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是社会共同的产物,肯定不是一点、两点原因的导致的。

怎样才算啃老族?

啃老族实际上最初起源于英国,英文全称是“Not currently engaged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简称NEET,后被台湾地区音译称为尼特族。

从字面意义上,啃老族指的是不找工作,不参加就业培训或辅导,又不接受教育的一群人。

实际上随着“啃老族”的称呼进入中国,人们更习惯的将一切接受父母援助的情况都称之为“啃老”。比如说,让父母带孩子、帮忙付首付、帮忙供月供、去父母家蹭饭吃等等。尤其是去父母家蹭饭,当然子女们几乎是啥都不带的,吃父母的,喝父母的,可是更形象的“啃老”了。

现在啃老族成了越来越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不同群体划分,“啃老族”可以分为无劳动能力群体、失业、待业人员群体和低收入就业人员群体。

啃老族是怎么产生的(你是不是啃老族)(1)

啃老形成的原因

啃老族实际上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第一,首当其冲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父母爱孩子的天性却摧毁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小的时候只知道学习满足家长要求就好了,有的孩子长大以后也没有独立自主的积极性 慢慢就成了啃老一族。

说起来我家也算啃老一族。我们夫妻两个都是机关事业单位编外人员群体,最初我们两个人的工资收入都不到2000元,就这样稀里糊涂结了婚。房子是父母提供的,以后吃饭也是天天去父母家蹭饭吃。生了孩子,我们该上班上班,两家父母轮流照看。孩子上了幼儿园、小学,又是有父母来接送上下学,我们接送的时间不到一半。生了二宝,又重复着以前的故事。而且我们工资收入低,父母也往往给钱照顾,在父母家吃饭经常也是连吃带喝带拿走的。说起来确实很丢人,但是似乎整个家庭都是习以为常了。毕竟现在孩子少,父母两个人自己待着也很寂寞。

啃老族是怎么产生的(你是不是啃老族)(2)

第二,没有自信的自闭群体。

由于生活中可能被就业、交友、父母等各种各样的原因打击,对于自己就业、自立没有自信,害怕被嘲笑打击伤害。只会窝在家里、不敢出门,这是一种典型的啃老群体。

尤其是一些就业后失业的年轻群体。他们往往看看自己的情况,觉得企业招聘的标准自己不适合,自己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而看看同学们,一个个找的工作称心如意,让自己羡慕。最终,自己因害怕不愿出门。我大学毕业后一年半的时间,也是一直憋在家里,心理非常彷徨,这种感觉恍如昨日。自己梦想去考研,结果基础又太差,努力了一年也白搭。考研失败以后,还好在父母的帮助下卖迈了出来。

第三,为了理想而努力的群体。

虽然这些人有十年磨一剑的毅力,但是说难听点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的群体。他们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在努力,但是并不理解自己距目标有多遥远。就业也好,找对象也好,宁缺毋滥。慢慢就形成了不能自立的啃老族了。

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就是这一类群体,他们对找到的工作不满意,又不肯从劳动力做起,只能等在家里继续找工作。如果找不到理想的,慢慢就成了长蹲家里的啃老族了。还有的大学生心气很高,不愿就业,希望创业。可是家长既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他们也没有找到风险投资,只能变成了可怜兮兮的啃老族。

啃老族是怎么产生的(你是不是啃老族)(3)

另外,随着房价不断高企,父母给孩子买车、买房、供月供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孩子们的收入能力似乎越来越不能独立了。

其实,不管怎样,我们还是以平常心看待啃老族的好,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解决的,不仅需要家庭的努力,也是需要社会帮助的。希望这些啃老族能够在自己努力、亲友关爱、社会扶助的情况下,早日迈出那个坎儿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