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其仙袂御风去(幽幽其芳蜀道来)(1)

幽幽其芳蜀道来

孙万祥 李满星 谢学军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赵季平《幽兰操》

2013年8月,在美国鲍顿国际音乐节上,68岁的中国音协主席赵季平新创作的《阳关三叠》《别董大》等8首唐诗作品,由他的第二任妻子、女高音歌唱家张宁佳独唱,惊艳全场。

当夫妇俩载誉回到西安,张宁佳第一时间擦拭了赵季平亡妻孙玲的遗像,点燃一炷馨香;赵季平则抚琴弹奏《佳节思亲》,将这一喜讯告诉孙玲在天之灵。琴声如泣如诉,一个音乐男人,与两个佳人的情事传奇,穿越岁月的风尘,带着幽幽的芬芳……

“花仙子”天上来,这是亡妻派来的“天使”

2003年10月的一天上午,赵季平正在西安家中创作新曲。琴音哽咽,追思如潮。妻子孙玲去世一年多来,他就闭门谢客,将自己雪藏,用挽歌式的音符占据自己所有的时空,排遣无边的思念与寂寞……

室外,突然传来敲门声。赵季平极不情愿地打开房门,一位俊俏端庄的中年女子,裹着一件披肩,惴惴不安地伫立在眼前。惶惑间,他浑身一激灵。眼前的女子,从眉宇到神态,竟酷似亡妻孙玲年轻时的模样。难道她复活了?……

2002年8月19日,“天降劫难”,肺癌夺去了孙玲的生命。丧妻之痛,锥心蚀骨,赵季平的体重一月内竟下降了10多斤。赵季平生于1945年,孙玲小他4岁,都生于西安。1972年,在历经文革苦恋后,两人喜结连理……

“报告,我是你的同学张坚给你派来的女朋友!但是你千万不要有压力,有缘分就在一起,没有缘分的话,你就是我的老师。”这位中年女子泼辣的声音打破了赵季平的回忆,他忙把她迎进屋。对方大方地自报家门:“我叫张宁佳,成都新都川剧团演员。”

原来,张坚是成都军区作曲家,是赵季平的发小,也是当年在西安音乐学院的同学。张坚了解到孙玲病逝之后,一直受妻子全方位照顾的赵季平甚至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他儿子赵麟又常年在北京忙事业,张坚替老友忧心:“他得找个老婆!”

张坚想到了经常在一起合作录音的张宁佳。张宁佳生于1963年,生性泼辣、大胆心细。她与前夫性格不合离异多年,一直带着女儿婷婷独自生活。张坚觉得两人很般配,就有意当这个媒人。国庆前夕,张坚试探着问张宁佳:“你最近找到对象没?”“没有啊。”张宁佳了解张坚为人做事是非常严谨的,看他表情很认真,不由得追问:“是谁啊?”“赵季平。”“他没太太啊?”“他太太去世了。”“行,接触看看。”“你嫌不嫌他老?”“多大年纪?”“58岁。”“大18岁啊,挺好。”

赵季平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乐坛刮起“西北风”,热爱音乐的张宁佳,自然对此十分清楚,甚至对这个“用音乐制造神话的人”十分仰慕。她才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张宁佳立即找人了解赵季平的家庭,得知他与前妻的传奇情感后,正在感动之中,张坚打电话追过来了:“赵季平愿见你一面,10月1日到成都。”张宁佳认真起来,清扫布置自己的家,并让闺密陪着参谋,出进百货店选购衣服等。不料,临到国庆,赵季平因事过不来了。张坚就跟张宁佳商量:“要不然把照片寄给他?”张宁佳笑了:“这方式也太老土了,我干脆自己去一趟西安吧。”

2003年国庆长假的第三天,张宁佳走出咸阳机场,打的直奔西安。车子很快到了目的地,张宁佳裹了裹身上的披肩,借此平复了一下“怦怦”乱跳的心。她敲了敲门,宛如一个初见老师的学生。老成持重的赵季平怎么也没想到张宁佳会以这种方式,“单枪匹马”从成都“杀”过来,反倒让他有点措手不及。然而张宁佳的开朗、智慧让赵季平非常欣赏,接下来的聊天,尤其是对音乐的共同见解,更是让彼此惺惺相惜,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张宁佳更没想到,自己第一次出现在赵季平面前,就让他惊叹:难道她是上天特意安排来替孙玲照顾自己的?原来,张宁佳和孙玲不仅相貌相似,还都在成都妇幼保健院出生。张宁佳在成都的家,离孙玲的娘家相间只有五分钟路程。更为蹊跷的是,张宁佳一直在成都陕西路长大成人,又一直在成都的西安路供职。她怎么就与陕西和西安有缘,好像与赵季平结识,日后落脚西安,是前世注定且无法逃脱的天命。

