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啊,过去的皇室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上演一出大戏,名字呢叫夺嫡。简单说就是皇上的几个儿子为了谁接班儿而展开的激烈政策。

李唐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李唐王室的神奇传统)(1)

一般来说呢,都会是嫡长子继承,但是经常会出现呀。哎,这个太子长得丑,还不听我话诶。这小儿子才笑我妈得想办法让他当太子。不过总体来说,都是诸位皇子想方设法讨好皇上最得欢心的那个成为太子。但是历史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呢,就有这么一个叫李世民的人,眼看着自己又不是老大,又不得皇帝欢心,这该怎么办?没有了。李世民突然想到,之所以会出现皇子夺嫡,根本原因还是皇子太多了呀。只要我李世民杀几个皇位,不就自然而然是我的了吗?

李唐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李唐王室的神奇传统)(2)

于是就有了玄武门之变,父子子孝,相亲相爱的一幕。不过单看李世民自己啊,不这么做,可能也就没有以后的贞观之日了。但从整个唐朝历史来看啊,李世民的做法开了一个极为不好的先例。到这里堂皇是近300年的国作里啊,时刻上演家庭伦理大戏。首先就是李世民的大儿子李承乾。这李承乾吧,也是有点儿缺心眼儿,自己本来就是太子了,可能是受他爹影响,总觉得自己亲弟弟早晚要把自己给害了。所以呢,就老想着把自己亲弟弟弄死他才放心,结果弟弟命大没弄死,但是更骚的来了呀。李承乾一看弟弟没死,干脆自己也整个玄武门之变逼李世民上位。你说这不是脑子有病吗?哎,他就不想想他爸爸当初是干嘛的呀。李世民能不防着点儿自己儿子吗?结果失败啊也就成了必然事件。李世民自己也说,本来李承乾就是自己最心仪的人选,奈何这小子太能做,最后反倒是让李智捡了便宜。到了李智时候吧,可算是怎么教训了。那估计是觉得吧。这就是老李家的基因问题,儿子天生就爱造爹的饭,再加上呢,自己大儿子死的早哎。所以呀,干脆谁也别信我,信我自己媳妇儿总行了吧。但历史就是这么神奇,因为李志的媳妇儿叫武则天,李治是万万没想到啊,这手足相残,他不是职业问题,是他们传染病啊。而且啊,就武则天显然病的更重啊

李唐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李唐王室的神奇传统)(3)

李唐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李唐王室的神奇传统)(4)

得了权之后就开始疯狂的杀李唐皇室,按理说别的朝代要是这样,早就有大臣出来劝了,结果到了武则天这儿呢。哎,这群人估计也习惯了,反正他们老李家就这样,儿子杀爹爹在,儿子这媳妇儿也没好到哪儿去。到最后呢,武则天都快病死了,大臣也都劝啊,说你就把这江山还给李家吧。他也没主动张嘴儿说让自己儿子李显回来继位吧,非得让李显拉着几个人弄个兵变逼他退位才行。结果呢,从这以后啊,掐架闹事儿死人就已经成了老李家换代的必备节目了。而最惨应该就是理想了。本来高中之后就应该他当皇帝,生生让自己亲妈武则天给截胡了。好不容易把武则天熬死了,以为自己要施展拳脚了,跟五年就被自己媳妇儿和闺女给服死了。但是这俩人啊,本来以为自己能成为下一个武则天,屁股还没坐热乎呢,就又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搞死了。哎,这事儿还没完啊,太平公主完事儿后呢,还想把李隆基弄死了,自己做女皇帝,最后被李隆基杀了。回头再看看李隆基的视角啊,自己太爷爷逼着太太爷爷继位,然后爷爷他哥造反被流放,自己爷爷被自己奶奶篡权夺位。诶,自己大伯被自己父母和姐姐弄死了,然后自己跟姑姑又把伯母和姐姐给杀了,到最后自己又把姑姑也给砍了。这老李家是真的多呀。但是好在啊,到了李隆基这辈儿还算是有能耐,挣了个开源知识,但是呢,也就刚嘚瑟没几年你东西就飘了,然后就是安史之乱。所以我就说啊,这玩意儿是病,会传染?不仅李隆基的儿子李亨趁乱逼他爸退位,就连叛乱的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也惦记着把自己爹弄死。哎,不仅如此啊,安庆绪还没蹦跶几天,就又被他爹手下史思明给杀了。哎,你就说这份儿乱劲儿。不过礼堂上百年来手足相残的闹剧终于在李亨这告一段落了。为什么呀?因为李亨把大部分权利都给了皇冠,导致后面几乎都是宦官专政哎,想立谁立谁,哪还轮得到皇帝自己动手啊。

李唐皇室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李唐王室的神奇传统)(5)

但是唐朝之所以会不断出现这种局面啊。除了李世民、武则天树立了两个影响极差的典型之外,根本原因啊,是唐朝皇权的权力分散。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权力分散为唐朝带来了更加高效的行政流程以及更加全面理性的政策方针。让唐朝能够在这样的皇室纷乱中,思想、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啊依旧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巅峰。但同样的权力分散也使得皇权的威慑力极大减,再加上节度是这种接近于分封制的管理模式,更加削弱了皇权的执行力度。最终在主观、客观因素都没有什么障碍的前提下,礼堂皇室的相互屠戮也就成了常态,最终呢,成为盛世背后挥之不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