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顺境和逆境讲章?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顺境和逆境讲章(論語集釋程樹德)

顺境和逆境讲章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公西華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考異】

皇本「如之何其聞斯行之」下有「也」字。

【音讀】

經讀考異:舊讀連文爲句,或有獻疑者,引書 微子云「若之何其」,詩「夜如何其」,並以「其」字爲助詞絕句,似此「如之何其」亦當爲一句。愚謂不然。若「如之何其徹也」,「如之何其廢之」,孟子「如之何其受之」,「如之何其可也」,又豈可以「其」子絕句?從舊讀爲是。

【考證】

潛研堂答問:曲禮:「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檀弓:「未仕者不敢稅人,如稅人,則以父兄之命。」注云:「不專家財也。」白虎通云:「朋友之道,親存不得行者二:不得許友以其身,不得專通財之恩。友饑則白之於父兄,父兄許之,乃稱父兄與之,不聽卽止。故論語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也。」包咸之說蓋出於此。吳志:「全琮以父命齎米數千斛到吳市易。琮悉以賑贍士大夫,空船而還。」裴松之引論語「有父兄在」之文,謂琮輒散父財,誠非子道,亦用包說。

【集解】

包曰:「振窮救乏之事。」孔曰:「當白父兄,不得自專。惑其問同而答異。」鄭曰:「言冉有性謙退,子路務在勝尚人,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

【唐以前古注】

皇疏:或問曰:禮若必諮父兄,則子路非抑;若必不諮,則冉求非引。今夫子云進退,請問其旨。或答曰:夫賑施之理,事有大小,大者車馬,小或一餐。若其大者必諮,小可專行。而由施無大小,悉竝不諮。求大小悉諮。今故抑由之不諮,欲令其竝諮,引冉之必諮,令其竝不諮也。但子路性進,雖抑而不患其退;冉求性退,雖引不嫌其過也。

【集注/朱熹】

兼人,謂勝人也。張敬夫曰:「聞義固當勇爲,然有父兄在,則有不可得而專者。若不稟命而行,則反傷於義矣。『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則於所當爲不患其不能爲矣,特患爲之之意或過,而於所當稟命者有闕耳。若冉求之資稟失之弱,不患其不稟命也,患其於所當爲者,逡巡畏縮而爲之不勇耳。聖人一進之一退之,所以約之於義理之中,而使之無過不及之患也。」

【發明】

張履詳備忘錄:聞斯行之,以之策勵懦弱,則可補其不及。若「有父兄在」一語,人人可以遵守,本此行之,永可無弊,凡事不可告語父兄質之師友者,終是不可行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