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讲脾虚湿盛,首先是有脾虚,然后才有湿盛。今天我给大家分开讲一讲它是怎么回事。在讲解之前,你可以点赞收藏,方便以后需要的时候查找。

什么是脾虚?

咱们首先说脾虚,脾虚它主要的症状呢是乏力气短。中医讲气,脾主要运化气血。脾虚的时候当然了气不足,气不足就会乏力。

气短没有劲,胸闷脾虚脾胃是相等的。那脾虚的时候食欲不振,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吃完了之后也觉得不消化。

然后会有大便溏稀,次数比较多,还不成型,严重的叫完盘古不化。就是在这个粪便里的还能看到食物的原貌。甚至说有些人可能吃这个玉米可能会不消化,脾虚特别重的人菜叶也不消化。

那么这种脾虚大家看它是一种虚弱的状态,没有实际的病邪,叫虚,纯循虚无邪,就是一种虚弱的状态。就好像这个人没吃饱啥都不想干,没有劲,但是没有其他的病。

脾虚湿盛和脾胃湿热有什么不同(夏季湿热交替脾虚)(1)

如何判断脾湿?

但是脾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再给这个特别虚弱的人一百斤大米让他扛着走,他就扛不走了。所以这个时候就是当我们体内的水湿之气多的时候,那么这个病人就会出现舌苔厚腻。

那怎么判断你这个湿气重不重的?主要一点就是咱们看舌苔脾虚没有湿的时候,它的舌苔是薄白的,就是苔是薄的。湿气重的时候苔就变厚了,会出现肢体沉重,就好像有 10 斤 20 斤水平均分布在体内,你虽然没有明显的肿,但是这个水湿在体内,它还是会影响你的体力,会觉得肢体沉重。有的病人会觉得头重,如果头也发沉,像查了个绷带或者带着一个帽子似的。

那湿气多的时候呢就会体现出油多,特别有一些痰湿比较重的患者。一些中年男性平是这个应酬比较多,经常喝酒他就会说,最近我觉得我头面呐这个特别能出油,甚至有一些病人出现脂溢性脱发,湿气再重的时候就会下注到胃肠到肠道,引起肠道的湿滞,引起大便粘滞。所以我在给患者开方的时候,也会通过这几个情况来判断这个患者的湿气到底重到什么程度。

然后给予相应的药物。但总的来说脾湿会影响脾虚,脾虚反过来也会造成脾湿。但是我们在平时用药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湿气重的时候一味的补脾益气,这个效果是不好。

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要化湿、要祛湿,这样通过精细的辩证才能把这个脾胃健运得好,把湿气去除得清。

脾虚湿盛和脾胃湿热有什么不同(夏季湿热交替脾虚)(2)

夏天,中医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养护脾脏?

穴位法,按摩脾经穴位。

穴道可以说是中医的经典学术言论之一。中医认为人体所有的内脏器官在皮肤表面都有其对应的穴道部位,自然脾也不例外。

脾的穴道部分称为太白穴。是脾经的中心原位穴之一。

经常按摩太白穴可以帮助脾经运行更加顺畅,进而提高脾脏的工作效率。脾虚脾湿的朋友,因为潮湿或身体原因,会因为脾运行不畅而出现一系列问题。多多按摩太白穴,还可以帮助脾动,缓解脾的异常症状。

脾虚湿盛和脾胃湿热有什么不同(夏季湿热交替脾虚)(3)

太白穴位置:足

内侧,大脚趾距离脚跟3指宽。

按摩时,尽量使用拇指浆力量更集中,按摩效果会更好。

补法,重在补气。

中医有句话:补脾为先。通过补充身体的食欲去除停滞的水分。泄愤,进而减轻脾的运行负担,达到恢复脾健康的目的。就补气食物的选择而言,你可以摄取,例如南瓜、红薯、白术、莲子、栗子。

诸如此类,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是性温味甘,气阴双补,既能健脾、舒心、补气,又不会过度增加脾的转化负担。为了让脾脏恢复健康,你可以尽可能多地尝试。

结论:

夏季湿热交替是最考验我们脾脏的季节。脾脏或多或少会出现脾湿、脾虚等症状。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夏季一定要做好脾的养护工作。通过食补和穴位两种方式,稳步调整脾的运行状态,使之正常。坚持自然能让我们更安全地度过夏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