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我们裹上了围巾,带上了手套,一些时尚的女孩还带上了造型可爱的护耳。

但女孩儿们好像对帽子不是那么钟情,嫌弃帽子的款式不够百搭,容易压坏发型,干脆就没有戴上。

可实际上,帽子才是冬天最好的保暖神器,不好好戴上,是要着凉的。

不爱戴帽子?没关系,你还可以选择戴上冬头帕。

冬头帕事实上是一块方巾,原意是“冬天时戴在头上的帕子”,赣南客家女性历来都习惯于常年佩戴。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1)

头帕长约50厘米,宽约30厘米,没有系带,戴时将帕折成三角形包扎在头上或扎在发髻上,用布带系紧,却不会像帽子一样压迫头发,轻盈舒适。

在多雨潮湿的南方,冬头帕都是不可或缺的佩戴品,无论是日常闲暇、下地劳作还是上山穿林,头帕既可遮阳、挡风、防尘,还可御寒、防湿、保护头发,同时作为一种饰物,增添了女性的美感。

部分地区的妇女更是把其作为日常头饰,一年四季穿戴。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2)

清代著名诗人黄遵宪有文描写:“客家妇女蓬头赤足,帕首裙身。”

说明了客家冬头帕传承已久,成为了当时的时尚潮流和审美优选。

冬头帕在用途上非常便利,堪称赣南妇女的“瑞士军刀”,解下来系在胸前可作围裙;干活时可以防脏;带小孩外出劳作时,孩子尿湿裤子,头帕还可用来包裹,替代裤子;赶集购物或是上山时可以用来包裹小物件和采来的果子;妇女坐月子时可以包头防止受凉。

头帕是多种文化结合的产物,其融合了长江流域妇女头巾的形式和畲族服饰的装饰特点,形状和大小在客家各地稍有不同。既有方形,也有长方形。头帕造型简洁,四周绣以纹饰或花边,中间用彩色丝线绣上各色花鸟图案。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3)

头帕的用料通常选用妇女自织的棉布或麻布,舒适透气。颜色一般以蓝、黑为主(老者多用黑色,年轻者多用蓝色),镶上白边,端庄雅致。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4)

就目前来说,冬头帕的传承有了稍稍式微的势头,仅在赣南的三南地区流传更广。

居住在龙南县里仁镇正桂村的廖秋华,正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南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承人之一。

廖秋华出生在龙南县龙洲社区黉门楼,是土生土长的客家人,她的母亲刘细会也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客家妇女。受母亲的影响,廖秋华六七岁时便开始学习客家织带技艺。

“客家冬头帕由披肩、护额、丝带三部分组成,编织的时候,要经过选线、纺线、绕线、固线、编织等几道程序,这项古老的技艺看似简单,却暗藏玄机,要口授心传才能掌握。”廖秋华说。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5)

为了学好客家冬头帕的编织技艺,刚刚上学的廖秋华用稚嫩的文字记录母亲传授的编织口诀,课余时间就按照口诀反复练习编织织带的流程。少年时代的廖秋华已经掌握了“万”“王”等多种织法,织出来的织带手法老到、图样精美,她把自己织好的织带拿到市场上去卖,以贴补家用,颇受顾客青睐。

随着廖秋华技艺日渐成熟,常有顾客愿意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她的织带,却不知道当时的编织者并非老手艺人,而是一个年轻的姑娘。

在学习的过程中,廖秋华也深深爱上了这门技艺,对她来说,客家织带技艺已经不仅仅是一项赚钱谋生的手段,更成为她希望去传承和发扬的客家文化。

为了潜心传承客家织带技艺,她常常到边远乡村收集客家织带的编织方法和工具,整理出了“朋”“亚”“中”“国”,以及竹子、蝴蝶等十余种图案和织法,时间也在悄悄过去,如今的廖秋华已是53岁的年纪,虽年过半百,却将冬头帕的制作技艺烂熟于心。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6)

“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传承悠久、源远流长,我从来不敢说自己的手艺是最好的,实际上,真正的高手多是那些编织织带一辈子的老人们。”廖秋华真挚地说道。

只要遇到“高人”,廖秋华都虚心求教,希望提高自己的编织水平,博采众长。2015年,她在杨村圩上看见一个老人头上的织带十分精美,就千方百计打听到这位织带艺人的下落,翻山越岭多次登门拜访求艺。廖秋华学艺心切,还多次把老艺人接至家中交流学习。每次交流后她都把老艺人传授的织法牢记在心,并一字一句地记录下来,方便后人翻阅精进,传承了手艺,也传递了精神。

2012年5月,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被列入赣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随着龙南县对非遗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这项古老而珍贵的技艺愈发绽放光芒,越来越多人关注、喜爱客家冬头帕织带,让廖秋华即欣慰又欢喜。

赣南客家服饰花纹(赣南妇女的专属)(7)

“客家冬头帕织带,是三南地区客家中老年妇女服饰最典型的特征,以前客家女子出嫁,嫁妆中必定有冬头帕织带,寓意着带带(代代)相传。如今,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这项珍贵的技艺代代相传。”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廖秋华也跟上形势、拓宽思路,通过博览会、电视、微信平台等方式宣传普及客家织带技艺。2017年,她多次受邀进行客家冬头帕织带技艺展演,参加了江西省红土地旅游博览会,还参与拍摄了表现龙南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的微电影。

相信终有一天,古朴、精美,独具特色的客家冬头帕织带,必能回归到众人的目光中,再一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