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我”。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1)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2)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3)

“我”的甲骨文是一个象形字,左边像一个耙子,刃部有齿、右边是手持的柄,整个字体就是一个武器的象形,很像《西游记》中猪八戒的钉耙。

讲到这里大家一定非常疑惑,表示武器的“我“怎么会借做表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古人在造字的时候,通常会用象形指事会意或者是形声的方法。但对于一些抽象的意义,这些方法是难以表达的。所以,古人就从语音入手,选一个音同音近的字来表示。这种方法叫假借。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4)

表示人称代词的“我”是不大好造的,古代这种叫“我”的武器,跟第一人称代词的“我”发音相同,所以就被借过来来表示“我”。

金文中的字形略有变化,右边的写法有点像”戈“,有的金文形体左边齿部的笔画横穿。篆文的左边部分是带齿的刃部的变形。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5)

隶变后的”我“跟今天比较接近了。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6)

现在我们主要用“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但其实上古时期用来表示第一人称代词的字不止“我”这一个,其他的还有“吾”“予”“余”“朕”“台”“卬”等。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7)

首先来看“吾”,金文的字形是个形声字,从口五声。本意就是我,只是与我字的用法不同。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8)

我们再来看“余”,它的甲骨文和金文形体是这样的。这个字的本意是树木支撑的房屋,跟“宿舍”的“舍”意义相同。借作表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9)

接下来是“予”这是一个是个会意字,表示用手把东西给他人。借作第一人称代词,在《诗经》中有例子,比如“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诗··卫风·河广》谁说宋国很远呢?踮起脚尖我就可以望见。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10)

最后是“台”,它的小篆形体是这样的。许慎认为是形声字,从口,㠯声,意思是“说也”,喜悦的意思。借用表示第一人称代词,出现在《尚书》里,比如“非台小子,敢行称乱。”

古人在说话时非常注意称谓,说自己时用谦恭之词。比如古代君主称孤、朕、寡人。一般人自称臣、仆、愚、蒙、还有不佞、不肖、不才、在下、鄙人等;女子自称为妾、奴等。

甲骨文与楔形文字对比(汉字解密我难以想象)(11)

这里还要说一点,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皇帝才能自称“朕”,但先秦时期,“朕”也可以是普通人的自称,比如屈原的《离骚》里开头两句“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这里屈原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朕”就成了皇帝专属的自称了,百姓不再自称“朕”了。

在古代汉语中,表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吾”等,是没有复数形式的。比如《曹刿论战》里记载“十年春,齐师伐我。”这里的“我”指的是鲁国。

这也说明,个体的“我”和“我”所处的集体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也是融合在一起的。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集体意识的一个体现,不突出个人的贡献,而强调集体的力量。可是一个大的群体是由若干个小“我”组成的。我们既要重视集体的利益,也要充分发挥作为个人的“我”的才能,这样才可以构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

明日预告:

明天华中师范大学教授王洪涌教授将为您解读“你”字。“你”的甲骨文与络丝架有什么关系?您字为什么可以用来表达尊重的含义呢?敬请收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