妹妹你大胆往前走,失单音乐家重燃创作激情

张宁佳与赵季平西安一晤,顿觉觅到了“知音”。回成都后,心绪难平的张宁佳和赵季平开始了频频通信、通话。为改变天各一方的处境,彼此对对方了解越多,感觉越好。

赵季平了解到,张宁佳12岁“坐科”(指入科班学戏),从腰腿功、毯子功和把子功练起,14岁开始登台表演,一路走来苦累谁能知,终于在1983年,20岁的时候凭借川剧电影《芙蓉花仙》红遍大江南北。当年,他仅此一剧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就演出了1000多场。然而盛名之下,她却急流勇退,选择到四川艺术学校进修充电,并远离舞台留校任教民乐教师至今。

张宁佳的才华横溢,又淡泊名利,让赵季平分外欣赏。渐渐地,两颗心走得越来越近。

半年后,张宁佳索性告别川剧热土成都,带着6岁的女儿婷婷,来到西安音乐学院任教。

古城西安,琴房、公园、逛街、烛光晚餐、飞扬的音乐……张宁佳循着孙玲的足迹,将赵季平从追思的低谷捞起。

相处一段后,以前自信的张宁佳有点惶恐:这个让自己高山仰止的著名作曲家,我在赵季平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总忍不住问自己:我能做什么?我不知道他需要什么?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如果我牺牲了事业来辅助他,他会不会看不起我?若我也执着事业,这个家谁来照顾?”如今,自己早已过了誓言“繁华落尽,此生不渝”的年龄,却无奈经历了“踏马离去,只有伊人独泣”的感情伤痛,她内心深处对和赵季平未来的婚姻生活充满了疑虑:这么多年我凭自己的本事工作,过得很好,为什么要结婚?!

张坚得知后,来到西安约她散心:“你知道自己身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吗?泼辣、无所畏惧、敢于掌控自己的人生。”张宁佳恍然顿悟:现在的自己,是对未知的人生之路胆怯了。回想当初只身一人来到西安赴约的勇气,哼着当年看赵季平为电影《红高粱》谱曲《妹妹你大胆往前走》的旋律,她内心深处不服输的劲儿出来了:不去走,怎知道路是否平坦!

一次晚饭后,张宁佳陪赵季平从公园散步归来,张宁佳看见院子里有一只孤独的流浪猫在张望着自己,顿生怜悯,就买了猫食喂。那可怜的猫就跟着她,直到家门口,她就收养了这只野猫。不料后来在小区散步,其他流浪猫接连二三而至,追随着她,无论谁驱赶都不走。她忍不住心酸,就再次收留。久而久之,家里就成了流浪猫的家园。赵季平看在眼里,欣赏张宁佳的善良、优雅……

最初,张宁佳担心女儿婷婷那么小,赵季平能否接受她?她很快发现,这个担忧都是多余的,婷婷很喜欢听赵季平弹琴、讲故事,二人处得像爷孙一样亲热。而有生气的家庭生活,也是赵季平梦寐以求的,他甚至有创作童谣的冲动。只要婷婷放学归来,他都会停下创作,和她逗玩,变成了个神气十足的老顽童。张佳宁尝试着让婷婷喊赵季平“爸爸”。婷婷瞪着天真的眼睛,却迟迟不肯叫。赵季平忙打圆场,“喊‘伯伯’就行,不要难为孩子。”婷婷这才大声喊了声:“伯伯……”赵季平开心地应着,递给婷婷一根大棒糖……

