这里正加速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新城,成就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势力”。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1)

建设中的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

建设港产城融合新城

走进T2航站楼桩基工程施工现场,各类机器轰鸣,如同阵阵催人奋进的号角声,沉稳而有力。“目前,进场路已完成改造,5月8日正式通车。”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项目负责人王钦介绍,航站楼北指廊区域桩基计划6月份完成,地下室区域桩基计划在7月中旬完成。航站区扩建工程建设用地已获国务院批准,工程计划三季度正式开工。

2021年11月15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正式开工,为“翅膀上的安徽”再添新引擎。

项目完工后,将满足近期目标年2030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5万吨、飞机起降30.5万架次的发展需求。工程对合肥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提升开放型经济服务能级,加快建设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意义不言而喻。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2)

在新桥科创示范区,随处可见在建项目,一派繁忙景象。

依托机场,新桥科创示范区建成了国际航空港、进境口岸和保税物流中心等重大开放平台。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3)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效果图。

时间回溯,2013年,新桥国际机场正式启用,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也于同年9月启动建设。

就在这一年,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正式挂牌,与空港经济示范区规划发展一体进行。“‘空港’改‘科创’,是从以港带城,到港产城融合发展。”在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指挥部产业促进和农村工作部第一部长邢施民看来,易名背后是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是锚定“科创 产业”的决心使然。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将重点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园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与新桥国际小镇形成产城融合之势

“双星”闪耀赋能产业地标

走进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一期)工程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施工人员正在加紧推进各项工作。

“从破土动工到厂房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工艺设备进场安装,用了不到7个月时间。目前冲焊、涂装、总装、电驱电动四大车间及能源中心已基本完工,产业园区内蔚来合肥第二生产基地的现代化生产线已建成贯通。”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指挥部市政处处长何宗军介绍,围绕作业面打人海战、机械战的同时,在项目调度上,精确到以天为单位倒排工期,锁定关键节点,力保如期甚至是提前完成。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4)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工程师正在调试工艺设备。

聚焦打造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2021年4月,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正式开工。按照规划,园区将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领域的研发,计划引进电池、电驱、冲压件等30多家核心供应商,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引领性的创新链

今年4月29日,蔚来中型智能轿跑ET5的首批全工艺生产线试制车在此下线,为三季度正式投产奠定了扎实基础。项目全面建成后,园区将容纳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超过4万名技术工人,致力于形成高端人才汇聚的创新高地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5)

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自动化生产线一隅。

“蔚来整车二期及核心零部件项目计划将布局于合淮合作区一期范围内,发挥经开区在招商引资、规划建设和寿县在区位、空间等方面的优势,推动重大产业快速发展,谋深做实合淮产业走廊。”合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秦远望介绍。

同样快马扬鞭的,还有“芯”火燎原的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从打下第一根桩到产出第一颗芯仅用时267天,去年12月投产的合肥沛顿存储项目刷新了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速度。随着沛顿存储等20余家集成电路产业链配套项目相继入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装备一体化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悄然崛起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6)

图为合肥沛顿存储科技有限公司。

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双核驱动”下,合肥新桥科创示范区战新产业风生水起,成为赋能“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的重要助力。 

绿色“城市会客厅”提升幸福指数

产与城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距离集成电路产业园不远处,新桥国际小镇加速推进。

对标一流新区,必须建设与高端产业相匹配的高品质生活配套设施。”邢施民说,在城市规划中,国际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是其最显著的定位之一。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7)

宝教寺湖落日余晖让人如痴如醉。

建设生态新城,谋定而后动。紧扣“水”主题,新桥国际小镇秉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在尽量遵循现状地形地貌特征基础上,利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和水资源综合管理理念规划,构建全新的整体城市水系统,打造蓝绿交织、水城共生的国际化生态宜居空港新城。

花莲路旁,一条近两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草木蔓发,步道蜿蜒,栈道飞架,与曲折的溪道自成风景。若是下雨天,植草沟、旱溪、景观生态滞留塘等将如同“小海绵”般发挥调控和净化功能。

“这里是水流形成的自然冲沟,不下雨的时候,是居民休闲活动空间,下雨时,城市的雨水汇集到此,经生态滤池净化后补充湖水。”小镇水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单位、德国汉诺威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苑介绍说,一旦发生特大暴雨,生态廊道还兼具排洪排涝功能,避免内涝的发生。

绿色景观外表之下,隐藏着看不见的海绵城市秘密。

在雄安路,路面上看不到一个雨水井。“所有的雨水排口都隐藏在路边的绿化带里,不仅实现下雨时地面无积水,也让雨水能净化后再流入河道。”何宗军自豪地说。

环境好,是走进新桥国际小镇最直观的感受,也是这座新城建设理念的生动例证。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8)

皮划艇选手正在进行训练。

“从亲水栈道、阳光湖岸,到林荫大道、立体绿廊,这里将打造出‘人在绿中走’的生活环境,构建全域绿色生态系统。”新桥建设指挥部规划建设部副部长周妍说,新桥科创示范区整体采用生态设计理念,绿化面积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家园”。

生活在这里,带来幸福感的还有加速完善的民生配套、充满智慧的基础设施。

宝教寺路两侧,每隔200多米就有一根独特的灰色灯杆。这是智慧灯杆,除了智能照明外,环境监测、视频监控、信息发布等一应俱全,同时还兼具手机充电、城市广播、一键报警等功能,真正实现 “一杆多能”。在智慧交通的打造上,未来还将有无人驾驶应用。此外,智慧医院、智慧小区,将让智能化、数字化体现在新桥科创示范区建设的各个方面

合肥北部生态慢城最新规划(崛起一座产城融合生态新城)(9)

航拍新桥国际医院项目。

一座具有国际水准的

产城融合生态新城呼之欲出。

理想之城下一站,

新桥科创示范区,已出发!


文字 | 李长龙 姜经梅 全媒体记者 华新红

摄影 | 全媒体记者 宋炎骏

出品 | “湖畔点经”融媒体工作室、“政在进行”融媒体工作室、“看合肥”融媒体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