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终于播到“靖难之役”了,关于“建文战神”李景隆的辉煌战绩,大多数博主都已经介绍得很清楚了,那我就不多做赘述。

那么我来假设一下,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任命李景隆当主帅,朱允炆能打败朱棣吗?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1)

首先我们知道一开始伐燕大军的主帅不是曹国公李景隆,而是长兴侯耿炳文,可是他善守不善攻,有点像廉颇,面对兵力劣势的燕王朱棣,不敢大举进攻,反而还吃了几场败仗。

建文帝想我派正义之师伐“无道之叔”,不应该是摧枯拉朽,如同捏死蚂蚁一般轻轻松松解决吗?所以建文帝要选择换帅,他要赢,还要赢得漂亮,那为什么单单选择李景隆呢?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2)

这就要谈谈明太祖朱元璋留给朱允炆的武将遗产了。

因为太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早期的规划被打乱,为了朱家的后代能稳坐帝位,只能将功臣都除掉,这样才能保证皇太孙能坐稳皇位,所以洪武年间能战的武将基本都已经被杀,而只留下耿炳文和郭英,如果不是燕王朱棣造反这两个武将基本能应付。

而李景隆是典型的“将二代”,在洪武年间基本通过了朱元璋对他的考察,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后掌管左军都督府,加太子太傅。如果李景隆真的一无是处,朱元璋不太可能这样重用他。

朱元璋死后,李景隆已经成为了明朝勋贵集团的领袖人物,在官职和声望上都力压另一名“将二代”魏国公徐辉祖。徐辉祖和朱棣的关系更亲密,朱允炆是不太可能用他做讨伐军的主帅的。

所以当时对于朱允炆换帅的最优选择就是曹国公李景隆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3)

那换成了李景隆之后还是战败,而且还是大败,甚至直接扭转了建文帝和燕王攻守角色,李景隆真的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吗?

我认为在当时的那个情况,朱允炆换谁为主帅都不可能战胜朱棣。

即使徐达、蓝玉、傅友德、冯胜再生也不行?

为什么?

因为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前就已经空前孤立,他过于自负,把朱元璋苦心留下的政治平衡打破了,动了太多人蛋糕。

一、其他各路藩王不支持。从削藩开始,朱允炆就站在了自己的亲戚对立面,你不光砸别人饭碗,还要他们的命,你还期待他们的支持,可能吗?

这也是为什么宁王最终选择燕王最重要的原因。要知道明初藩王掌握的政治军事资源是不可忽视的,没有他们支持,皇家的实力就会弱很多;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4)

二、勋贵集团不支持。朱元璋临终前把勋贵集团打压得太惨了,他们已经心灰意冷没有信仰,没有追求了,其中作为中山王徐达次子的徐增寿,在战争中都直接和燕军暗通曲款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5)

三、文官集团表面支持。“靖难之役”除了“吉祥三傻”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提出了对策(虽然都是对朱棣的神助攻,但是毕竟是提出了方案),其他的文官基本没有献出个什么战略方针和战术。而等朱棣靖难成功之后,文官集团基本选择了投靠新皇帝,像永乐年间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都是建文朝的大臣。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6)

四、建文帝在武将中没有自己的嫡系。这个是最重要的一点,为什么西汉七国之乱可以平定,那么劣势的开局都可以翻盘,而朱允炆以一国之力却战胜不了一隅之地?就是因为武将中没有自己的嫡系。

平定七国之乱的三大功臣

刘武——皇帝的亲弟弟,藩王代表;

窦婴——皇帝的娘家人,太子的太傅,文官集团代表;

周亚夫——勋贵集团代表,平乱时直接提拔为三公之一的太尉。

而靖难之役时的讨伐军的主帅曹国公李景隆呢?靖难之役的胜负对于他来说有什么利益可图?

首先公爵是明太祖封的,世袭罔替,战前也没来个加封什么的,也没许诺个什么,自然没什么动力去卖命;而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就成了百官之首

其次皇帝是自己表弟,燕王是自己的叔,对于李景隆来说,他们谁当皇帝自己都是皇亲国戚。

所以靖难之役无论谁胜利,自己的地位也不会有太大变化,而且根据建文帝重文轻武的政策,自己又作为武将集团的首领,似乎更希望是亲近武将的朱棣当皇帝。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7)

所以李景隆根本就没有好好去打这场仗,如果李景隆拼了老命,一心要维护朱允炆,靖难大概率不会成功。

想想朱棣打了四年还是在北平附近晃悠,势力一点都没扩大,永远都是在野战,仅仅依靠野战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想想都不可能。就比如现在俄乌战争,没有攻下城池,怎么能让敌人屈服,更何况是冷兵器时代。燕军在外面一打好几个月,没有扩大根据地势力,兵源补充怎么来?粮草辎重怎么来?南朝的将领都是瞎子,不会去切断粮道?辽东、西北的将领都是傻子,不会等朱棣一出门,就出兵围住北平?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8)

因为对朱棣来说,靖难之役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拉拢策反勋贵集团、给藩王集团画大饼,打不打仗都是其次,等到勋贵集团策反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朱棣就不跟盛庸、平安这二位在山东耗了,直接孤注一掷长途奔袭南京,当燕军到达南京城下时,就已经说明建文帝败了。因为到了南京城下,自然有人开门。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9)

大家都说李景隆开门是内奸,但是有个事实是开门这个决定是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一起做出的,换句话说,如果谷王朱橞不同意不赞成,这个门能打开吗?

所以靖难之役,不管朱允炆换谁当主帅,结局都是朱棣胜,朱允炆败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山河月明朱棣打败朱允炆 山河月明朱允炆若不任命李景隆为主帅(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