一段奇异的情感之旅后,观念传统的张宁佳只对赵季平提出一个要求:名媒正娶,扯证结婚。

然而,赵季平认真地对她说:“男人续弦得过3年,我得守这老规矩,必须等孙玲去世3年之后再办。”张宁佳虽心生妒忌,却为赵季平对前妻孙玲这份挥之不去的真情,一次次排山倒海冲刷着张宁佳的心。这个西北男人,早已习惯了由妻子照料的生活和创作,她得将这份安宁的生活状态延续。她每天清晨六时起床,清扫屋里,整理几案,很留意把孙玲遗像镜框擦拭干净摆好,从心底里喃喃自语:“孙玲大姐,你放心吧,我会把季平照顾好的。”每逢春节和清明,张宁佳就会在孙玲的遗像前上香,摆上花果。甚至孙玲的祭日,赵季平和赵麟父子忙,都是张宁佳在张罗。好友忍不住问她:“你怎么能够做到这些?”张宁佳笑笑:“我想得很朴实,因为她(孙玲)对赵老师好。”好友忍不住佩服:“你对他展示的是这么敞亮的胸怀,他不欣赏你也难。”

2006年,3年的期限到了,赵季平如约与张宁佳领取了结婚证。

两人婚后的生活平平淡淡,每天早上起来,张宁佳都要给赵季平按摩,在这种琐碎的周而复始之中,她不禁想起当初自己在舞台上的光彩,难免有时空倒错的疑惑:生活中的这个人是我吗?父母把自己养大,支撑自己的就是要好好奋斗,自强自信自立。40岁之前奋斗了这么多年,突然就这么放弃了,意义何在?

但这个问题张宁佳不久后就想通了。看着孩子萦于膝前,爱人事业如此成功,她的内心分外平静和踏实。遥想自己当年虽然事业成功,周围掌声不绝于耳,生活五彩斑斓绚丽多姿,但是看起来是那么的不真实,付出太多了,心也太累了。每天能看到家人的笑脸,在张宁佳看来格外珍贵。张宁佳不断对自己说:“我要的就是在平实的生活中过得不平庸,努力去寻找生活中真正的光彩,而不是丢掉本质去寻找浮华……”

婚后,她眼中最幸福的,莫过傍晚一家人相聚在饭桌上,聊聊一天所见所闻的趣事。乖巧的女儿,挺着撑起来的肚皮先走到张宁佳前说:“妈妈,你做的饭太好吃了。”然后再走过去对赵季平说:“伯伯,你拍拍我的肚子,看看有多饱啊。”

张宁佳知道这份幸福来之不易,在婚后的生活中她非常精心。周围的朋友都说,赵季平就是有这种魔力,把以前那么一个“大女人”驯服成了如此顾家的“小女人”。而张宁佳始终认为,赵季平是家里的NO.1,她作为妻子,就应该把他的生活打理好,让他安心创作。

家中,洋溢着张宁佳之前很少享受的温馨,赵季平恢复了之前有规律的生活:早上喝了妻子泡好的茶、吃早点,然后把自己关在家里,关掉手机,拔掉电话线,开始谱曲。让赵季平惊奇的是,张宁佳的音乐感觉和孙玲一样棒、他所有的曲子,都是由张宁佳先“过堂”。然而,看到张宁佳整天操持家务的身影,他过意不去,就笑着说:“哎呀,把我的张大娘给累的呀。”张宁佳笑答:“是想把我叫老呀……”一身劳累,顷刻烟消云散。

川妹子挺身救场,“半路夫妻”琴瑟和鸣一路情

赵季平一直保持着每天上午进行音乐创作的习惯,张宁佳的工作和生活的节奏都随着他而调整:每天早上准时6:30起床,做好早点,然后8:00去上课,10:00又赶回家中做好中饭,中午1:00回到学校,直到下午5:00回家,赶着做晚饭。

婚后,赵季平对张宁佳“没什么要求”。而作为家中的女主人,为让赵季平有足够的精力安心创作,她从没让他洗过一次衣服,做过一个菜,操心过任何一件事。

在张佳宁精心装饰的书房里,赵季平创作时,张宁佳只要有空,总是站在书房门外,聆听着他手指间飞出琴声,欣赏他灵感来临神思飞扬的神态。只见他微眯眼睛怡然自得弹奏着钢琴,时而停下来张开眼睛,拿笔改改谱子。那种沉溺创作的痴迷专注,那种灵感来临的忘乎所以,她看得惊呆了。这,就是我追慕已久的人呀!

