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稷山县来说,人口超30万,隶属于地级运城市。稷山县是晋南商贸重镇,素有“晋陕豫交界的小天津和旱码头”之称。就稷山县这一地名,“邑以稷山名,以后稷始播百谷于兹也”。对于这里的稷山,指的就是稷王山,稷王山海拔高1279米,山之四周闻喜、夏县、远城、万荣、稷山诸县。

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1)

首先,稷山县古称“高凉邑”,为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作为晋南商贸重镇,素有“小天津和旱码头”之称。在地理位置上,稷山县地处华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连接处的山西省西南端,运城市正北端。东连新绛县,西临河津市,南靠稷王山和闻喜县、万荣县接壤,北依吕梁山与乡宁县相连。就稷山县的历史来说,“邑以稷山名,以后稷始播百谷于兹也”。后稷(周朝始祖),姬姓,名弃。后稷出生于稷山(今山西省稷山县),被称为稷王。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到了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稷山县一带成为魏国的疆域。

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今运城市稷山县一带属河东郡。汉武帝刘彻这位皇帝在位时,设立闻喜县,该地区为河东郡闻喜县地。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稷山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公元487年,北魏在该地区设立高凉县、郡,隶东雍州。西魏时期,在该地区设立南汾州,郡徙治今河津市境。公元554年,汾州改勋州,北周升总管府。公元577年,绛州的州治徙今城关西南6千米吴城村。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绛州治徙今新绛县境。

山西省面积最大的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3)

最后,到了公元600年,高凉县改为稷山县,徙治今城关,属绛郡。由此,对于稷山县来说,始于公元600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这一历史阶段,稷山县先后属绛州、绛郡、河中府。五代十国时期,稷山县属绛州。宋朝时期,稷山县属绛州绛郡。元朝建立后,稷山县属绛州。明朝和清朝时期,稷山县属山西省绛州。1913年,稷山县属河东道。1928年,稷山县直属于山西省。2003年,撤销运城地区,设立地级运城市,稷山县属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稷山县的县治在汾水北岸稷峰镇,该县总面积达686.2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36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