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意义理解

这个故事的中心人物,无疑是小猪威尔伯。故事的发展,为一个目的服务:拯救小猪——阻止圣诞节前对它的屠杀,打破生活强加给它的噩运。然而,组织和执行这么一场艰难的、与人类世界赋予的噩运对决的,却是寄居在猪棚上方角落的,一只小小蜘蛛。这只蜘蛛,不仅自己倾尽全力,还动员了谷仓里的动物们参与了营救活动。她坚强坚决地,克服万难,按计划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伟大计划。

在这过程中,夏洛完成了对自己生命的升华。就如她所说:“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她认为,短短的一生里,吃苍蝇生存是为了活着,活着却又是为了使生命获得价值。她的价值在哪里体现?除了不让蚊蝇满天飞,还繁育了后代,最重要的是拯救了一只可怜的小猪,把她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在实践中也传递给了别人。

小猪身上发生的变化,正是夏洛对生命意义的实践过程。威尔伯,由一只可怜的“落脚猪”,成为“王牌猪”,再变成“了不起”,又出落为“光彩照人”,进而“谦卑”,最终达到向小蜘蛛和世界传递爱。我不认为,这些词语是作者随意选用的,这些词语不正是每一个生命由弱到强、由迷茫到清醒的,努力追寻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过程和阶段么?

故事最后,作者给予夏洛的评价是:既是忠实朋友,又是写作好手。这是最中肯的评价,也是最明确的召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力与世界为善、传递友爱,都应该尽力追求美好、书写生命的价值。

故事的写作启发

不平凡的开头,会叫人大吃一惊。一个爸爸举着一把斧头,一个女儿死命拽着把柄,为的都是一只落脚猪,一个要杀,一个要救。那可怜的孱弱的小猪,就在这样的争执中登场了。读到这里,不禁为作者这么大胆、非同寻常的开头叫好,同时又担心这样的开头会否埋下虎头蛇尾的隐患。但是,这样的开头,勾人心魄,真令人欲罢不能而拍案叫绝。

巧妙的双关,会有神奇的效果。故事第四页(倒数第三段末)写到:“晨光透过它的耳朵,把它们映成了粉红色。”经历了弗恩父女激烈的行为和思想的斗争,小猪终于暂时躲过斧头的屠杀。读者们正为可怜的小猪捏着汗,看到这里,仿佛暗夜里望见了星光,希望升起来了,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个句子,既是写实,也是象征,不仅对小猪很重要,对读者也很重要。

场景的描写,可以让故事丰富起来。第三章《逃走》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场景描写,那些动物的尖叫、农场主夫妇和雇工勒维的运动,都使整个故事“晃动”起来,好像一片水花四溅的湖面,有声有色,热烈刺激;又如一片芬芳的花田,百花齐放,多彩多姿。但是,要注意,他们都只围绕一个中心词——“逃走”来写。

刻画就像绣花,要尽可能细致。故事第四章,《孤独》的开头“雨”的描写,对雨落下来的不同地点:谷仓顶上、谷仓院子里、厨房窗上、羊背上,以及各自落下来的不同表现,进行了入微的摹画。这么丰富的雨的描写,令人惊诧作者的观察和想象,也同时惊叹他深刻的匠心。雨,这么多,这么铺展,仿佛占领了世界,把每一个生命都隔绝开来了,当然孤独!

语言有个性,才有活力。老鼠的话,就应该自私,完全不顾及他人生死,只在能占到便宜的时候才松口。鹅们,可以把所有的话,都重复三次。老羊,则一定要说话周全,胸有成竹,马到成功。当然,它们的话,还得符合它们的身份特征,有生理、性格方面的差别。艾弗里的话可以不靠谱,弗恩的话却必须朴实真诚。

安排小插曲,才可以起伏跌宕。故事不能是一条直线,有时候得弯一弯。第九章《威尔伯说大话》,就是作者有意让威尔伯“吐丝”,带着我们乐一乐。第二十章《胜利时刻》,让获胜的威尔伯昏过去,给老鼠咬一下尾巴,才能叫我们紧张紧张。但是,这些插曲,都得回归,都不能够离故事的主线——“拯救”太远。

每一个角色,都是有用的。一个精彩的故事,每一个角色,每一句话都有作用。比如那个“臭蛋”。起初鹅把它送给老鼠,是为了贿赂老鼠,让他不再打小鹅的主意。但它真正的作用在后面,是为了拯救那只故事里最最重要的蜘蛛。当它破裂,臭气熏天,把捣蛋鬼艾弗里赶跑,完成光荣任务后,就可以被勒维用土给埋了。可是,这一切,都是作者精心计划的结果。

故事的效果评价

通常,我不大理会书本封底的推荐,那多半是些夸大之词,其目的无非为多几个人买书。这本书上印着“傲居‘美国最伟大的十部儿童文学名著’之首”的句子,还有一段“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之类的话,完全是路边摊广告的套路。但是,我得说,虽然极端的词句叫人觉着不靠谱,《夏洛的网》却的确算得上是一本顶呱呱的童书。我觉得,完全可以说,这是一首爱与生命的赞歌!

小问题,考考你

“阿木林”是什么意思?

夏洛会预测天气么?那些字为何要出现在雾天?

艾弗里的妈妈惩罚他用树枝打蜘蛛,能够不写出来么?为什么?

夏洛的网基本信息(夏洛的网导读)(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