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革裹尸的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1)

马援,东汉著名的军事家。

马援被认为是赵奢的后代,因为秦灭六国后,为避祸而姓马。赵奢是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将领之一,牛得一塌糊涂, 大败秦军的那一仗,名将廉頗都不敢打,现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点。我根本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只好自己找二条,第一,史料太少;第二,对手太弱,如果对手是白起,王翦,那就不好说了。

马超是马援之后,马超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三国里著名的悲剧人物,大败曹操的悍将。

马援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动都不在中原,因此他不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真正班底。

刘秀平定中原后,有二个最大的对手,一是西北的隗囂,另一个是蜀地的公孙述。

马援和公孙述是老乡,老熟人,公孙述见他的时候极讲排场,见面就封侯,给他大将军的官位。但马援却认为公孙述那些排场挺好笑,人都跟木偶似的,这种夸张的摆显是不能够得到人才的。

公孙述的做法其实挺普遍的,二个小时候一起玩泥巴的发小,今天我发达了,你来见我,自然我要你知道现在我的地位,然后再来拉拢。实际上公孙述是很看重马援,不然不会出现这一出。却不料让马援看轻了自己,这恐怕是他料所不及的。

那么马援能否找到一个真正对胃口的明主呢?

关于马革裹尸的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2)

他开始的时候是隗囂的重臣,有一回奉命去见刘秀,这是二人第一次见面。

刘秀亲自出门去迎接,一路以礼招待,然后二人坐到一起像老熟人一样拉家常。

刘秀非轻率之人,而是以谨慎著称,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马援少年就得名,刘秀肯定早就听说过他,自认为了解他,而且恐怕是想把他弄过来,才用这一套。可见刘秀最后得天下绝非偶然。

看来马援的确是有些牛的,当时的三大巨头都很看重啊。

马援的牛也是有内涵的,因为他把三家一跑,心里就透亮了,这反映在他与隗囂的一段对话中。

他见了刘秀,回来后隗囂自然要问看到了什么,答案是:

“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燕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

这里的赞誉无以复加,说只有神才能敌,人是不行的。

这里决不是在拍马屁,因为马援在一个领袖面前使劲夸另一个领袖如何英明,实在有些出格。就像你在老婆面前拼命说另一个女人是天仙,我知道这在现实中恐怕很犯忌讳,所以我认为是《后汉书》在拍马屁。

但好话肯定是说了的,因为隗嚣决定臣服刘秀,连他信任的重臣都这样说,只好这样。

但后来隗嚣还是造反,这一回马援就坚决彻底地站在刘秀一边,为刘秀出谋划策。

关于马革裹尸的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3)

刘秀平天下后,马援在对周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表现出他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刘秀越来越信任他,其地位也就越来越高,正所谓“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后来问题就来了。

那一年马援已经62岁了,在古代已是高龄了,湘西少数民族发生叛乱,武威将军刘尚前去征剿,冒进深入,结果全军覆没。

马援请命南征。他曾经说过:“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就是这样来的,现在他要去实现了。

我想那时外敌很多是游牧民族,战死后找不到木材,只能以马皮来包裹尸体带回家乡来安葬。但是,这恐怕只是高级将领才能够有的荣誉,一般士兵不过是草草埋葬在远方罢了。

刘秀考虑到他年事已高,而且出征在外,开始没有答应,他当面请战,刘秀感动而答应了,不料结果却是一个悲剧。

关于马革裹尸的故事(马革裹尸的主人公)(4)

那一仗极不好打,去过张家界就知道那里的地形有多复杂,马援使出浑身解数,进展不大,这时皇帝就不高兴了。

仗难打,远在千里以外的皇帝并不能看到,这时就要听别人的汇报了,然而这时就出了大麻烦,好话不多。

封建政治大概是这样一回事:将领带着一支大军在远方战而僵持不能胜,皇帝肯定不能高兴,如果有皇帝极信任又是将领的死党出面说话,情况要好一些;如果反而是有人出面攻击,又没有死党维护,那就极危险了。

从历史记载来看,马援不是结党为私那种人,没有人为他说话,而且出面攻击的是皇帝的红人,前去考察马援打仗情况的驸马梁松,状告马援指挥错误,在交趾打仗时又私下搜刮大批的珍珠。

作战是不是错误是一件很难说清楚的事情,但大批珍珠却是一个误会,实际上是薏苡,一种像珍珠却是挺平常的中药和食物,交趾那地方出这东西,质量好。

但这个误会的产生却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原因。

史书上的记载大概是马援弄了一车,给部下看到了。当然,部下不能去问,马援根本没想到会出麻烦,也没有对人说,却完全不知道这个事传得沸沸扬扬,很多人都知道了。

为什么会把薏苡看成珍珠,那只能是官场上大家都贪,自然事情就是那样;而马援为什么为什么不对人说,那是他因为相信人正不怕影子歪,根本没想到会有这种事。

问题不在于马援是不是贪,而是不能吃独食,那就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刘秀这时震怒,换个皇帝,恐怕性命不保。

但刘秀是不杀功臣的,也只是撤职,但命令到时,马援已病逝,但刘秀仍然怒气未消,追回了马援的爵位。

可怜的马援一世英雄,对皇帝忠心耿耿,未了连个葬礼都没有,也不能安葬在家族的墓地,只能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草草下葬。

这个案子恐怕是一个冤案,因为马援的家人六次向皇帝上奏章申冤,最后刘秀动了恻隐之心,允许马援的家人将他正式安葬,当然,不能谈平反,那些罪名依然存在。

马援的彻底平反是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做的,后来马援的女儿做了汉明帝的皇后。

想来马援真是有些倒霉,地位是自己挣来的,外戚却将他整了下去;虽然死后自己的家族成了最重要的外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