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6月调研
20.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金玉良姻是指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钗有个金锁,而且性情温柔,家世显赫,所以大家都说她和宝玉般配,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两前世就有渊源,宝玉转世后配五彩石,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2)这句曲词暗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林黛玉终究有缘无分,而与宝钗虽结为婚姻,但也终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与幸福的命运。
【解析】
【详解】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字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
原文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曲子开首两句就以强烈的对比总起,显示了宝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宝钗,“玉”指宝玉,后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字指宝玉。语意是尽管他人都异口同声称赞宝钗与宝玉如金玉般匹配,强迫他们结合,但当事人宝玉却不以为然,怀念和眷恋的却是他与黛玉的,被他人认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
三、四句仍以对比的手法,分写宝玉对宝钗、黛玉的不同感情与态度。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品德高尚,为人温柔敦厚,可以称为“高士”,而宝玉却不以为然,曲中运用“高士”一词指宝钗,语带讽刺意味。”雪“与“薛”同音,既点出宝钗的姓氏,又写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冰冷的感受。后句中的“世外仙姝”与“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与宝玉结合,最后抑郁而死,“寂寞”一词表现其境遇。前一句中的一个“空”字既描述了宝玉与宝钗结婚后因意志情趣不合的难堪境遇,表现宝玉对宝钗的冷漠,又反衬出宝玉对黛玉终生难忘的眷恋之情。
五、六句是宝玉经历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认识。即在未与宝钗成婚前,尽管宝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听到他人对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毕竟还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与宝钗的结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梦,因此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
【点睛】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要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苹果园中学高考保温练习
(二)根据要求,完成下题。(共5分)
20.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命仙女们为贾宝玉演唱的《红楼梦》十二支曲,预示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其中有一句曲词:“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句曲词中涉及了小说中哪几个人物?暗示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和命运?请根据原著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1)金玉良姻是指宝玉和宝钗,木石前盟指的是宝玉和黛玉。宝钗有个金锁,而且性情温柔,家世显赫,所以大家都说她和宝玉般配,黛玉前世是绛珠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两前世就有渊源,宝玉转世后配五彩石,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2)这句曲词暗示了贾宝玉对爱情的忠贞以及与林黛玉终究有缘无分,而与宝钗虽结为婚姻,但也终是葬送了彼此的青春与幸福的命运。
【解析】
【详解】这是十二支曲子的第一首,以《终身误》为曲名,点明主题是“误了终身”。曲子以宝玉的自诉口吻,演唱自己与宝钗感情始终不能融洽的不幸婚姻,抒发对黛玉怀念和眷恋之情,表现出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
原文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曲子开首两句就以强烈的对比总起,显示了宝玉思念前情的心情。前句中的“金”指宝钗,“玉”指宝玉,后句中的“木”指林黛玉,石”自指宝玉。语意是尽管他人都异口同声称赞宝钗与宝玉如金玉般匹配,强迫他们结合,但当事人宝玉却不以为然,怀念和眷恋的却是他与黛玉的,被他人认为比不上“金玉”的木石前盟。
三、四句仍以对比的手法,分写宝玉对宝钗、黛玉的不同感情与态度。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品德高尚,为人温柔敦厚,可以称为“高士”,而宝玉却不以为然,曲中运用“高士”一词指宝钗,语带讽刺意味。”雪“与“薛”同音,既点出宝钗的姓氏,又写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冰冷的感受。后句中的“世外仙姝”与“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与宝玉结合,最后抑郁而死,“寂寞”一词表现其境遇。前一句中的一个“空”字既描述了宝玉与宝钗结婚后因意志情趣不合的难堪境遇,表现宝玉对宝钗的冷漠,又反衬出宝玉对黛玉终生难忘的眷恋之情。
五、六句是宝玉经历了不幸婚姻后的人生认识。即在未与宝钗成婚前,尽管宝玉也看到他人生活的一些不幸,听到他人对生活的某些抱怨,但他自己对生活和爱情毕竟还存有信心和美好幻想;与宝钗的结婚及婚后生活,打破了他的美梦,因此发出“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慨叹。
最后两句,表达了宝玉对封建社会造成他不幸婚姻的愤懑不平心情。既然封建包办婚姻使宝玉不能与自己所爱的黛玉结合,那么新妇宝钗纵使变成了孟光那样举案齐眉的贤妇,也不可能抚慰平息他痛苦不满的心情。
【点睛】对文学名著的阅读要“精读”与“略读”并举,“积累”和“表达”并举。阅读中既有语言积累上的收获,又有思想感情上、表达技巧上的收获。对名著的理解要结合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时代背景,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作品。当然名著的内容、思想文化比较复杂,大家要 “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形成批判性思考。
北师大实验中学三模
(二)(5分)
23.阅读《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节选内容,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红楼梦》直接出现“雪”的回目共有三处,分别是第四十一回“叠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和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请概述这三回中与“雪”相关的情景,并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
【答案】(1)情景:第四十一回栊翠庵妙玉用五年前收的梅花上的雪泡的茶,宝玉吃了,果觉清香无比,赏赞不已。第四十九回天公凑巧,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姐妹兄弟欢聚一堂,赏新雪,烤鹿肉,大观园顿时热闹非常。第五十回大观园群芳在芦雪广饮酒赏雪,联对吟诗,锦心绣口,觥筹交错,热热闹闹地作出即景联句诗。
(2)作用: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雪推动了情节的展开,使这一情节成为贾府由盛而衰的转折。
【解析】