等他停下来,她走进去,谈谈自己对某段音乐的看法,说说能否增加点啥子。赵季平听着,或点头认可,或解释为何不能改……“花仙子”被这个口口声声说“对你没什么要求”的男人降伏了。随后,她给他按摩头、肩,让他在紧张创作之余得到休息。他则像个孩子一样,依偎着她,眯着眼睛,享受着难得的放松。这时,她的心里会涨满初恋般的情愫。

赵季平沉溺于创作,往往无暇顾及繁杂的生活俗务。但他创作常用的乐谱、音乐碟片,书籍资料,乃至茶杯等常用的物件,赵季平往往一声问询,张宁佳就一伸手递到。川人吃辣,秦人喜面,可一日三餐,他喜欢吃什么,张宁佳就做什么。她学着做西安风味的腊汁肉,她的手擀面条做得筋道滑溜……

自然,家庭开销也是从张宁佳掌管,从自己的工资中支出。赵季平觉察到以后,让她掌管自己的工资卡,查一下他从秦腔研究院调动到陕西省文联任主席后的工资变动没有?够不够日常花销?张宁佳查了赵季平的工资单,仍然仅仅是两千多元。这比一个普通科员,甚至他自己的司机的工资还少。

张宁佳难以置信,一个驰名中外的音乐家,待遇竟然如此菲薄?她开始到单位人事部门查阅相关政策,写申诉材料,找有关上级部门请求落实相关政策。一番周折之后,终于落实了赵季平的待遇问题……

心细如发的张宁佳,发觉丈夫腹部经常疼痛难捺,到医院一查患了胆结石病,却总因创作任务接二连三,无暇接受治疗。于是,她瞒着赵季平,去医院咨询病灶、治疗方法和风险。确定万无一失,她提前安排了时间,这才告知丈夫,动员他离开钢琴,去做结石切除手术。手术进行很顺利。不多时,赵季平就康复出院了。

病愈归来,在感恩中,赵季平被巨大的创作冲动攫住,为纪念南京大屠杀谱写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和平颂》,2005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正式演出,开了中国民族音乐联合演出之先河,被音乐界赞誉为“西方有贝多芬的《欢乐颂》,东方有赵季平的《和平颂》”。2008年他又接任西安音乐学院院长, 2009年又当选为中国音协主席,经常在北京和西安两地来回奔波……

然而,每当创作时,他会回到西安,有“花仙子”红袖添香的家,就是他的“音乐磁场”。他沉静下来,灵感的火花迸发。赵季平佳作迭出,妻子张宁佳在外人面前常常慨叹:“他呀,都60多岁了,还在这么勤奋地创作,这些曲子,都是从他血液里流淌出来的。”

2011年6月17日至18日,香港中乐团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即将上演名琴对话音乐会。原本赵季平创作的《幽兰操》选定女高音歌唱家谭晶演唱,但谭晶临时有事去不了。赵季平心急如焚,电影《孔子》插曲《幽兰操》,是女高音与小提琴、古琴组成的乐队高难度合作,国内罕有女歌唱家能驾驭这个作品,尤其是结尾部分,韵律悠远响彻云霄,临时要找到合适的人选实在太难了。张宁佳得知说了声:“多大的事,我来。”张宁佳早年曾是一名优秀的川剧演员,转身声乐教育后淡泊名利,特别是成为赵季平妻子后甘愿隐身在他身后。她在关键时刻挺身救场,赵季平愣了一下,眼睛一亮,随即欣慰地笑道:“好!就是你了。”因为,多年相濡以沫的生活,赵季平几乎忘记她夫人张宁佳曾是很有实力的女高音呀。

张宁佳挺身救场,以独到的艺术功力,促使赵季平的《幽兰操》首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台北慕名邀请赵季平张宁佳共同赴台演出。

2012年11月24日晚,赵季平作品音乐会暨《大秦帝国》交响音乐会在北京在演出。张宁佳再次登台演唱。

从幕后走上前台,张宁佳为赵季平的音乐锦上添花。如今,年近七旬的作曲家赵季平,即使满头华发,英气也不减当年。“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众香拱之,幽幽其芳……”在家中,张宁佳经常不由自主哼唱赵季平谱写的《幽兰操》。不知,在遥远的天堂,孙玲是否能听到这首别样的心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