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医思维十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过的时节,也是防病养生的上佳时机,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伏煲什么汤不上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伏煲什么汤不上火(把上半年的气血亏虚都补回来)

三伏煲什么汤不上火

来源:中医思维十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最难过的时节,也是防病养生的上佳时机。

除了艾灸、贴穴位等,三伏天养生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进补。

夏天本来就是生长的季节,人体新陈代谢最为旺盛,营养消耗量很大,需要好好补养。

正所谓“春夏养阳”,以利于“秋收”和“冬藏”。然而夏天又是特别难调养的季节。因为太热了,太潮了、太难受了。暑气逼人,把人往空调房里、往凉食冷饮上诱惑。没胃口、没精神、脾气大、睡不着,成为大家一时的通病。

三伏天更是暑热难耐。中医认为暑热最能耗伤人的正气。气温高,人体大量出汗,体内的正气也随着汗水往外走。汗就是津液啊,出汗太多就会造成气津两虚。伏天雨水也多,湿气影响脾胃运化,导致脾气虚,消化功能减弱。

此外,夏季心火旺又会克肺。所以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就是这个道理。虚者补之,要匡扶人体的正气,就一定要在三伏天进补。

一碗三伏汤,把上半年的气血亏虚补回来。

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食疗文化,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提出了治病的原则是:“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

材料:反复蒸晒过的黄精、桂圆干

做法:黄精10、桂圆干20-50,一只鸡,入锅煲上一个小时,煲好以后盛出来加点盐,喝汤吃肉。

这个食疗方,老少咸宜,但要注意,孕妇不喝!

桂圆,不轻不重,作用在人体的中焦,它是补益心脾的,可以养气血,血虚的人常吃桂圆,可以补血,脾虚的人吃桂圆,可以补脾。

我们不要以为桂圆就是水果,它的功能是随便说说,任何水果都有的,大家可以先看看下面张锡纯关于桂圆的医案。

有个妇人,40多岁了,一开始的症状是心中发热,气机不舒,医生给用了清热泻火,理气行气的药。

结果吃完,就开始不停地拉肚子,而且止都止不住。然后赶紧地换医生,医生一看,用凉药腹泻,那就赶紧换成温药吧。换成温药之后,刚开始还有点儿效果,不怎么拉了。

可是没几天,又继续腹泻,一天要泻到四五次不止。

所以当这位病人后来找到张锡纯先生的时候,身体非常虚弱,虚汗淋漓,心中慌乱惊恐,饮食很少。

张先生想了又想,随后用了一个方子,里面的组成就只有三味药:龙眼肉、生山药、炒白术各一两,补脾兼补心肾。没想到,妇人服用后“数剂泻止”。

其实这三味药里,山药和龙眼肉都是食物……真正的名医,就是可以这样随便用些常见的食物,捎带手的就把病给治好了。

人类和大自然,其实是一个整体。所以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食物,一定是最有益人体健康的。大家永远不要小看我们身边这些珍贵的食物,它们就是良药,良药也并不全都苦口。

黄精,李时珍称它为“气血双补之王”,在《本草纲目》中突出强调其“补诸虚、填精髓,平补气血而润”的作用。

常言道“南有黄精,北有人参”,黄精自古以来就是养生的好食材。

古人把黄精看为芝草之精,为吸收了大自然黄土之精华的存在,甚至被民间誉为“太阳草”。

《日华子本草》说,黄精补五劳七伤。凡百病最后没有不伤到脾胃的,所以治虚劳也得从脾胃培养起来。而脾胃又为气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说要想气血充盈,必须要先把脾胃调养好才行。

黄精可嚼食饱腹,因此古籍上说它可度凶年,就是说,一遇上灾荒没有收成了,用这个黄精当食物吃,充饥,是可以帮助人度过难关的,可见,它自古就是药食两用之物。

这个方子的好处就在于它是一点点补起来的,没有特别快的效果,虚弱之人,就是应该慢慢来,不可过于着急太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