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周圆 周海涛

雷锋的生平故事(揭秘雷锋身上的国学)(1)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从此,每年3月5日成了学习雷锋纪念日。

3月一到,无论是学校还是机关单位,整个社会都开始“井喷”式学雷锋、做好事。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到了四月“助人为乐”这股子热情似乎被春风吹散了,再次上演以“太太摔倒了扶不扶”为题的经典辩论。难怪会有诗戏谑“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

不过端端可要告诉你,“雷锋”可不是没户口,甚至“雷锋”事迹能追溯到古代!只不过这“雷锋”不是指雷锋本人,而是他代表的雷锋精神。不信?那就听端端给你扒一扒!

做人之道: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雷锋的生平故事(揭秘雷锋身上的国学)(2)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摘自雷锋日记

兵书《尉缭子》云:“使什伍如亲戚,卒伯如朋友……此本战之道也。”意思是让同什同伍的人像亲戚那样互相关心,上下级关系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这就是战胜敌人的根本原则。

作为一名战士,雷锋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别人的愉快看成自己的幸福。

那时候兴“一帮一,一对红”。有一次,战友乔安山的母亲有病,家里也困难,经常帮乔安山回信念信的雷锋直接邮了20元钱,直到后来乔母来部队探亲,战友才知道这件事。对其他战友,这种事情雷锋也默默做了很多。

《孟子•离娄》曰: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爱的人爱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经常爱他。一直以来,提到人民军队的战斗力,人们就会想到毛主席“钢少气多”的评语。其实,官兵、兵兵之间平等互助的战友情,不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吗?

处世之道:我与社会是什么关系?

雷锋的生平故事(揭秘雷锋身上的国学)(3)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摘自雷锋日记

《论语》说,“士志于道”,“仁以为己任”,又说君子应“修己以安人”,《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就是要求仁人志士为百姓谋福祉,为理想社会而奋斗。

古人云: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历史上,仁人志士把“修己以安百姓”当作人生的最高理想追求,必要时不惜舍身取义。

可以说,古代个人成功的重要指标是“利人”“安民”,正如雷锋所说的“我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活得更美好”。

毛主席在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后曾这样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与其说是在挖掘雷锋身上的国学气质,倒不如说是在国学中找到了涵养雷锋精神的文化乳汁。

见贤思齐,或许学习雷锋纪念日并不是为做好事列一个时间表,而是提醒人们在心中树立一个标杆,拥有督促我们时刻向好向善的榜样力量。让我们无论“穷”、“达”,都能做到“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 作者:周圆 周海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