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胸部存在胸凸,因此女装结构中通常都有浮余量。梭织服装结构设计时一般采用直接掐省或转省的方法处理浮余量,省道、分割线、撇胸等是胸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都是为了满足人体胸凸量。在针织服装中,也存在浮余量,有些针织服装由于面料弹性好,浮余量很小,而有些面料尺寸稳定、弹性不大,浮余量仍会明显存在。
来源 | 上海商学院 作者:刘丁
针织服装通过线圈之间的转移、面料自身的弹性以及悬垂性来消除浮余量,适应人体各部位的变化。分别在松量为4 cm、0 cm 和-6cm 时, 用立体裁剪的试验方法观察7 种常用针织面料包覆人台的状态,并在4 cm 松量、0 cm 松量时用梭织布(白坯布)做对比试验。
试验准备
1、试验用具及材料
本试验选用160/84A 的标准女体人台,古今牌纯棉75A 文胸一件,试验用材料为7 种常用针织面料和1 种梭织面料(编号、成分及相关特性指标见表1)。各项特性指标均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试,其中拉伸测试采用等速伸长(CRE)材料试验机通过定伸长法进行测试。
2、人台的准备
在人台上半体的重要尺寸部位贴上标志线,穿上文胸。用白坯布制作一段长约17 cm、宽1.5 cm的布条,找到文胸上的BP 点(胸高点), 将布条用大头针固定在文胸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立体裁剪过程中BP 点之间不会凹陷, 始终呈一直线。各部位尺寸对比见表2。
穿上内衣后的人台如图1 所示
贴标志线时,更多资料加威,信 975851096 以穿文胸后人台上的测量尺寸为准。侧缝线的位置为前中心线至侧缝21.75 cm 处,后中心线至侧缝20.75 cm,即前后胸围差1.0 cm, 从而确定侧缝位置;袖窿弧线按照人台上的上体与上臂的接缝处确定;侧颈点的确定要根据该点所形成的前后领窝弧线的形状和大小在试验中调整;肩端点的位置为沿侧视时所见的臂根截面部位画十字交叉线,沿交点向上与袖窿弧线的交点为肩端点,同时要满足前袖窿弧线<后袖窿弧线,否则要做适当调整。
3、布样的准备
对于梭织面料而言, 要求对正丝缕方向、不允许错位,在用针织面料进行试验时, 由于面料是由线圈组成的,为防止线圈歪斜,试验时不要用力拉扯面料, 尽量使试验面料纵向(平行布边的方向)和横向垂直。另外,在画纵向线(前中心线、后中心线)、横向线(胸围线BL、腰围线WL)和基准线时,应使试验面料在裁剪后放置12~24 h, 使面料内应力充分消除,然后找准线圈纵向、横向方向画所需直线。画好后, 再次放置12~24 h后进行立体裁剪, 使面料在画线、裁剪过程中的拉伸变形完全恢复,否则会影响原型的准确性。
如图2 所示,立体裁剪所用布样纵向长度为从人台的颈顶点量至腰线部位x, 则布料的纵向长度应为x 10 cm;围向长度为自人台的前中心线水平量至侧缝部位y,则布料的围向长度应为y+10 cm。其中x 根据前后衣片长度不同而不同,y=B/4 0.5=21.75 cm (B 为穿内衣后人台的胸围)。
试验方法
由于针织面料的性能特点与梭织面料不同,因此立体裁剪试验时其试验方法和步骤也与传统的方法有很大差异。下面以加放-6cm 松量的立裁试验为例, 详述试验方法和步骤。
1、画基准线
加放-6 cm 松量时,试验用布样胸围为79.0 cm, 在布样上不必定出BP 点,BP 点的位置由立裁时包复人台后得到。由于人台的前中心线至侧缝是21.75 cm,所以在试验布样的横向线上做出标记点,即距前中心线21.75 cm -1.5 cm=20.25 cm 处定出一个标记点,作为立裁时的参考点。由于人台的后中心线至侧缝是20.75 cm,所以在布样背宽线以下约10 cm 与后中心线水平方向上相距20.75 cm-1.5cm=19.25 cm 定出一个标记点作为立裁时的参考点。
