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给我们的启发(从另外一种角度)(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一、解析字义

甲骨文善字从羊(即“祥”)从“目”,表示看来十分美好。金文“善”的下部变为二“言”,表示两人用吉祥的话交谈。《论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又通“膳”。

甲骨文的字形很明显是一个十字路口,本义是“路”。《诗经》“遵(沿着)彼微行(小路)”。后来多用于“行走”义。

无字的繁体形式为無,是“舞”的初文,本义为跳舞,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人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無”简化为“无”,意思是没有,而表示“跳舞”之义时则由“舞”代替。

形声字。車(车)表意,其形像古时的车子,表示车轮压出的痕迹;徹省声,徹有通义,表示路面的车辙四通八达。形旁简化。本义是车轮辗过留下的痕迹。

形声字。金文从辶,其形像路(彳)和脚(止),表示迹是走路留下的脚印;朿表声,朿是树木上长的刺,有留下痕迹的意思。

甲期的甲骨文“言”字是从嘴里伸出舌头的样子;“舌”上有一横画,是指事符号。后来舌状变成“辛”,就不好理解了。甲骨文还以“言”代“音”。

形声字。玉(王)表意,其形像一条绳上串着三块玉,表示玉上的斑点。叚表声,是赮的省文,赮本作赤色解,表示瑕是玉上赤色的斑点。本义是玉上赤色的小斑点,泛指玉上的斑点。

会意字。从言,其形像张口说话,表示用语言谴责;从啻(隶变为啇),啇作本解,表示谴责必有所本,才能使人服罪。謫简化为谪。本义是责备、指责。

会意字。从攴,表示敲拨手指计数;从婁(娄),娄有空义,心中空无杂念才能计算准确。简化为数。本义是计算。

不是胚的本字。甲骨文的不字的横画表示地面;下面的须状线表示种子萌发时首先向地下生长的胚根。后来假借为丕、不和否。

“用”是“甬”的本字,意思是“大钟”。字形像一座钟的样子。通“镛”。《说文》:“大钟谓之镛”。“甬”又通“桶”,是一种古量器名。

形声字。竹表意,表示筹是投壶游戏用的竹签;籌(寿)表声,寿为岁数大,而游戏以投入壶中的签多为胜。声旁简化。本义古人玩投壶游戏用的竹签。引申为计数的用具。

本义是用竹片制的马鞭。《说文》:“策,马箠也。”箠就是竹杖,用以鞭马。金文的“策”字上边是“竹”.下边是“片"和“斤”(斤是古时的横刃斧)。合起来表示“策”是用斧子劈成的竹片。所以“策”也是用竹片编制的“简册”。

甲骨文未见。金文“闭”字像两扇门中间插上了门闩 ,表示“关门”。小篆以后“十”字形讹变为“才”,就不可解了。《易经》:“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甲骨文未见。金文“关”字像两扇门中间加上了两根木棍和环形的锁。本义是“门锁”或“门闩”。《墨子》:“门植关必环锢。”后来引申为“关闭”、“要塞”等义。

形声字。木表意,篆书形体像棵树,表示楗是木制的;建表声,建有设置义,表示楗是安装在门上的木闩。本义是关门的木闩。

而字的字形,像人的胡须下垂的样子。后来本义不存,多用于连词或代词。

可字的字形由斧头和嘴巴组成,本义是许可,肯定的意思。如:《史记》中:“始皇可其议!”后来,可字引申出能够,适合,值得等含义。

从较早的字形,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两扇门中间有一双手在拉开门的情景。小篆以后就变得难以理解了。本义是“开门”。《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本义为打结,形声字。在甲骨文中,“结”字左边为系(丝),意思是线绳可以打结;右边为“吉”(上边为兵器的形状,下边是装置兵器的器物),有善、好之义。整个字形连起来,意思是结能很好地连接线、绳。“结”字也引申为“结束”、“结合”之义。

会意字。从糸(丝),篆书形体像绳;从黽,(黾)有努力义,表示绳较粗而有力。繩简化为绳。本义是绳子。

约是用绳捆绑、缠束。《说文》:“约,缠束也。”甲骨文是会意字,像人将绳子缠绕在草木上,使其正直。故有约束义。金文、秦汉简将人的形状变成了勺的形状,成为“从系,勺声”的形声字。小篆规范了笔画,声符直接写作“勺”

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由“牛”、“角”和两只手构成,意思是用手剖解牛角。小篆把手形换成“刀”。“解”在古籍中通“懈”,如《诗经》:“夙夜匪解”。

本义为“正”、“直”。《易经》“濡其首,有孚失是。”集解:“是,正也。”金文“是”字上部似是日晷之类跟太阳有关的事物;下部原是“止”(后变为“正”),表示循着正确的方向走。

以字是耜( si )的初文。“耜”是古代农具“耒”下端铲土的部分。由使用农具而训“用”、“使用”。《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意思是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

原来指“聪明的人”;后来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字形由“人”、“耳”、“ロ”组成,表示这是一个耳聪口敏的人。古文“圣”、“听”是同一个字。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形,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一只手。

