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雾形成的物理过程不同,雾可分为辐射雾、蒸发雾、平流雾、上坡雾等。承接上文中结尾所提到的平流雾的成因,范仲淹《苏幕遮·怀旧》诗中的“波上寒烟翠”中“烟”即是雾,这里是平流雾。

描写海上仙境的诗句(古代诗词中的平流雾)(1)

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秦观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因坐党籍连遭贬,路上客居湖南郴州苏仙岭下的旅舍,有感于自己悲惨的命运,乃作《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

[ 宋 ]秦 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下潇湘去?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两句,准确地勾勒出月下雾中楼台、津渡的模糊,又恰当、确切地表达出作者无限凄楚难言的心绪。

描写海上仙境的诗句(古代诗词中的平流雾)(2)

该词是秦少游的代表作之一,词成之后,秦少游将其寄给了苏东坡。秦少游死后,苏东坡在其词后写下了“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后来被大书法家米芾一并写在扇面上,流传到郴州。郴州人为了纪念秦少游,就把“秦词、苏跋、米书”刻在苏仙岭的崖壁之上,史称“三绝碑”。

描写海上仙境的诗句(古代诗词中的平流雾)(3)

郴山是指郴州苏仙岭,郴冮在苏仙岭下。苏仙岭上“三绝碑”至今尤在,已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郴州地处南岭,又正当回南天时节,笔者猜想,少游所遇当属平流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