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味佳肴谁不爱

据相关记载,早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开始捕食鱼类了,毕竟比起草根、树皮,海鲜更加美味。

当时没有钓鱼工具,他们便撸起袖子,用双手去河里抓鱼。

鱼儿越抓越少,古人们干脆把浅水坑里的水淘干,这样就可以顺利抓到更多的鱼。

但无论大鱼还是小鱼,越来越少,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明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为了不闹鱼饥荒,古人开始寻找趁手的工具来帮助自己。他们先是找来棍棒拍鱼,到后来直接将木棍制成鱼叉来插鱼。

人类的智慧是没有尽头的。鱼钩慢慢被发明出来!当作文物被保护起来、年纪最大的鱼钩,已有两万三千岁,它们大多数是鸟爪、骨头、贝壳做成。

到了春秋时期,用弓箭射鱼曾风靡一时。后来,青铜鱼钩、铁鱼钩、鸬鹚捕鱼的相继问世为捕鱼人提供了更多便利,养渔业也一步步繁荣发展起来。

随着渔业的繁荣,渔民的日子也逐渐好转起来。这期间出现了不少的钓鱼高手,一起去看看!

钓技一流的风流人物

姜太公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有名的歇后语。他的故事虽已流传千百年,但今天读来仍朗朗上口,令人心驰神往;他的心胸、眼界也鲜少有人企及!

任公子

有史书记载的钓鱼界还有一位奇人。

书中这样描述: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蹲乎会嵇,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

与姜太公的简约、超凡的钓技不同,任公子一看就是练家子!

他的钓钩巨大,钓线极粗、钓饵足足有五十头牛,听起来很是奇幻。但能够被列入史书的,说明还是有几把刷子的。从这个角度说,他也算得上是钓鱼界前辈了!

詹何

说到行家,春秋战国时期确有一位大神,叫做詹何。传说他用不起眼的荆条竹梢作鱼竿;用揉碎的米粒作鱼饵;辅之以聚精会神的态度、轻微到无声的动作、平和的心境及因水势利导的技艺每每收获满满。

楚王向他询问钓鱼方法时,他把自己的钓鱼经验分享给楚王,称“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能力也不一般。

玄洲

这时期,还有一个叫玄洲的,钓鱼也很厉害。楚襄王曾派宋玉和登徒子二人,一起向玄洲学习钓鱼。

学完之后,二人向楚王汇报了学习情况。登徒子称玄洲是钓鱼高手,然后把他如何钓鱼详细说给大王听。

宋玉则抓住机会借此向大王灌输为君之道。告诉他要任贤能,明道德;要专心治国,励精图治,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作为一代文豪,宋玉还以此作了一篇《钓赋》,生动的记录了这一段故事。

有人说钓鱼的最高境界是如詹何般技艺精湛,心胸开阔,有远见卓识的人;也有人评价姜太公乃天下人的楷模,志不在鱼而在渔;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他们都是时代的楷模,国家的栋梁,他们都是我们应该歌颂和学习的偶像!

渔水与渔鱼(志在鱼与渔)(1)

渔水与渔鱼(志在鱼与渔)(2)

渔水与渔鱼(志在鱼与渔)(3)

#图文来了 还是看鱼 舒服##古文、古籍分享#

,