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悌之道,是做人讲爱心的根本。悌(tì),指敬爱兄长。《说文新附》:“善兄弟也。”汉贾谊《新书·道术》:“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敖。”

范墉有五个儿子,原配陈氏,生四子,其中三个先后早亡,唯存仲温。继配谢氏,生一子仲淹。范仲淹长大成人以后,苏州范氏本家唯一的同父异母的兄长便是仲温。自复姓归宗以后,他对兄长仲温敬爱有加,恪尽悌道。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

范仲温(985—1050),字伯玉。景祐二年,范仲淹知苏州,四月十四日是仁宗的生日,曰乾元节,按照惯例,够资格的官员可以恩荫补官,范仲淹将首次荫补给予了兄长范仲温。范仲温补将作监主簿。将作监是负责宫室、宗庙、陵寝等土木营造的官署。

主簿为文书类属官。在范仲淹敢言直谏、清廉为官的影响激励下,仲温调任越州新昌尉,“以诚接物,民用知劝,在邑三年,盗不及境”。调任杭州余杭县市征,“能宽其利,商旅便之”,“三载以绩闻,按察使洎牧守咸有表荐,除宁海军节度推官,知台州黄岩县”。

庆历七年,黄岩洪潮泛滥,冲毁城墙,百姓溺水者无数。范仲温紧急组织民众用竹木扎排,率领官吏日夜抢救,数千人得以存活。洪水过后,上官要求仲温组织民众修城墙。众人主张筑土为城,外贴一层砖。他认为,单靠人力筑,劳民过甚,贴一层砖也不牢固。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

他提出,积土成山,用几百头牛将泥土踩实,形成土城,外面用长条石互相接榫,构成墙面。泥心石面,抗御洪水,坚固耐用。为了便民,为了便于排涝、防洪、防盗,开八扇城门,每门设计城门闸,随时启闭,设计得周密完善,得到百姓称赞。大灾之年,他带头捐俸,劝说富户平价出谷济民。

可灾民连平价粮也买不起,他便动员富户借贷救济,又动员灾民出工筑城,渡过难关。仲温坚持仁爱执政,大行恕道,感化了“讼争盈庭”的黄岩数万户,根本扭转了极不稳定的社会秩序,民享太平,“制置、按察等使交章荐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范仲温以太子中舍致仕。仲淹皇祐初知杭州,与兄弟商议在苏州建义庄,“以岁给宗族,虽至贫者,不复有寒馁之忧”。仲温对弟弟的大义大德之举,倾心支持,竭尽全力亲自筹办,义田、义宅、义学相继建设齐备,成就了泽被族人乡党的范氏义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