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节交替之际,是病毒和细菌易于快速繁殖和传播季节,各种流行性疾病也在此时高发,特别是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又到了高发期。山东省中医院儿科医生提醒,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

小孩得了痄腮应该注意什么(春季气温变化大)(1)

若病情严重可并发脑膜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 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发生于儿童与青少年,在学校、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发生爆发、流行。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可以是直接吸入,或是患者公用器具和餐饮工具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其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根部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向后弥漫性肿胀,并有明显的压痛。在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

小孩得了痄腮应该注意什么(春季气温变化大)(2)

腮腺炎患者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如果没有并发症,一周左右可自愈。但如果病情严重,也可并发脑膜炎,青少年可并发睾丸炎!

据了解,患者腮腺肿大前7天至肿大后9天约2周时间内具有高度传染性。因此,家长或老师发现孩子有双侧或一侧耳垂下肿大、疼痛、发热、咽痛等症状时,一定要及时督促其去医院就诊,不可让其带病上课,不可隐瞒病情,以免耽误病情和传染给他人。

接种疫苗、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可预防发生

发病期间,患儿必须隔离治疗,多饮水、居室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生活用品等要采取暴晒等方式进行消毒;合理安排饮食,急性期不要吃酸、辣、甜味及干硬食品,以免刺激唾液分泌增多加重肿痛,症状好转后可吃一些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以促进腮腺功能恢复;每天用温盐水漱口、认真刷牙,保持口腔卫生,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那么,如何预防腮腺炎的发生呢?首先接种疫苗。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疫苗;对易感人群采用“腮腺炎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腮腺炎疫苗一般建议接种两剂,接种第1剂疫苗1年后,15%的儿童抗体消失,接种第2剂疫苗后,95%可以产生持久的免疫力。

宝宝18月龄时接种1剂国家免疫规划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在4-6岁时再自愿、自费接种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两剂次接种间隔≥12个月。建议所有适龄儿童都应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健康保护才会持久!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饭前便后、接触脏东西后要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擤鼻涕)应立即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注意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

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没有患过流行性腮腺炎的孩子,在流行季节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场所,避免与腮腺炎患儿接触。一旦接触了患者,应该检疫21天,此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发热、腮腺肿大及疼痛等症状。

中药外治流行性腮腺炎,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也是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山东省中医院儿科推荐)

1、取赤小豆30克,大黄15克,青黛30克。先将赤小豆、大黄研细末,再以青黛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5克)备用。用时取药包与鸡蛋清调成稀糊状涂搽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2、可用黄柏粉6克,青黛粉4克调匀,加入食醋调成糊状外敷腮部肿痛处,只要皮肤不敏感,可连敷8小时~10小时。休息3~4小时换药再敷。

3、还可用新鲜仙人掌去刺,洗净捣烂外敷,疗效也相当好。若无仙人掌,也可用蓝靛外敷。

4、用鲜马齿苋、仙人掌各等份捣烂外敷,药干即换。

5、六神丸10粒,跌打丸2粒,共研为细末,醋调为糊状,外敷患处,1日1换,连用3-5天。

特别推荐:灯火燋法,临床只需治疗1~3次,治愈率可达1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如意 实习生 胡淑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