【详解】本题查概括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明确题干要求,并通过解读要求明确考查方向和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去回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对名著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包括主题、主要情节、人物等,并对名著中的某些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和感悟。考生平时要注意对名著的阅读和思考。
《红楼梦》中多次写到了雪。雪不仅仅是作为一种道具或场景来充当书中故事情节的背景,作为推动情节展开的重要环节,而且成为一种隐喻、象征、符号,成为书中一个重要的意象。概述与“雪”相关的情景时,要叙述与“雪”有关的人物、事件、场景,表述要清晰准确。
选择其中一回,说明“雪”在情节发展或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时,考生可以选择第五十回,此回文字是全书贾府盛况空前的赏心乐事。却也是由盛转衰的高潮。作者写这样的乐事,正是为了衬托后面更大的悲哀。雪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模拟
(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4题。(5分)
24.俞平伯品评《红楼梦》时说“钗黛虽然并秀,性格却有显著不同:如黛玉直而宝钗曲,黛玉刚而宝钗柔,黛玉热而宝钗冷,黛玉尖锐而宝钗圆浑,黛玉天真而宝钗世故。……”你认同这个说法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5分)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和微写作能力。微写作题型分为抒情类、描写类、观点类和想象类。解答此类题,考生一要全面审清题意,把握材料表层义和“题外话”,立意又准又高;二内容上要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点面详略得当,杜绝废话;三要注意题材特征:描写要精彩传神、说明要清晰有条理;议论要有理有据;构思要结构完整。写作时,微写作一定要突出“我”的感受和思考。“评论类”微写作是用简约精炼的语言对某一社会事件、文艺作品等表达自己的见解与看法的写作。评论类微写作一般先引用材料或叙述现象,接着明确论点,然后分析材料,综合运用合理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进一步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有时候还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议论类的大忌:没有明确的判断,引出的核心论点不清晰,或是谋篇布局上详略不当,导致具体论述不完整。)解答本题要结合《红楼梦》的小说内容,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
【解答】答案:同意。从《红楼梦》中的很多情节可以看出来。例如:宝钗替湘云摆下螃蟹宴,让湘云心中自是感服,极赞他想的周到。将哥哥从江南带来的一些玩意儿打点清楚,分头送给园里众姐妹,连贾环也没落下。元妃不喜“香”、“玉”二字,她首先觉察,并回身悄推宝玉:“再想一个字改了罢。”而黛玉却不把元妃省亲当一回事,“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且因元妃只命一匾一咏,“未得展其抱负,自是不快。”平常也不见她有什么助人之举,更从没正眼瞧过赵姨娘和贾环。第二十二回,“黛玉本性懒与人共,原不肯多语。宝钗原不妄言轻动,便此时便是坦然自若。”两人即使不言语,也将各自的性格展现了出来。
【点评】“三步走”写好微作文:第一步:审题辨题,明确要求;第二步:巧妙选点,以小见大;第三步:有效表达,夺人眼目。合体:语言表达的风格要与选择的文体相适应。形象:要尽量修饰语言,使之光彩夺目。简明:要紧扣写作的中心。
北京市高考压轴卷
16.《红楼梦》第63回中,大观园里群芳夜宴,湘云抽到一支花签,题着“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因而笑言,将“夜深”二字改“石凉”两个字倒好,黛玉为什么要这样说?从中可以看出湘云怎样的形象特点?(5分)16.原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形象: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思路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本题,黛玉为湘云解签,因白天的时候,宝玉、宝琴岫烟、平儿同一天生日。众姐妹备酒席行酒令。湘云被罚酒多喝了几杯。不久,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的一个石凳上。黛玉因而笑言,将“夜深”二字改“石凉”。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湘云是一个浪漫不羁(不拘小节,随性皆可)、娇憨可爱的女孩。由此可确定得出答案。门头沟区二模(二)阅读下面《红楼梦》节选文字,根据要求完成20题。(5分)20.《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你认为贾宝玉喜欢这幅对联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5分)【分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掌握能力。我们平时要多看名著,对其故事情节有大致的了解与掌握。【解答】题干要求“你认为贾宝玉喜欢这幅对联吗?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从题干的要求看,此题有探究的意味,考生首先呈现自己的观点,再一,“请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关情节阐述你的理由”这一要求,考生的观点应该是“不喜欢”,然后结合《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阐释为何贾宝玉不喜欢这幅对联,言之成理即可。具体分析,“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本意是“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文章”,但在《红楼梦》中,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特指贾宝玉所及其讨厌的人情往来、科举仕途,也就是封建制度希望人们遵守施行而一般人也真的就这样遵守施行的那一套规则以及伦理文化,而贾宝玉对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禄、封妻荫子,十分厌恶,全然否定。他只企求过随心所欲、听其自然。根据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他是不可能喜欢“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样的对联的。在封建时代,贾宝玉的态度具有进步意义。答案:不喜欢,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结合《红楼梦》相关情节表述分析,贾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厌恶仕途经济,厌恶官场上的蝇营狗苟,他对封建社会的“世事洞明”和“人情练达”不可能认同。【点评】名著名篇复习,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对名著内容情节叙述的时间要素,高考试题中有时故意将情节发生的时间倒置,或者随意更改,以此来考查对该情节的记忆程度;2.命题者在设置错误选项时,往往故意变更情节发生的地点,将此地发生的事情说成是彼地发生的事情。解答这类题时,应注意选项中表示地点的词语,识别其中地点变更的陷阱;3.把甲的事件、语言、肖像、动作说成是乙的,或将甲的性格、功过、典型意义说成乙的,这是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张冠李戴式的陷阱。考生必须多加注意,识别其中的陷阱;4.文学名著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考生在应在平时多加注意;5.注意准确交代主要人物与核心事件,理清人物间的关系,突出重要细节;6.熟记名著常识的相关内容,熟记小说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7.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考生应注意扣紧题干的要求,抓住人物主要思想性格,从典型事例、主要故事情节中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