常字最初是裳的本字,本义是穿在下身的衣服。也泛指衣服。也有天子之旗的意思。后来常字有了经常,普通和恒久的含义。

形声字。攴(攵)表意,篆书形体像手持棍棒,表示出手援助;求表声,也有应求而救之意。本义是援助,救助。

故字,会意字。从古(旧事、陈迹),从支(驱使),古兼表声,表示旧事、陈迹得以流传必有原因。故字本义是原因。

本义是“抛弃”。字形像双手用簸箕把一个死婴扔掉。“弃”这个简体字在《左传》已见。

物字的本义是牛用农具在耕地的形状。

形声字。言表意,古文字形体像张口伸舌说话;胃表声,胃是消化食物的器官,表示人说话时要先经过思考。形旁简化。谓字本义是告诉。

本义是死者穿的衣服,是葬服,死者衣服的衣襟都在左边。在金文中,其字形上边为两个“龙”,表义字音;下边是衣服的外形,表示字义。在古代,“袭”还可用作量词,即一套衣服被称为一袭。如《汉书.昭帝纪》中记载:“赐衣被一袭。”这里的“一袭”指的就是一套。“袭”用作动词,应用也很广泛,有“因袭、沿袭、继承、袭击”等义。

从地球上看去,天空中最明亮的星体就是“日”和“月”,合起来就是“明”,本义是“明亮”。

“者”是“蔗”的本字。金文“者”字的上部是一棵茎叶俱全的甘蔗的样子,几个小点表示蔗汁;下部是“口”或“甘”。者字后来多作用虚词。又通“诸”,如《诅楚文》“者侯”。

之字的字形,上面是一只脚,下面的横画表示出发的地方。本义是“往”、“到…去”。比如:《战国策》:“臣请为君之楚”。后多借为虚词。甲骨文有时通“又”、“有”。

本义为“军队”。驻军多在小山上,所以甲、金文多以“追字没有辶旁”(“堆,小土山)为“师”;金文也有以“币”(同“匝”,环绕一周)为“师”的,并已出现“師”字。《说文》:“师,二千五百人为师。”

本义为钱财,形声字。该字下边为“贝”,“贝”在古代曾充当货币,说明“资”与钱财有关:上面为“次”,“次”指次序,这里是说分配使用钱财时要注意轻重缓急的次序。该字本义沿用至今,如资产、耗资。后来,“资”字引申为资历、资格。

土地能生长万物,是最可宝贵的,所以甲骨文“贵”字像双手捧土的情状。小篆以后加“贝”旁,“贝”是古代的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其是箕的本字。本义是“籁箕”。字的上端是簸箕的前部,中间交叉的笔画表示它是用竹条或柳条編成的。“其”字假借为虚词后,就另造“箕”字。

原作“炁”。繁体字愛。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捧“心”,张大了嘴,在诉说心中的爱情。《说文》:“炁,惠也。”《玉篇》:“炁,今作爱。”《左传》:“父慈子孝,兄爱弟敬。”

隹在许多汉字中作为禽鸟类的形旁(义符)出现;但是它在“雖”字中被当作声旁,用来表示另一种动物“大蜥蜴”。《说文》:“雖[虽],似蜥蜴而大。”说为“水蜥蜴”。后常借为虚词。

在金文中,“智”字左边为“箭”(矢),中间为“口”,右边为“子”,左右两边合起来为“疾”,即“子”中箭(矢)会生疾。意思是,口中说对方放箭了,并因中箭而生疾,由此产生“知道情况”的含义。而“智”是“知”的后起字。因此,“智”字既是一个会意字,又是一个形声字。在古代汉字中,“疾”、“知”、“智”三个字读音是相同的。后来,“智”字引申为智慧、智谋等义。

像一个直立的人形。古代人早就把人类看作“万物之灵”,是伟大的,所以用以表示“大”义。甲骨文和金文中,“大”、“太”二字常通用。

形声字。辶表意,篆书形体像道路(彳)和脚(止),表示迷失了方向和道路;米表声,米像四通八达的样子,表示人在四通八达处易迷路。本义是迷惑。

本义是“腰”。《墨子》“楚灵王好士细要”。甲骨文“要”字像一个女子双手叉腰的样子。女子的头部在甲骨文时已变得像“日”字,金文以后更讹变为“目”或“西”。

妙字是会意字,从女从少,表示美妙少女,本义是美好。

二、善行无辙迹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解析:

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车的辙迹;踏雪无痕。蛇好像可以踏雪无痕。

善于言谈的,不会出现瑕疵,不会被指责。说话浑然天成。

善于计数的,不用计数的用具(竹码子)。如:心算。

善于关门的,不用门闩而使人不能打开。比如:墨家和鲁班应该可以做到这点。

善于打结的,不用绳索捆绑、缠束而使人不能解开。

善于可以理解成擅于、擅长于。

因此,圣人善于救助人,所以没有被抛弃的人;圣人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抛弃的物品。

比如:圣人善于授人以渔。不用每个人都救很多次,救助一次即可,授人以渔。

物尽其用就是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天生我材必有用。朽木也有朽木的作用。

这就叫沿袭继承了光明智慧,沿袭了大道的智慧。

所以善于的人可以做不善于的人的老师,不善于的人可以作为善于的人的资格,资历,参照物,排次序。

比如,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

有专长技能的人可以当没有这个专长和技能的人的老师。

没有专长的人又可以体现出有专长的人的资历。在这个专长领域内,有专长的排在没有专长的前面。

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护老师的资历,不珍惜老师教的专长;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和迷失。

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