2、包覆人台
在运用针织面料的弹性作用包覆人台时,用力要均匀,不能拉扯面料, 以胸围处线圈变化为基准,做到包覆人台时线圈在各个部位的变形呈均匀变化。
(1)前胸部
前胸部立体裁剪试验具体步骤为:
a、把布样上的前中心线、BL与人台复合一致, 只固定前中心线,不固定BP 点,前中心线与人台上前中心线对位时, 每隔2 cm 插一根大头针;
b、沿BL 将布样按做好标记的侧缝点平推至人台上侧缝处,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保证基准线与水平面垂直, 图2 为-6 cm 松量时7号经编布包覆人台的情况;
c、领窝处打剪口,捋平领窝,固定侧颈点,捋平肩部,固定肩端点,如图3b 所示;
d、沿袖窿向下捋布样,使之裹紧人台, 捋至腋下掐出一个省,同时固定袖窿深点、省尖点、省端点,注意要保持基准线垂直,如图3c 所示;
e、点影出BP、前颈点、侧颈点、肩端点、领窝线、袖窿弧线、袖窿深点、省尖点、省端点、腰围线。
(2)后背部
后背部立体裁剪试验时,将布样上的后中心线、背宽线与人台复合,找到初始位置,先只固定后中心线,将布样上已做好标记的侧缝点沿BL 平推至人台上侧缝处,用大头针固定,注意保证背宽线是水平的,基准线是垂直的,同理完成其他步骤,如图4 所示。
3、点影连线
点影连线步骤如下:
a、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按照影点连线,需要画弧线的地方用曲线板连成曲线;
b、将袖窿深点沿侧缝下移1.5 cm,用曲线板重新画顺袖窿弧线,新袖窿弧线与原袖窿弧线在胸宽处、背宽处是一致的,不做改变;
c、所有的点、线连好后,将坯布置于水平桌面上12 h,使立体裁剪时因拉伸而导致的面料变形充分恢复,线圈之间的内应力充分释放,如图5 所示。
4、试验要求
在本试验中,用针织面料做立体裁剪的总体要求如下:
a、布样前片上所画的纵向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前中心线、BL 相吻合,布样后片上所画的纵向线和横向线与标准人台的后中心线、背宽线相吻合;
b、包覆人台后, 布样前、后片上的纵向线和基准线都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布样前、后片上的横向线与水平面呈平行状态;
c、收取前片BL 以上的浮余量和后片肩胛骨上的浮余量后,前片的BL 和后片的背宽线仍呈水平状态,基准线呈垂直状态;
d、用针织面料做立体裁剪试验包覆人台时,全部采用面料的纵向线圈垂直地面的方向,即利用面料横向方向弹性。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试验结果
在立体裁剪试验中, 每一次试验采用同一种面料在标准人台上做5 次试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得到最后结果,见表3-表8(表中平均值为1~7 号面料试验数据的平均值,面料编号同表1。
2、不同松量条件下纸样的比较
为了比较不同松量条件下针织服装纸样各部位尺寸之间的差异, 先从试验数据入手绘制4 cm、0、-6 cm 松量时的针织服装纸样图,如图6 所示。
注:图中各部位的数据来自表3-表8;尺寸单位均为cm;其中v1、v2、v3分别表示前肩斜角度值;r1、r2、r3分别表示后肩斜角度值;u1、u2、u3分别表示前后腰节差值;B 为穿内衣后人台的胸围。
3、不同松量条件下纸样各部位变化量分析
(1)胸部浮余量
从BL 线以上的浮余量来看,在不同松量时各种试验面料的浮余量的比较如图7a 所示。
通过绘制折线图比较浮余量各数据间差异, 发现梭织物的浮余量总是最大, 针织面料浮余量的大小顺序为5 号>6 号>4 号>2 号>平均值>7 号>3 号>1 号,因此得出结论:
