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摩尔百盛天府店决定将于2016年2月29日歇业”的消息再次将零售百货业面临的生存压力推向舆论关注焦点。占据天府广场核心地段的摩尔离场,似乎惋惜的人并不多,更不谈惊讶。

摩尔发家致富的大哥(风云百货界十三年)(1)

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人力成本和商铺租金不断上涨,导致开店的成本一路飙升。尤其是租金的上涨带给那些想通过多开店和开大规模商店的企业带来考验,甚至高涨的租金成为压垮不少零售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是最近几年,一直稳定增长的零售行业,开始遭遇关店、业绩下滑等等的利空。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5月,百佳因租约到期关闭开业仅一年多的上海TASTE品位超市;2012年7月,沃尔玛因与业主方的租金问题关闭了厦门东方店。再观成都市场,2015年越来越多的百货店卷入关店潮,从尚泰百货成都万象城店、天虹百货红牌楼店到人民商场清江路店、摩尔百货羊西店、太平洋百货。而最近发生的一起则为四川洋洋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摩尔百盛天府店决定将于2016年2月29日歇业,而歇业的原因是鉴于租金上涨、连年亏损等原因。

数据来源: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

根据iziRetail抽样调查数据,2015年上半年,中国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1家。其中,百货业态关闭25家,在这之中,万达百货便关闭10家,马莎百货关闭五家,天虹商场关闭三家,金鹰关闭两家,远东百货、阳光百货、百盛百货、华堂商场、津乐汇百货各关闭一家等。

或许以后,还会有更多的零售商场(百货),存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而这也是传统百货在遭遇电商冲击下,无力反抗的结局。

互联网时代,我们不得不承认,电商拥有某些传统零售行业无法企及的优越性:数量、价格、方便快捷、无国界……而这些优势或多或少成为那些被电商打败的“手下败将们”的借口,难道,打败他们的真的是电商?

或许,外界的冲击只是影响结果中起到很小的一部分作用,而自身是否具备足够的免疫力来抵抗,这才是决定的生死的关键。

我们说了这么多年的电商和传统百货,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电商越来越牛B,传统百货越来越处于弱势的地位。不少百货、商场将体验性业态视为拯救零售行业的救命稻草,于是,大家都效仿,商场百货里体验式业态不断增加比例,引进知名书店、儿童业态、特色餐饮、互动游戏等,而效果真的好吗?而惨痛的数据却显现,2015年上半年关闭121家门店和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自201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互联网时代,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以成都为例,商业环境呈现两极,一面是不断上升的关店数量,一面是仍然在大肆扩张的购物中心面积。或许,真正留下来的那批才是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

当今的商业时代,消费者的权力才是最大的。谁能够以消费者为中心,又能提供消费者最需要的服务,谁就能获得这部分空间价值。而问题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零售业?而显然,地段已经不能成为撑起一家传统购物中心了,或许今后传统布局、传统业态、传统运营模式的百货购物中心因租金压力关门歇业不再是个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