a、随着松量由4 cm 减小到-6 cm, 浮余量由2.14 cm 减小到1.24 cm, 浮余量角度由11.6°减小到8°,且所有面料的浮余量都随着松量的减小呈减小趋势。
b、对7 种针织面料做拉伸弹性回复率测试(以横向方向测试),得出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弹性伸长率越好, 则浮余量越小,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小,弹性伸长率越差,则浮余量越大的结论。
c、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的面料,拉伸后保形性越好,即尺寸变形越小。
(2)肩部浮余量
同上所述,比较不同松量时肩部浮余量的变化如图7b 所示。通过图7b 发现,梭织物的浮余量总是最大, 针织面料浮余量的大小顺序为5 号=6 号>4 号>平均值>2号>7 号>3 号>1 号,因此得出结论:
a、随着松量由4 cm 逐渐减小到-6 cm,浮余量也逐渐减小,且所有面料浮余量都随着松量的减小呈减小趋势。
b、对7 种针织面料做拉伸弹性回复率测试,可以得出弹性伸长率越好,则浮余量越小;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小, 弹性伸长率越差,则浮余量越大。
c、面料弹性回复率越大的面料,拉伸后保形性越好,即尺寸变形越小。
(3)其他位置
其他各部位变化规律如表9所示。
肩斜角正切值=肩斜/(肩宽-领宽)
通过表9 和式1 可以得出前、后肩斜角正切值变化规律如表10所示,3 种松量下纸样对比如图8所示。
对表10 进行分析, 前后肩斜逐渐增大的原因是复合肩部过程中面料在纵向和横向都有一定拉伸,从人台上取下后置于水平桌面上测量时, 由于弹性回复率的作用, 面料在纵向和横向都会收缩,由于一般针织面料横向弹性回复性优于纵向, 因此随着松量的减小,前后肩斜角度和肩斜角正切值都增大了。
此外,随着松量的减小,前后腰节差越来越接近,这也印证了胸部浮余量随放松量减小而逐渐减小的规律。
结论
通过试验发现,在针织服装纸样中,胸、背部浮余量也是存在的,有些针织服装由于面料弹性好,浮余量会很小,而有些面料尺寸稳定,弹性不大,浮余量仍会明显存在。
在针织服装的工业化大生产中,通常依据不同的款式确定不同的放松量,合体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4~12 cm 之间,紧身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4 cm 以下,宽松型针织服装胸部放松量在12 cm以上。由于宽松型针织服装不利用面料的弹性,可以参考梭织类服装的样板制作方法;对于合体型和紧身型针织服装,服装各部位尺寸变化受胸围加放量,即放松量变化影响大,随着松量的减小,胸、背部浮余量呈减小趋势,若面料弹性足够好,在负松量的情况下浮余量可以为0, 完全依靠面料自身弹性解决胸凸和背凸。
在实际操作中,有时既需要利用面料自身的弹性,也需要利用结构设计知识处理浮余量,由于一般针织服装不掐省,所以可以把胸部浮余量转移在侧缝处,即在侧缝处往里收进一定量,或者利用公主线进行分割线设计来处理胸、背省。对于前襟开口的服装也可以利用撇胸量把一部分胸省转移在前中心线处。
另外,宽度方向尺寸,如胸宽、背宽、肩宽等随着胸部放松量的减小而逐渐减小。同时,胸部浮余量和肩部浮余量与面料弹性伸长性能和弹性回复率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生产时,可以根据面料的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选择合适的针织面料,从而合理确定的胸部浮余量、肩部浮余量以及胸围加放量的大小,使针织服装在穿着时既合体又舒适,达到较为理想的穿着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